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岐山: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2017-11-12 刘胜军 独立智库

作者:刘胜军  来源: 刘胜军微财经(caijingknowledge)


从八十年代以“改革四君子”名满天下,到 21 世纪勇挑反腐重担,王岐山一直在追寻历史潮流。


地质学家、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伯声,有次给他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地壳波浪镶嵌”学说。


其中一位学生却悟道了地质之外的哲理,他说:


这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潮流。人类历史的潮流与大自然实际上有一样的属性。那就是:顺历史潮流者昌,或者叫赢;逆历史潮流者亡,或者叫败。因此,要顺潮流而动。

  

这位学生就是王岐山。


(1983 年,王岐山与同事高文斌在湖北赤壁)

2004 年,王岐山对南方传媒集团原驻京首席记者方进玉说:


许多人说我是临危受命、抗击 SARS —挽狂澜于既倒,其实我自己很清醒,我知道这是一种历史机遇。在广东做副省长也罢,到北京做市长也罢,都是历史机遇。……我是学历史出身,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既然中央调你来了,既然历史给了你这样一个机会,那么你只能尽力去做。从 1980 年代开始,我调来调去,工作经历确实很杂,但我从事的工作门类越多,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清醒,我知道,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学问、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太多了,我算什么?因此,每到一个新单位,我总是希望低头拉车,多做实事,而且要多向其他人学习。


王岐山的历史情结来自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1973 年,25 岁的王岐山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学习。1979 -1982 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对于历史,王岐山总能信手拈来。出任中纪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座谈会上,王岐山讲了丘吉尔一段名言,“如果给我 5 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 20 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 1 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话锋一转,王岐山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闭幕后,11 月 7 日《 人民日报 》刊发王岐山文章“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文章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逆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果断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铲除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


440 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 多名厅局级干部、6.3 万多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成效世界瞩目,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字必须长期坚持。要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清醒,深刻认识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是长期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松一松就会出现“回头浪”。


过去五年的反腐,可谓是波澜壮阔、震撼人心,远超国内外预期,显示中央刮骨疗毒的强大决心和历史勇气。正如《人民日报》在“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就述评”中指出的:


要问这 5 年党和国家工作中最大的亮点、最得人心的是什么?最具共识的回答一定是:反腐败!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治理积重难返的腐败一度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如此的“大手笔”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长期以来,王岐山给人的印象是经济金融改革高手:


1979 年 31 岁的王岐山等四人被中央领导专门接见,日后“改革四君子”名满京城;


1984 年经济学界历史性的“莫干山会议”召开,上山者就有王岐山。著名经济学家华生也曾参加了莫干山会议,他认为莫干山会议“最主要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王岐山,那时他是杜润生手下的“大将”;



  • 1994-1997 年任建设银行行长;

  • 1995 年筹建中金公司,担任董事长;

  •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出任广东副省长,解决“广东国际信托”世纪破产大案。彼时广国投的债务相当于广东省政府财政收入的30%。学者估计,当时中国企业在香港的国际债务总额,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60%;

  • 2000 - 2002 年任体改办主任,彼时适逢国有银行国有企业改制攻坚期,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一度超过30%;

  •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任分管金融的副总理。

但其实,王岐山更厉害的是处理“老大难”问题的高手,被誉为“救火队长”:

  • 2002 年王岐山来到海南,出任省委书记。在任期间,王岐山改变过去“工业立省”的思路,提出“生态立省”的规划;

  • 2003 年非典危机,北京告急,临危受命出任北京市长。在出任市长后的第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王岐山说:“我就要求你们汇报的时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谁也不能‘贪污’信息,军中无戏言。”



2012 年反腐大幕开启,临危受命出任中纪委书记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王岐山的金刚钻就是“抓石有痕”的中国功夫。一件小事可以体现王岐山的中国式智慧:


他的思维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在中国奇缺,弥足珍贵。他在担任北京市长的时候,白色垃圾着实让北京的城市管理者挠头,常规思维,什么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实际上这些措施都没什么效果。而王岐山做了一个管理思维的微创新,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他让政府发出一个倡议,号召市民们在随手扔塑料袋的时候,打一个结,扔不要紧,打上结以后,塑料袋就不会随风飘扬,而且便于环卫工人打扫,结果效果出奇的好。故事虽小,但体现的思维却是十分高明和高超的。


王岐山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修炼的?


多读书:他推荐的几本书,包括《旧制度与大革命》、《大清相国》和《公正》都受到热烈追捧。70 年代下乡插队时就是书迷,所以后来能到陕西博物馆当一名讲解员。80 年代,他推荐给朋友阅读的一本书是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所著的《激荡的百年史》;

杜老门生:“中国农村问题之父”杜润生是王岐山的伯乐,将其调到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杜老的手下都记住了杜润生的一句话:“中国的事,不在于你想要干什么,而在于只能干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人这样描述王岐山的特质,“大城市里百十个团体,有知识分子、高干子弟、文艺界子弟、军干子弟,还有各种地域性团体,各个圈子之间鲜有往来,甚至隔阂颇深。只有一个人,不属于任何团体,却能在各个团体中周旋,不管是否意见一致,也不论阶层是否平等,总能相谈甚欢”;

不走寻常路:黄江南 80 年代与王岐山到河南某县。当地有灌酒之风,一位办公室主任拿起一杯酒顶在头顶,跪在地上,对王岐山说,到我们这来,这酒一定要喝,你不喝我就不起来。”


王岐山不屑一顾:你喜欢跪着就跪着吧。”然后继续和其他吃饭的人谈笑风生,留他一个人跪那。黄主动提出替王喝酒。王岐山却不同意。黄江南评价说,“他很多事情的做法想法,不按官场的思维来……中国的官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个岗位上应该说什么话,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说,都是有规矩的,每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官场其实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套规矩是最安全的,也是最落俗套的,最不用费脑子的……王岐山一定不按这个套路。”有一次,王岐山看过一则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后,打电话给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直接质问:“我作为一个消费者问你,这件事你们到底能不能管得了?”



国际视野: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自传《峭壁边缘》中这样评价王岐山:“行事果断,好学好问。他是一个执著的历史学家,喜欢哲学辩论,还有着略显顽皮的幽默感。”其实,王岐山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甚至有人听了他的讲话,说他是“摇滚明星”。

美国第一位华裔部长赵小兰说, “王先生的自信、坦诚,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够轻松地交流。他不惧怕承认,甚至是非常开诚布公:中国面临着许许多多挑战。他把这看作是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积极途径。他把准备好的讲稿放在一边,这是前所未有的场面。他坦承,在这样重要的场合,这么做是冒有风险的,但他的脱稿讲演‘来自真心’。


这一点尤其为美国为政者们所赏识,他们更喜欢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有助于建立一对一的合作关系。这样一来,领导人之间的交谈会非常坦率。他讲故事,甚至讲笑话,我们以前从未想过中国的高层领导人会运用这样的交流方式。在美国,为政者用故事或者笑话作为他们演讲的开始,以便让受众放松,是很常见的。”


王岐山也有偶像。笔者认为,他的偶像一定是康熙年间的“大清相国”陈廷敬。


康熙在位 61 年,陈廷敬从政 53 年间,历经 28 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源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


《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曾这样赞扬陈廷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清代另一位官员张廷玉也令王岐山心仪。2014 年王岐山专门去了一次安徽桐城六尺巷。《旧闻随笔》中记载了六尺巷的由来:“张文端公(张廷玉之父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 45 35249 45 16185 0 0 8260 0 0:00:04 0:00:01 0:00:03 8257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意为名焉。”张英是康熙名臣、文华殿大学士、一品京官。后来,张英次子张廷玉官至军机大臣,辅助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整个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只有张廷玉一人。




以世界眼光著称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经半开玩笑地这样评价王岐山:


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让他一直留任。没有人(在一些特定方面)能胜过他。务实、强硬、幽默、机敏,做正确的决定——就中国的立场而言。



十九大后,王岐山卸任中纪委书记。


我想起唐代孟浩然那首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他就像一位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延伸阅读:

卸任常委后的署名文章,王岐山谈了什么?

来源:政之见(bqzhengzhiju)


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10月30日在京首发。


当日,三家出版社一同推出了3种由文件起草组组织编写的权威辅导读物,即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与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


书中除了习近平所作报告原文,还有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刘奇葆、许其亮、汪洋、赵乐际、栗战书、杨洁篪、周小川等10位国家级领导人的署名解读文章。


王岐山署名文章《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又一次点名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除此外,还有不少干货,政知君摘录以飨读者。


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王岐山在文中专段论述“坚持党的领导”,他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


王岐山还给出了一个判断,“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绝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从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逆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


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方面,王岐山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进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同时,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甚至违纪违法攫取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逆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总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风为之一新,试出了民心向背。


“果断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铲除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王岐山说,“5年来波澜壮阔的实践充分证明,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战略布局英明正确,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校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航向,使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


“七个有之”完全是有的放矢


在“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部分,王岐山表示,“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决不能搞政治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七个有之’完全是有的放矢。”


他说,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要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尺子,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状况,聚焦“关键少数”,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管理监督一定要见诸日常,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提醒,让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谈一谈,既是对本人的监督,也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体现严管就是厚爱,增强政治生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王岐山还表示,监督执纪是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问题,用党章党规党纪对照,用理想信念宗旨启发觉悟,唤醒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使有问题的干部反躬自省、悔过自新,体现党组织治病为了救人的良苦用心。


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440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多名厅局级干部、6.3万多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成效世界瞩目,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在肯定过去五年反腐成果的同时,王岐山表示:“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字必须长期坚持。要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清醒,深刻认识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是长期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松一松就会出现‘回头浪’。”


“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在对政治腐败的分析中,他重点提到两类:

  • 一是结成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权力;

  • 二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腐败‘打虎’、‘拍蝇’冲着利益集团去,防止其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冲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去,消弭政治隐患。”王岐山说。


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


在文中,王岐山还谈到了国家监察。


“我们党长期执政,面对的严峻挑战是权力容易被侵蚀、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问题,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王岐山说,“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失灵,其他监督必然失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利剑作用彰显;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组,消除了监督空白。”


紧接着,他就谈到“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国家监察全覆盖。”


他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成立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检察全覆盖。“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王岐山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在全国各地推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各省区市党委、纪委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中央一声号令,就迅速贯彻落实到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