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日·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2017-02-02 紫雪斋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立春节气交节时刻——

2017年2月3日23:34:01

(丁酉年正月初七)人日



『大年初七·人日』


“人日”在今天虽然已经不是尽人皆知,但仍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也就是大年正月初七,杜甫诗有“草堂人日我归来”写的就是这个日子。但何以正月初七被叫做“人日”呢?其实它关系到一段开天辟地的神话。据说在天地开辟之初,某个没有名称造物主,在正月一日那天造作了鸡,二日造作了狗,三日造作了羊,四日造作了猪,五日造作了牛,六日造作了马,第七日则造作了人。这就是正月初七“人日”的由来,具体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和《北史·魏收传》,以及《太平御览》。



所以“人日”这一天就是人类的生日,也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从汉朝开始有了明确的“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受到重视。古代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等习俗。唐代之后,更加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被认为是预兆一年家国人畜平安,出入顺利。这天的习俗还有: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面条……这些习俗反映了世人祈福纳吉和祈求平安的愿望。



习俗一: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习俗二: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祛除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


习俗三:戴人胜

人日节时,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习俗四:赠花胜

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习俗五: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习俗六:捞鱼生

这一天,南方一些地区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习俗七: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重要节庆日。在天文意义上它则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看下面这一卦


天气、节令、民俗、医疗……这一卦与这幅图都可以见出,这是立春节气所处十二辟卦正月之泰卦。

『立春者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民间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其养生和农业上的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养生保健、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立春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头五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按汉易卦气配小过卦;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按汉易卦气配蒙卦;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按汉易卦气配益卦。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以后,由于阳气上升、万物复苏、大地解冻、气温回升等因素,夜晚发出一种香甜,清新的气味,取代了秋冬季节灰尘、落叶的气味。


『节气之始』


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而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立春”只能说春天来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 不过,立春过去的确是叫‘春节’,只是在民初时期,立春被农历新年夺走了“春节”的称谓而已。

1913年(民国二年)7月,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被称为春节,一直相沿至今。但十二属相则应当从立春开始计算,而不是以正月初一为界。这与卜卦算命关系重大,因立春是农历天干地支纪年里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进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动物生肖只是十二个地支的代称而已。


『立春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郭璞注:“木神也,方面素服。”


《礼记·月令》疏:“句芒,主木之官,木初生之时,句屈而有芒角,故云句芒。”《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云:“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淮南子·天文篇》:“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所以,这位句芒神的形象是人面鸟身,乘龙,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已经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迎接祭祀句芒,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抢·春


这里的“牛土”或“牛纸”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人们相信,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所以争抢“牛土”或“牛纸”的行为称为“抢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养生』


《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乐·观·舒·畅


意思是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锻·炼·防·病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运动调养在于启动身体引擎,活络筋骨。春季是进行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太极拳、体操、慢跑、散步、郊游、登山及骑脚踏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临床观察不难发现,春季从事运动调养的人,抵抗力强,全年很少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病。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阳气始生之时,最适合运动。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常做保健操最好。

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越首先犯肺之路。


谨·慎·换·衣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辛·甘·发·散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参考文献:《古本山海经图说》《中国神话传说》《周易虞氏易象释》《素问考注》《老北京的风俗》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本公众号秉承一贯的传统文化传习、社会自助互助、人文关怀、危难援助等宗旨,倡导基于人间温情、友爱的日常性自发、自愿、自主的学习交流、人际关爱等自助与互助之风习。

本公共号五项原则——

一、中国为家园,人类为本源,宇宙为根源;

二、关注人、社会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备、质朴无华;

四、居仁由义,乐善不倦,溯游儒释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赤诚弘毅化忧患。

微信号:zixuezhai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