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1019唐师曾:语像

唐师曾 唐师曾 2016-12-21
点击上方“唐师曾”可快速关注




 什么是“语像”?


唐师曾:“语像”是我的发明,具有中国特色,美国没有。他们有宪法第一修正案,不需要“语像”。


图像的历史远比文字古老得多,先有影像,后有象形文字,最后才有现在的拼音文字。19世纪中期,法国画家、物理学家路易斯·达盖尔发明银盐照相法,把摄影的曝光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20分钟。这不仅首次克隆了外部世界,也赋予了自然再生的力量。其后,英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威廉·H·F·塔尔伯特用底片印出正相,照片得以大批量冲洗发行。英国天文学家约翰·F·W·赫歇尔首创“photography”(摄影)一词,它的原意是用光书写。



摄影是“描述事物特征”的特殊工具。与文字不同,它提供的是具体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比如,摄影可以纪录一棵树,但无法概括树的本质。摄影本身无法表达无形、遥远、内在和抽象的东西。它可以表现一个“人”,但无法表现整个“人类”,更无法表现“真理”、“荣誉”、“谬误”、“爱情”等抽象概念。


摄影家埃里奇·萨洛蒙认为:“看照片只需辨认,看文字则需要理解。”照片把世界具象为一个物体,语言把世界表达成一个概念。


时至今日,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我讨厌“读图”,主张“语像”。“语”是语言的“语”,话语权的“语”;“像”是图像的“像”,影像的“像”。



“语像”不是读图。“读图”是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静止的,有结论的。语像是主动的,交流的,互动的,不稳定的,跨界的,没有结论的。


在中文中,“图”一般是指经过设计,在白纸上手工或技术绘制的形象,往往已成定论,高屋建瓴,具有指导作用。如,图纸、地图、操作图、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蓝图等。



“影”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变幻、流动性,如捕风捉影、电影。


“像”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具体形象,而且与技术手段有关。它往往是对客观世界的初步反映,供人观察、领悟和表达。


“语”是动词,是主动去说,去争取话语权,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思想的行为。


所以我用“语像”,而不是“读图”。读图是一个人被动的思考,被动的接受;“语像”是主动出击,夺取自己的话语权。一张同样的照片,不同的人会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照片截取的是典型瞬间,它把世界凝固成一个具体影像,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因为影像打破了完整的语境,所以需要语言的帮助才能解读抽象的哲学概念。影像可以证明某地发生了某件事,但这种证明无法表达出文字才有的意见。世界通过影像证明其存在,铁证如山,再用语言来解释、讨论、质疑。语言是精确而富有逻辑的,尽管它无法克隆大千世界中的影像,但却是一个思考过程。一旦“语”“像”结合,相映生辉,就能表达出更丰富的含义。

       

——人民大学出版社《唐师曾:我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84nbrjyt&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说说语像》



视频配图: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年校庆,李克强到北大三角地,向签售的唐师曾买了一本《我从战场归来》、一本《我钻进了金字塔》,支持因海湾战争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抑郁症的学弟自力更生、下岗创业。那天同在三角地签售的还有中文系学弟余杰。 



独家深入,诸神附体。自拍自话,一镜到底,绝不剪辑,没有编辑。欢迎打赏,感谢转走。


【相关阅读】:

20161015唐师曾:我是记者,已完成使命(图)




看生活!放眼世界,目击大事。

想多远,走多远。Think & Walk。

有见地、求实证,思行合一。

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

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

我自嘲、我自省、我自趣。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


唐师曾原创作品,欢迎转发

转发务请标注:

转自唐师曾公众号

(ID:peaceduckta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