查看原文
其他

证监会这样搞,我看就很好

2017-01-16 向小田 向小田

今天股市大跌,对于股民们遭受的损失,我感同身受,毕竟也有重仓跌停。


但是,一个财经评论员,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个凳子上就发表哪个观点,更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是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出发,是不是符合人民群众最长远的利益。


客观来说,IPO保持现在这个发行节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次新股的涨停数目越来越少,是市场对于这个发行节奏的一种反馈——次新股表现出来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市值上都有天花板。不管你是小盘也好大盘也好,到了一个天花板,涨停就打开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利润几千万到一个亿的,最多涨到八九十亿,肯定打开涨停。利润更多的,也纷纷在两百亿或三百亿市值左右打开涨停。


这不是偶然。


供给的增加对市场的影响确实已经显现了出来。次新股的天花板效应让许多人突然发现,哦,原来估值是有上限的,而且这个上限越来越低。


发行节奏的加快,又让一部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资金感觉到,原来申报IPO速度这么快,2016年初报的现在已经有反馈,那为什么还要炒壳呢?


虽然新股发行从市场上拿走的资金不多,两年加起来三千亿而已,但是,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现在已经开始了。


许多人认为股市最近的下跌归罪于IPO,我认为这只是肤浅的表面现象。过去两年通过再融资,上市公司从市场拿走了三万亿,这个资金量的影响比IPO要大得多。IPO的影响,更多是心理的。因为放进来更多的鲶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很快大家就发现原来自己手上持有的东西居然这么贵。


恐怕很快,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会变得许多老投资者有点不习惯。


新股发行上市后打涨停的这么多,有的小盘股上来就是七八个连续涨停。连续涨停成了普遍现象,现在只是数目有所减少,但是只有多少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在这个供需局面下,竟然还有媒体呼吁放缓IPO,我看不是蠢就是坏。这种呼吁完全是供给侧改革的反动。


这届证监会是有勇气和智慧的。从长期来看,这个IPO节奏对整个市场是利大于弊。长期以来A股的顽疾:估值过高、圈钱横行、投机炒壳等等,通过加大供给都能有效地打击。大家不妨看看新三板,现在过了一万家以后,还有多少人会去买壳?同类型的公司A股和新三板估值相差几何?


放缓IPO,市场可能会有所反弹,但是,A股这些长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自己的市值能回来一点,但是,与资本市场的长治久安相比,我们个人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许多人在2015年股灾后都说,只要把钱拿回来,再也不炒股了,他们改不了这个毛病。只有整个市场健康了,散户才有赚钱的机会,否则,永远只有两个选项:1)被人收割;2)互相诈骗。这样真的是你们理想的投资环境吗?


最后再说一段话。


还记得2016年12月,各大券商发布年度策略,都称2017年一定会有行情。当时,@管清友 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这么说,看好的人太多了,很担心行情会提前上演,预先兑现,也很担心市场反而会出其不意。从1月份的情况来看,如果说这些券商都看对了的话,那么,埋得越深,机会越多。


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