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吃肉学东坡,解郁开心欢乐多…(中)东坡肉情缘

2017-01-27 紫雪斋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紫雪斋给新老朋友们拜年了!

祝福大家都能学得东坡居士

喝酒吃肉 如意开心欢乐多!



读懂了这篇看名称很不起眼的《猪肉颂》过年啦!吃肉学东坡,解郁开心欢乐多……(上),或许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在那个偏僻的黄州城外山凹里,在那所简陋的草堂中,苏轼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赤壁”绝唱“二赋一词”,同时也写下了被世人公认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诗稿。


而这期间最感人的,也是东坡久经磨难却越战越勇的精神动力源泉却是他与任职州县平民百姓、布衣士人的诚挚交情。当然,喝酒吃肉开心欢乐是不可或缺的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东坡居士是完全做到了,乡亲们也同样做到了。


『东坡居士的黄州情缘』


贬官黄州时,他认识了住在长江对岸的王氏兄弟,后来又结识了潘丙、潘原、潘大临、潘大观等人。这些人虽读书识字,但皆无功名,只是世居黄州的土著而已。他们有的是酒店老板,有的是药店老板,有的只是一般的市井小民。


相识后的几年里,苏轼经常与他们交游。有时苏轼渡江游览武昌西山,遇到风雨,便留宿王家,王氏兄弟杀鸡炊黍招待苏轼,一住就是好几天。有时苏轼乘坐一叶扁舟,一直行至潘丙的小酒店门前,便进店去喝几杯村酿。


因此,就在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正月二十,苏轼写了一首诗,留下一联千古名句: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这是苏轼诗中的名篇,后人很难想到,这样优美豁达,洞彻生命奥妙的诗句,是为一群市井布衣之交而作。苏轼也借此诗告诉远方的故人:我在这儿与朋友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你们不用再想方设法让我离开黄州重返朝廷了!正是与这些平民朋友的相处中,苏轼得到了真正的生命自由与内心安宁。同时,入乡随俗的从乡亲们那里学习烹饪技术,才让他能研发出炖猪肉的方法,以及下篇中要说到的黄州《煮鱼法》等等。他和乡亲们交谊淋漓尽致的亲证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平民交谊的温暖与支撑,此后不久,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东坡在黄州东三十里的沙湖道中遇雨,写下了胸怀豁达开朗,不避风雨,直面挫折的《定风波》一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在这元丰五年,还留下了一段凄美的传说。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踰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吾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这段话所说的词,就是苏轼寓居黄州东南的定慧院所作、著名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甚至在黄州的最后几天,即将离开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东坡雪堂”,苏东坡饱含深情写下的《满庭芳·归去来兮》一词,也是感念市井布衣交谊、留赠黄州父老乡亲的——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若从东坡居士生平来说,“东坡肉”的最早发端是在徐州。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此间他对猪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要说清楚这个兴趣发生的源头,还得再向前追溯两年,那就是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熙宁八年是公元1075年,苏轼40岁,与元丰五年一样,也是正月二十日,他写下一首词,堪称千古绝唱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最为天下人熟知的一首悼念亡妻王弗的词,可它与炖猪肉,或者说东坡肉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来话长。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公元1054年,她15岁,嫁给了父亲的弟子、青神县中岩书院学生苏轼。无论后人评价王弗很普通或是知书达理等等,有一件事是公认的,那就是她会按照苏轼喜欢的方式调理他们的生活。彻夜不眠陪伴苏轼读书她可以;优哉游哉陪伴苏轼到郊外野炊她可以;想尽办法给烹调出苏轼喜欢的食物也许是她最拿手的,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绘声绘色地演绎她是如何研发出了东坡肘子的。



烹饪以猪肉为原料的美食本是蜀人的长处,因此上可以说,王弗擅长料理猪肉是比东坡早了十几年,在她生前陪伴苏轼赶考、为官的岁月里便已经很拿手了。相夫教子的王弗给了苏轼实实在在而又能安心读书的生活,所以,王弗去世后,颠沛流离的苏轼心中始终装着故乡那片“短松冈”,他多次在梦中再次见过王弗,醒来后异常难过,刻骨铭心的思念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理解的浪漫。钱锺书先生赴日演讲《诗可以怨》中的一段话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江城子》何以能够创作出来:“钟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冷落的生涯妥协相安;换句话说,一个人潦倒愁闷,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


除了精神慰藉,我们不能忘了苏轼是一个特别擅长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人,大诗人、大文豪之外,他还是一个将生命、生活、志业融会贯通的生活家。刻骨思念沉淀入烟火生活,东坡以亡妻所精擅的生活技能亲自打理自己的饮食也便是理所当然之事。非常热爱吃肉的苏轼对猪肉的兴趣就这样产生,并日渐浓厚。


所以,后人对“东坡肉”做法的形成过程描述是,兴趣发生于徐州,关键的煮肉技巧,比如火候等成熟完备于黄州,等到东坡53岁知杭州时才让它名扬天下。



『“苏堤”与“东坡肉”』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一贫如洗,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正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宋神宗驾崩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还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虽然屡经磨难,他并没有丧失仗义直言的正直和勇气。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并尽废新法后,认为他们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于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再次遭到诬告陷害。


此间的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他写了名作《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至此,苏轼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放。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三日,53岁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看到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来到杭州的第二年,苏轼便率民众疏浚西湖,号召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


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苏轼疏浚西湖,为百姓做的这件好事,人们奔走相告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此时,东坡居士的诗文名气早已满天下,人们了解到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黄酒等,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有很多名人轶事被添枝加叶的情况很多,但东坡居士平生跌宕起伏,忧乐以天下为先,一直融于民间,深得布衣平民的爱戴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比如他亲自领导的筑堤,也不止一个“苏堤”。这里不妨简要插叙一段,“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


元祐六年(1091年),他再次被从杭州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有长堤。



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58岁的苏轼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远离中原的岭南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贬谪途中的失意心情,他都写进了《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赶赴贬所,这位仗义执言的贬官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惠州西湖,同时,又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惠州百姓欢庆不已。虽然东坡居士已经60岁了,但他喝酒吃肉与民同乐的开心妙事依然如故,贬谪的失意也就不算什么了。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中篇到此结束。欢迎继续阅读下篇,看东坡居士如何与狗争羊骨。

紫雪斋给新老朋友们拜年了!

祝福大家都能学得东坡居士

喝酒吃肉 如意开心欢乐多!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本公众号秉承一贯的传统文化传习、社会自助互助、人文关怀、危难援助等宗旨,倡导基于人间温情、友爱的日常性自发、自愿、自主的学习交流、人际关爱等自助与互助之风习。

本公共号五项原则——

一、中国为家园,人类为本源,宇宙为根源;

二、关注人、社会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备、质朴无华;

四、居仁由义,乐善不倦,溯游儒释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赤诚弘毅化忧患。

微信号:zixuezhai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