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意”小老鼠?南医大发现调控小鼠size的新机制!

又有新发现的 南京医科大学 2022-04-16


在漫威电影里,超级英雄“蚁人”只要按下蚁人服上的按钮,通过漫画家们想象的“分子压缩”技术,就能够随意地变大变小。在电影《缩小人生》里,也有“缩身计划”的剧情设定。



当然,这些都是好莱坞编剧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而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却发现了一种能够控制小鼠大小的新机制:当Pum1Pum2这两个Pumilio基因在小鼠中被敲除后,它们的器官和个体大小、体重都“神奇”地变小了。该成果已经于2月26日在Cell Reports发表。


同一窝、同龄但分别敲除PUM1及PUM2之后的小鼠生长情况


Pum1被敲除的小鼠并不是某一特定器官变小,而是整体均匀地、按比例地变小了,而且,是打娘胎里就变小的。”领导该项研究的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宇君教授介绍,团队在研究调控生殖干细胞的高度保守因子在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作用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情况。


PUM敲除小鼠在胚胎期就已经缩小


这种整体按比例的缩小现象,在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小鼠身上就已经出现,因而研究者排除了进食和哺育不足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排除了生长发育的青春期生长激素的作用。细致研究发现,早在小鼠胚胎期13.5天,Pum1 敲除小鼠的胚胎就已经开始减小。


Pum1敲除并没有影响小鼠的寿命和健康。”徐宇君教授介绍说,缩小版本的小鼠最长存活了96周,达到了小鼠的正常寿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缩小版小鼠的出现呢?是它的细胞变小了,还是它的细胞数量变少了?


PUM敲除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各器官对比


“是细胞长得慢了,导致细胞数量变少。”在核糖体“工厂”里,需要完成用RNA制造蛋白质的流程,此过程在生物学中被称为“翻译”,而Pum在这个“翻译”过程中起调控作用。Pum敲除之后,细胞周期抑制因子CDKN1b“翻译”增加,蛋白水平升高,因而细胞的增殖速度也就放慢了。



研究者们还在小鼠身上实现了个体大小的“精准控制”。这个基因家族的另外一个成员——Pum2的缺失对于小鼠体重也有影响,但其效应没有Pum1缺失那么大。有意思的是,Pum1Pum2基因少掉一个,小鼠个体就减少一些,小鼠的体重对于Pum基因呈现“剂量依赖”效应。


PUM敲除小鼠(右)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小鼠


“这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影响动物个体大小的因素,是一种新的、精准的调控机制。对于我们理解人的器官大小和个体大小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徐宇君说,许多影响细胞增殖的通路与肿瘤细胞都有所关联,这也为研究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提供了一条新的前景。




文字 / 蔡心轶

图片由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宇君教授团队提供

编辑 / 蔡心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