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湘城老街,慢慢走,深深爱。

相信美好城就美好 相城文体旅 2023-04-13


相城区阳澄湖的西北角坐落着阳澄湖镇,镇上有条老街,叫作湘城老街

不同于以往去的老街,湘城老街虽老,却是温暖又明亮,充满烟火气,充满饭菜香。

你瞧,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01.

吃面还要预约?

开玩笑的啦!


还未正式进入老街,就闻到了一阵香味,原来是老街面馆传来的,正是繁忙的时候。



6元一份的素浇面、8元一份的榨菜肉丝面、10元一份的小排面、白斩鸡面……满满一大碗。

“我们这个面,很多人过来吃的,有些顾客还提前预约呢!”老板边捞面条边说着,很是骄傲。



一条小熏鱼,再卧个荷包蛋,还自带黄酒,一看就是有备而来。

几乎每个人都会把面汤喝得一滴不剩,看着客人们大快朵颐的样子,有点馋。



02.

老街理发店,开了近四十年了



这家理发店曾经叫作美兰理发店,许是为了“应景”,不知什么时候起也就改名叫了老街理发店。(PS:其实苏相儿也是在查阅资料时才发现她的原名)

还算新的招牌下面,一个墨绿色的老旧电灯,白板子红字写着“刮脸、剃须、烫发、理发”。



折叠剃须刀、可升降的座椅、煤炉,让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当年。

一幅山水图悬挂在镜子上方,很是醒目,“为什么这幅画这么新呢?”

正拿着电推子给客人剃头的老人闻声转过来:“这里没有新东西,都是旧物了。”



交谈中得知,店主14岁开始做学徒,这门手艺做了有61年了,老店开了近四十年,如今,他和妻子守着这家店。

不大的店面坐着的都是老人,都是熟客。“生意嘛马马虎虎,我们都是做点老生意,老街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不过,最让他骄傲的,是这张“上海制造”的转椅,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因为天气转凉,老街理发店每天七点开始营业,“我们五六十岁年轻的时候,夏天五六点就开门了,那时候人多,店面从这边开到南边,热闹的很。”说话的是店主的妻子,岁月染白了她的头发,皱纹爬上了眼梢,却依旧美丽。



03.

“你看小镇人民多快乐呀!”



理发店的旁边是配钥匙的师傅,四季守候着小铺,见有人拍照,开玩笑的说了句:“拍照要收钱的啊,五块钱一张。”然后低下头专心做事。



老夫妻手挽着手去到桥那头买早饭,听到别人打趣他们“恩爱”,略带羞涩的笑了笑,相互搀扶的走回家;

金花百货店里,小男孩有些无聊的趴在躺椅上,阿婆拿着纸巾过来擤鼻涕;

老人带着婴儿出来晒太阳;

闲时,左邻右坊便坐在屋外头家长里短。



走着走着,随着香味还能来到百年老店。

枣泥混合着猪油的香气,是百年老店老大房麻饼,也是老街人从小吃到大的零食。

弄堂里,有居民在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



行走于此,你能明显的感受到,“生活”是一个动词。

继续往老街深处走,有一户人家在门口晒着太阳聊着天。

 “绿油油的菜是我90岁的老妈种的,五十年前也是种菜小能手,我这个当儿子惭愧不会种菜,但我会择菜呀!”一时间,欢快的笑声响彻街道。

“你看我们小镇多热闹呀!”

看着老奶奶的笑容,快乐仿佛会传染般,步伐也变得轻快起来。



04.

是湘城老街

也是姑苏娄门外第一镇



这里的人们很乐意讲起这条老街的前世今生,“姑苏娄门外第一镇”的美誉,湘城粮仓管理所曾经的繁忙,旁边灵应观里的那颗树、观桥……娓娓道来。



观桥,是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由青石与花岗石、武康石混合堆砌而成。

风化的石痕见证了无数人的匆忙驶过,拱起的桥身又为途径的船夫遮蔽风雨。



观桥堍的灵应观始建于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由道士赵专清创建,初名为灵应道院。

元朝延佑年间(公元1314-1320年),道士苏斗南重建,并升院为观,取名灵应观。据镇上老人回忆,当年的灵应观头山门有一砖砌牌楼,气派不凡,观内自南向北分别为雷祖殿、三观殿、玉皇殿、三清殿等主要建筑。

两边还建有不少供道众使用的厢房。

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在观桥附近转了一圈,准备结束此行。

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一户正在杀鱼的人家,原来是为了把鱼头弄下来给小猫加餐。



小巷悠长,从逼仄的街道远远望去,尽头两侧的房子似乎要挤到一起,老街很老,在时光的斑驳中,那些剥落的砖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穿梭于此,听着老街人交谈的声音,关于日常的琐碎,平凡又温馨,似乎可以感受到,老街人的骨子里有份惬意、自在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在老街的每一条弄堂里放缓脚步,老街千百年的风情会毫不吝啬的向你展现。

回过头看着这条老街,心里默念:下次一定再来!


编辑:廿八

摄影:田雨



往期推荐

哇!🤩“云赏”银杏,古韵悠然。

五彩斑斓的相城,每一帧都是壁纸!

黄埭老街,城市的烟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