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漫谈:万科、海尔、华为、万达等中国四大名企的创业史

2017-04-24 全球君 全球企业动态

万科、海尔、华为和万达都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王石、张瑞敏、任正非和王健林的带领下,尽管创业的历程有坦途,也有艰辛,但这几家公司最终都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领军者。让我们按照四大集团初创的时间,向大家一一展现这些企业初创时的情景。


特区政策好,王石股改建万科


万科董事长王石(左)和总经理郁亮(右)


王石创立万科,可以说是赶上了特区发展的好时光。


王石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父亲是老红军,从部队转业后在柳州铁路局工作。1978年,王石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程段工作担任技术员,负责铁路沿线的土建工程项目。


1980年,王石参加了一个招聘考试,从而进入了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1983年,他又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在下属的贸易部担任饲料科科长,主要业务是为现代化养殖农业提供饲料生产原料。通过这项业务,完成了公司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


1984年王石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等,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后来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


1988年,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股份化改组,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王石担任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原公司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股份,职工占40%股份,然后再向社会募集2800万元。


王石很喜欢“现代”这个名字,但是发现韩国有一家大企业也叫“现代”,就放弃了。当时,公司的英文名称是Shenzhen Modern Enterprise Company,可以简写为MEC,念起来很像“麦克”,但与当时热播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男主角麦克重名,于是又考虑叫“麦科”。有一个员工建议说,粤语会把字母“M”开头的英文念做“万”,不如叫“万科”好了。于是,公司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1988年,万科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并向全国发展,陆续在深圳、上海、厦门、青岛、天津都有了项目。1991年,万科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1993年1月,公司高层在上海召开会议,对股份制改造以来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加速资本积累、迅速形成经营规模的发展方针,并确立以城市大众住宅开发为公司主导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万科终于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发展商。


2016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2015年度1843.18亿元(293.29亿美元)的营收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第356位。


临危受命,张瑞敏打造家电巨头海尔


海尔掌门人张瑞敏


张瑞敏1949年出生于青岛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进入了青岛的一家加工五金用品的工厂当工人。后来,他报考了夜大,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持续了四年。通过不断努力,张瑞敏逐步担任了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


1984年,张瑞敏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专管技术改造和引进设备。张瑞敏亲自到轻工部引进项目,最终使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Liebherr)签约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为体现合作,把“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琴岛是青岛的别称)。


1984年底,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已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当年冰箱厂已经亏损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被迫从郊区农民朋友那里借钱,付给工人一部分拖欠工资,让职工们能把年过好。


上任后,张瑞敏分析了当时国内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企业发展的“名牌战略”。张瑞敏带着员工到商场现场搞营销,向顾客展示冰箱制冷能力的区别,介绍四星级冰箱制冷能力对食品保鲜的好处,很快打开了销路。


1985年的夏天,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一封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于是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张瑞敏砸冰箱之后,一下把大家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提高起来,每个人必须把工作做到位。有不良就是不良品,没有等级之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不良,最终达到“零缺陷”。


1986年,“琴岛-利勃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好,青岛电冰箱总厂又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1991年,企业名称改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商标也同时改为“琴岛海尔”,实现企业名称与产品商标的统一。随着企业进军国际化市场步伐加快,1991年12月,企业名称改为“海尔集团”。


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2007亿元,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首个突破2000亿的企业。


欠债200万,任正非被迫创业建华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一家九口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五年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1974年,任正非应征入伍,成为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


1983年国家大裁军,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复员转业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转入地方后,因为并不适应商品经济,任正非在一个电子公司当经理被人骗了200万元。给公司造成巨亏的任正非又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结果被公司除名。因为背了200万的债,妻子跟他离了婚,任正非与父母、侄子就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为讨回200多万元账款,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任正非被迫创业。1987年,43岁的任正非与大家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意在“中华有为”。


华为公司最开始做贸易,买卖各种电器。后来,任正非通过一位广东电信业的专家朋友,认识到通讯业未来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意识到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将会是未来的方向。于是,华为选择了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PBX),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归还南油公司200万欠款后,华为居然还剩了几千万元。


1990年,华为公司开始研发面向酒店和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1991年9月,华为在深圳宝安县一座工业大厦租用了仓库,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任正非孤注一掷,冒着巨大风险把全部资金投入到C & C08 万门机的研发中,这也导致7位创业元老有3人离开。当时跟随任正非来到这栋破旧厂房的员工只有五十多人。就这样,华为开始了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创业之路。大家在高温下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作业,设计制作电路板、话务台、焊接的电路板,编写软件,调试、修改、再调试。


1993年年末,“C&C08”大型程控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并于1994年推向市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最初,华为是从偏远农村等低端市场做起的,在跨国企业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机会。1995年,华为的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华为的员工人数也增加到800多人。之后,华为逐渐占据中国内固定交换及接入网等通信设备市场,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至1990年代末期已经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与其他少数竞争对手共同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


2009年华为收入218亿美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成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大型公司之一。


抢抓机遇,王健林创立大连万达


万达创始人王健林


王健林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偏远的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1970年,王健林入伍到了吉林省,1978年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1983年就读于辽宁大学。1986年,王健林从辽宁大学毕业,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同年,他选择了从部队转业,开始担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在政府工作期间,王健林了解到国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处境困难,急需领导人才。1989年,他来到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在一位部队战友的帮助下,王健林成功获得了一笔贷款,让这家频临破产的国有开发商起死回生。1992年,他申请公司进行私有化试点,并将公司命名为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万达”就是“万事通达”,意指长寿、富有和繁荣。王健林也成为万达集团的最大股东。


企业成立之初,万达启动了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旧区改造开发的企业,首创城市旧区改造的发展模式。1990年代初期,万达年房屋销售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在大连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1993年,万达赴广州番禺开发小区,成为全国首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之后,万达又进入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开发房地产项目。


2000年5月,万达集团召开了一个后来被称为万达“遵义会议”的董事会会议,决定企业战略转型,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并将全国各地公司合并调整为商业、住宅两大建设公司。2000年,万达在长春开发建设了全新的商业地产项目——万达广场,也就是在国外流行的Shopping Mall模式。随后,万达又开始在很多城市建设万达广场。


2016年,万达集团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385位,年销售额上升至2015年的274亿美元。


简单总结,这四大名企都创建于1980年代中后期,正是改革开放刚起步的阶段,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四位掌门人都有国企管理工作的经历,其中三人还有军队的经历。四家企业最终也都是通过真正与市场接轨打开了出路。


   赞赏专用二维码,IOS和安卓用户都能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