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年初一·拜年啦』“三元”归一真元旦。

2017-01-27 紫雪斋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或海平面。“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也是强调这个意思。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传说元旦的历史有4000年之久,即使从魏·曹植的《元会》一诗算起,也有1800年了。虽然这些时间节点远不是真正的起点。若一定要追究那个文化习俗“愿保兹善,千载为常”的起点,至少应该是在文字形成前后,也许要万年历史了。我们今天就按学术家们的方式从1800年前开始过元旦(正月初一)吧……


谨以此篇

祝福天下中华儿女新年纳余庆!

鸡年福乐安康!岁岁福乐安康!



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最盛大的节令其实是正月初一,因为它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故称“三元”,是中国名符其实的“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习惯说的春节、岁节、过年都是指的它,因为这是传统社会乡里最盛大的节令,也是文艺活动最为丰富的节令。元旦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

只是从民国到现在,才将元旦和新年大多给予公历的一年之首使用,而旧历的元旦则专门使用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等等区别之。

元日,本意为吉日,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乐府诗集》十四,南朝梁萧子云《介雅》三首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大年初一的习俗


从民间民俗角度,《北平年谣》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的记载。新年正月初一,人们早起后穿上崭新的衣服,放过“开门炮”便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古代通常的“拜年”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不同的讲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拜完。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则是平辈间相互道贺。

从朝廷官方角度,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

汉代张衡《东京赋》:“于是孟元春日,群后旁戾”“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薛综注),唐宋因袭此风尚。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旒”(《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寿酒年年太液池”(杨巨源《元日观朝》),“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许浑:“千官共削奸臣计,万国初衔圣主恩。”(《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


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宋代同样如此,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各执方物入献。”在民间,则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宗懔《荆楚岁时记》)“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赌……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东京梦华录》)


唐人杜甫的“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元日示宗武》),和宋人秦观的

“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念奴娇》),都对这种风俗场景有所记载。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重。

元旦诗一般容易流于场面应酬,但也有优秀者。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其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唐韩谔《岁华纪丽·元日》:“进屠苏”注)


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源自《山海经》的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蜀王孟昶亲撰天下第一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这些记载也让今天的我们还能从多层面融入一脉长流的中国民俗生活史,那个节俗及其传说动态结合的归化过程。那么,促使与年节习俗相关的那些传说发生归一化趋势的根本推动力又是什么呢?是存在于我们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也就是融汇了我们民族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这种民族集体意识,看似无形,却隐藏在每个民族成员的内心,当个人遭际与春秋代序节侯变易的民俗节日时空节点交汇,所有的艰辛与忧患、欢乐与悲愁便在一瞬间喷薄而出。这种节俗文化内涵的巨大影响力和干预调适作用,虽然不是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谓的“集体无意识”那样,与表层的个体无意识相关,但却仍与“集体无意识”有相通的一面:“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因此形成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



比如,上文王安石的《元日》。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除了抒写宋代春节民俗及其中的作者自己,还生动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的对于日升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和春天的欢呼,“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夜直》)中的那种静态美中的动态,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对于商鞅政治变革的赞美等,无不如是。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中国古代的乡里生活》《老北京的风俗》《中华读书报》 )


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

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介雅(其三)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新年作 唐·宋之问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律转鸿钧佳气同,

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

春在千门万户中。

庾楼新岁 唐·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唐·李适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余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唐·卢纶

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

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

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唐·卢纶

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旒。

无能裨圣代,何事别沧洲。
闲夜贫还醉,浮名老渐羞。

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元日观朝 唐·杨巨源

北极长尊报圣期,

周家何用问元龟。
天颜入曙千官拜,

元日迎春万物知。
阊阖回临黄道正,

衣裳高对碧山垂。
微臣愿献尧人祝,

寿酒年年太液池。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唐·杨巨源

天垂台耀扫欃枪,

寿献香山祝圣明。
丹凤楼前歌九奏,

金鸡竿下鼓千声。
衣冠南面薰风动,

文字东方喜气生。
从此登封资庙略,

两河连海一时清。

临轩启扇似云收,

率土朝天剧水流。
瑞色含春当正殿,

香烟捧日在高楼。
三朝气蚤迎恩泽,

万岁声长绕冕旒。
请问汉家功第一,

麒麟阁上识酂侯。

正元 唐·许浑

高揭鸡竿辟帝阍,

祥风微暖瑞云屯。
千官共削奸臣迹,

万国初衔圣主恩。
宫殿雪华齐紫阁,

关河春色到青门。
华夷一轨人方泰,

莫学论兵误至尊。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念奴娇 宋·秦观

千门明月,天如水,

正是人间佳节。

开尽小梅春气透,

花烛家家罗列。

来往绮罗,喧阗箫鼓,

达旦何曾歇。

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遥想二十年前,

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

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

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

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玉楼春·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祇与东君偏故旧。

己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屠苏酒  明·瞿佑

紫府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绛囊。
金液夜流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元旦试笔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

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

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

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

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

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

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

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

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

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

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

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

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

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

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

千门杨柳破青枝。

丁卯元日  明·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谨以此篇

祝福天下中华儿女新年纳余庆!

鸡年福乐安康!岁岁福乐安康!



BBC《中国新年》——

第三集 欢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019v5i9ta&width=500&height=375&auto=0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本公众号秉承一贯的传统文化传习、社会自助互助、人文关怀、危难援助等宗旨,倡导基于人间温情、友爱的日常性自发、自愿、自主的学习交流、人际关爱等自助与互助之风习。

本公共号五项原则——

一、中国为家园,人类为本源,宇宙为根源;

二、关注人、社会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备、质朴无华;

四、居仁由义,乐善不倦,溯游儒释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赤诚弘毅化忧患。

微信号:zixuezhai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