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黄,痴子忙”,春亦多杀多疯狂!春天何罪之有……

2017-02-21 紫雪斋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紫雪斋按:本篇将近期社会上发生的杀人事件与学校学生自杀事件合并一起,仅作整体影响因素及相关原因简析。当然,也因为个案披露资料极其有限,难以做到客观分析——


『杀人·自杀』


“武汉火车站断头案”还未掀起轩然大波的时候,18日当天,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小区也发生了一起断头案。当地警方证实那起命案是因为感情问题,受害男子被其爱人杀害,且头被割下。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武汉案件开始在媒体端口迅速传播的时候,19日下午3点10分,四川师范大学一名大四女生被发现在寝室内死亡。校方随后通报称,经过对现场进行勘察和取证,初步结论为自缢死亡。多名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透露,19日为该校开学第一天,自杀女生即将面临毕业,疑似与找工作压力相关。


同在2017年2月19日,江苏省连云港赣榆金山镇佃马场村发生一起重大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韦田余杀害父母二人,据警方通报其有既往精神病史。


而一周前,香港则发生了8天内4名学生自杀的情况。据BBC中文网2月13日报道,12日上午,一名15岁男学生被发现坠楼身亡,香港媒体报道,死者没有留下遗书,据信“课业压力”为自杀主因。2月5日、6日相继有两名中学生坠楼身亡,8日一名中学生欲轻生被及时阻止。


几乎与香港事件同时,海外中国留学生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就读大学发生自杀事件。


同在2月12日下午4点左右,美国当地警方接到加州大学圣芭芭拉(UCSB)学校宿舍Santa Curz Resident Hall 的报警电话。当晚,警方确认一名学生在寝室内死亡,现场没有查出犯罪行为,初步判定为自杀身亡。

根据Weiwei的社交账号主页信息显示,她今年20岁,来自广州,2012年就读于佛山第一高中,2015年进入UCSB进修德语及心理学专业。

而此前不到10天,据《每日邮报》《太阳报》等媒体2月3日报道,英国加迪夫大学一名中国女学生在2日自杀身亡,年仅20岁。(详情见同步分享的相关内容)


这位学生名叫Daisy Ho,来自香港,在加迪夫大学的教育社会学专业读二年级。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13日公开回应香港学生自杀事件,认为“学习压力”是主因之一。他称这段时间的自杀案件可能和假期后要重新适应学校、应付考试有关,也可能是学生有情绪病、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个分析似乎也部分的符合四川师范大学女生自缢事件,以及海外留学生自杀事件,至少外在表现出来的是这类因素。当然如果没有进一步的信息披露,最核心的个案直接原因也只有当事人和家属最清楚了。


那么,除了叶兆辉先生分析的因素,还有没有其他值得注意,甚至关系预防的影响因素呢?


都是春天惹的祸?



两年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一亿多人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告显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至第二,排在心肌梗死之后、癌症之前。据美国CDC,仅美国大约每14分钟就有1人死亡,平均每天最少会有105个美国人在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且奇怪的是,在春暖花开时节,这个数字还可能会升高。其中许多人在天气渐渐温暖、阳光和煦的日子里却选择了自杀,或者暴力杀伤他人。



这似乎颇令人费解。


其实,早在19世纪末,就有研究发现春季是自杀高峰期,而冬季的自杀率是最低的。尽管这种季节性变化的原因还未知,但是还是有些许蛛丝马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天气或者社会性的潮涨潮落带动了这种趋势。还有人则认为应当归因于春季多发的炎症反应。


当19世纪末最初发现春季自杀高峰期时,心理学中的新兴领域寻求着各种答案。一个理论认为,春夏的热导致能量过剩,从而表现为暴力。另一个理论表示春夏季社会生活的强度是罪魁祸首。(《10个有争议的精神疾病》)


『社交·天气』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天气是造成春季自杀增多的原因。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教授亚当-卡普林博士(Adam Kaplin)表示,可能意志消沉的人没有办法在冬天积蓄起能量来计划并实施自杀。


“也许春天来临,他们的情绪依旧低落,但他们已经积累够了自杀的能量,”卡普林告诉Live Science。


这种社会性的解读表明,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的人在天气转暖、社交活动增加时将面对更多的挑战。或者,那些正在苦苦挣扎的人可能会由于社交活动的增加而感觉被冷落。从根本上看,这使他们感觉只有他们还被遗留在冬季的与世隔绝中。


1995年的全球自杀研究支持了这种社交理论,该研究发现这种自杀的季节性变化在农业经济国家比在工业经济国家更加明显。农业国家更有季节性,而室内工作常常会抵消天气和阳光对社交生活的影响。

『炎症·过敏』


社会压力并不是春季自杀率飙升的唯一可能解释。一些研究人员怀疑物理过程是罪魁祸首。人们常常将抑郁、自杀的想法和行为与炎症反应相联系,炎症反应是一个在压力下长期的身体反应。炎症是由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血管扩张造成的,从哮喘到心脏病,很多慢性病都与炎症有关。


有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炎症和春天之间存在联系。2013年,丹麦研究人员发现了自杀与树的花粉在空气中含量之间的关联。发表在《BMJ公开》期刊上的报告显示,研究人员分析了在丹麦286万人口中的13700个自杀案例,发现当空气中花粉含量达到每立方米10〜30粒时,自杀事件比没有花粉时增加了6.5%;30〜100粒花粉数时,自杀事件增加了13.2%。


根据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的一项研究,自杀不仅与炎症有关,自杀企图也已经与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联系。该研究调查了急诊室就诊中自杀未遂的病例,其结果刊登在了2010年《环境卫生洞察》期刊上。


春天有罪?



中国民间有句话叫“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油菜花、桃花开的春季,一些被称为“痴子”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会达到高峰,出现忙乱、亢奋甚至躁狂表现。相关统计也显示,约有1/3到1/2精神分裂症的初次发作是在春季,而约一半躁狂症也是在春天发作,一些青年躁狂症患者会出现言语举止轻浮,寻衅滋事等症状,所以,在民间也称“桃花癫”。


2月19日凌晨,贵阳市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乌江怡苑居民小区内,一名女子疑似精神病发作,在家中的卫生间里面焚烧衣服等物,险些引发火灾。幸亏小区物管人员发现及时,快速报了警。110民警和消防官兵接警赶来,破拆开房门,成功将被困于屋内的这名女子救出,并成功处置险情。


可,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医·运气』


按照古中医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的基础理论来分析,今天所说的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以及过敏等多关系到情志疾患,当然必然涉及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其症状表现可以说是随着自然界大宇宙大气的运动变化人体小宇宙同步发生着千变万化。


为了便于理解,简单描述这种变化的规律,就是夏季太阳照射到地面的热量(火),经秋季降入土地下面,经冬天藏于土地深处的水中,经春天由土地深处的水中,再渐渐升出地面,又到了夏天这来自地下的热量则浮于地面之上的天空,同太阳照射到地面的热一起逐渐降入地下。这热量被称为阳热,也即君火、相火的火。水火所生的便是我们常说的元气,而由这种阴阳升降则生出居于循环圆运动之中的中气。这种圆融运动归结为五行则为,夏气属火,主宣通;秋气属金,主收敛;冬气属水,主封藏;春气属木,主疏泄;中气属土,主运化。我们说一个人中气十足,便是讲他个体小宇宙运化如常,反之,则运转失常有偏有病了,哪一脏腑、哪一气最偏则哪一脏腑病状表现或隐藏最为特殊或鲜明。


春生夏长,如同植物的花叶;秋收冬藏,叶落归根、种子入土,则如植物的根本。在人身上来说,今年的春生为今年岁气始萌。在中医学上说,去年的秋收才是今岁萌动的根本所在,而今年的秋收又是下一年春生之根。因此,凡人内伤外感,尽皆关系于此。以此回看上文国外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至少可知其某些所以然。


社交天气一说,春气疏泄之时,遭遇收敛太过金气的抑制与封闭,且冬水封藏阳热本已不足不固,整体运化失偏而不圆融,肝木难得疏泄,心火亦无力宣通,故情志抑郁以致于自杀或狂躁杀人。


炎症过敏一说,则多为中气严重不足,运化失调,以致冬水封藏阳热不足不固,金气收敛不及,则卫气不固,护卫失常,春天木气疏泄太过,火气宣统亦过。故十分敏感于空气中花粉或污染等等,焦虑抑郁不请自至,重则自杀或导致慢性病久治不愈,或致使重病转危,上文亦有所述及。



当然,笔者这里出于阅读通俗易懂考虑,所述极其简略,相对于中医的严密系统和几千年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积累,远远不够全面。但目前只能如此,下面,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精神症状及类似抑郁症的描述,我们看看中医学关于情志抑郁等症状及主要涉及的系统或部位:


《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精神症状及类似抑郁症的描述。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精神障碍,又有躯体功能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


①抑郁心境;②兴趣丧失;③精力减退;④自我评价低;⑤精神运动迟滞;⑥自杀观念和行为;⑦昼夜节律改变;⑧睡眠障碍;⑨食欲下降和性欲减退。


伴随着核心症状出现还有一系列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不一,有些患者可能并不发生,但有些患者可能很严重,甚至掩盖了核心症状,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诉。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患者以这些症状为第一主诉来就诊的,称之为周边症状,包括:


①消化系统症状;②心血管系统症状;③泌尿系统症状;④神经系统症状;⑤呼吸系统症状;⑥生殖系统症状;⑦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说到这里,似乎春天又无罪了,那么,人怎么了呢?


人怎么了?



因为现在一提到中医学对治现代命名疾病的问题,便有太多朋友直接斥为不科学的玄谈。所以这部分笔者特别选择一位学贯中西的大科学家研究分析的结论来侧面证实以上古中医学的不玄不虚。


这位大科学家是谁?


中国近代地理的奠基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以先生的履历和著述,他的研究和分析肯定属于科学范畴的比较多吧。科学竺先生1913年入美国哈佛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学,获得博士学位。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举世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宗师”有厉害的,有虚张声势的。我们看看这位竺可桢先生他有多厉害——


这位西学渊博的竺先生首先是一位国学功底极其深厚的文史大家。他善于从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发掘有用资料,从经、史、子、集广征博引到诗词、笔记、方志、日记等各类著述,借助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太阳·大气』


早在1927年,竺先生仅以考古资料、物候记载、地方史志等文史资料为据,利用中国传统的考据法得出了中国5000年气候变迁的清晰走势,写成《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文中结论不但与当时印度、欧美等西方科学家运用多种方法测得的各历史时期横向同时代气温变化的结果是一致的,还得出了整个人类世界气候“在同一波澜起伏中,欧洲的波动往往落后在中国之后”的惊人结论,令人叹为观止。


具体描述这个结论即: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这项研究,博大精深,严谨缜密,震动国内外学术界,为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我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每读一遍使我觉得此文功夫之深,分量之重,为多年所少见的作品,理应侧身于世界名著之林。”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竺可桢先生的这项研究,除了其本身结论的价值,还反向证明了:第一、中国历史文化累代遗存的文史资料大多真实不虚,当然包括古中医学;第二、太阳辐射的控制之强大程度;第三、大气环流活动与太阳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当然包括身体健康。



接下来,我们就书归正传。回到人体健康,回到中国医学,尤其身心疾病领域。


竺可桢先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名为《广播教育》(1936年创刊)的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之关系》。其中特别强调:“气候和人生关系之密切,从衣、食、住各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他对之逐一做以针对性分析,比如穿衣他写道“俗语有句话,叫‘急脱急着,胜如服药’。这就表示我们穿衣裳之厚薄多少,随天气而定。所谓夏葛冬裘,依季节而变换,这是很明白的。”但事实上,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人穿衣服是很不明白的,这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可以肯定是一个致病因素。


竺先生特别提到了穿鞋袜的问题,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地理差异巨大,所以各区域因地制宜民众所穿鞋袜千差万别,这是符合适于环境的道理的。但先生留下了一段至今值得深思的惋惜之语:


“可惜现在有钱的人多穿皮鞋,皮鞋极不通风,在两广遂流行一种足趾湿气病,这类病为欧美所无,西医无以名之,遂名之曰香港足。这就表示用夏变夷,若不适应环境,是会出毛病的。”


对此,先生解释原因为,世界上各地衣服的不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适应天气环境。


“譬如中国服装和欧洲的服装就大不相同,中国衣服是富于弹性,在夏天穿着夏布衣服,冬天穿着狐裘毛褂,而且重裘叠袄,有时甚至可以加到七八件衣服;欧洲人衣服没有多少伸缩的余地,他们一年四季所差的不过是一件外套。这就是因为欧洲的天气是海洋性气候,冬夏温度相差并不过大;我们中国的天气是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度就大不相同……西装衣服在中国是并不十分相宜。……”


鞋袜的穿着与此同理。


因为平台多年来一直持续循环推送分享节气的知识与养生常识,穿衣戴帽就引述到这里。接下来看一个主要的方面——住。上文外媒报道“香港8天内4名学生自杀”消息中,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说到一个影响因素:香港居住空间狭小、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对人们心理健康确实造成影响”。那么,我们放眼望望中国大陆,这个因素是否同样深刻影响着不在少数的普通民众呢?尤其所谓的阶层固化之后,被成为底层的群体和多人同住一间宿舍的学生们。


对于大陆来说,也许空间狭小还是次要的。那么主要的是什么呢?



竺可桢先生提纲挈领一句话:“住的问题和其后关系更为密切。”怎么个密切法?先生还是着重分析了阳光与人与建筑的关系。他说


“讲到阳光,依照现代科学上的研究,于人生有无限的利益。不但可杀微菌、增健康,而且可以治疗软骨病、肺痨等等。欧美现代建筑的式样,很受这种理论的影响,普通作鸟笼式,面面皆窗,使阳光随处可以射入。这类新式建筑,在国内也慢慢地盛行了。可是在中国气候状况下,这类建筑是很不合时宜的。因为西欧诸国,纬度已高,兼之气候温和,所以一年中并无夏天。沿地中海各国和美国的大部分,虽有夏季而并不长。欧洲英、德、法诸国,大多数时间云雾遮天。……所以英、德、法诸国患阳光太少,而我国大部,尤其是在夏天患阳光太多。”



建筑方式的西化抄袭影响中国民众有多么严重,其实已经不用多说了。本篇仅就不涉及经济层面的改变居住方式对身心健康的重大影响做些警示,这也是今天人们最不在乎的内容之一。清末民初著名的中医学家彭子益先生关于建筑与人留下的一段话,可与竺可桢先生的分析相互发明。他说:


“以前天津租界,英国花园、法国花园。英国花园游人极少,法国花园游人极多。英国的多是水门汀筑地面。法国的地面是松土上敷细石子,时时洒水,地面上的大气升降密,中气多。游人呼吸其间,身体顿觉爽健也。”


这几年,“接地气”的说法十分流行,可遗憾的是以今天的房地产建筑模式和人们追逐的时髦看,恐怕还需要百八十年才有可能真正接上地气吧。或相反,人们会笑这些先死之人真愚昧,“咋就不想我们能升天呢?!”


『民以食为天』


能吃上饭,在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是问题,可是,能把饭吃得科学而有益身心却是一本糊涂账。尤其再加上某些佛教徒盲目而极端,近乎狂热的过度引导“吃素”行为。可以说今天为数不少的民众吃饭也进入了误区,就别说出到国外面对巨大的气候、地理、饮食等差异了。


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天吃饭对个体身心疾病已经到了决定性影响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仅仅指日常饮食习惯,并未包括食品安全之类外在问题,那类问题平台有专文涉及。


竺可桢先生认为,人们的饮食受气候影响也很大,因为五谷牲畜的分布都是随着气候而定的,所以人们吃的东西,不能不考虑天气等因素。他尤其提到,


“一个民族的吃荤和吃素,亦和气候有关。以大概而论,热带之人食素,寒带之人食荤。潮湿地带人民食素,干燥地带人民食荤。”“佛教是发源在热代里的印度地方,所以十分地要主张素食了。”



这种食素和以不杀生为戒的主张在印度、日本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还比较容易办到。但到了北方、西方,尤其高海拔地区不但是强人所难,而且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


除了荤素,今天原生态、原产地、土货又成了贵族吃饭所热衷与追求的,不过,可怜的是他们不是依照气候与地理差异,尤其身体所需来选择食物,而是根据营养科学的成分分析来组合的。这种方式首先获得广泛应用应该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上辅助治疗和康复上,近十多年才逐渐随着科学普及变成了民众饮食习惯的参照系。


古中医学将大气运动视为一个圆融运动,人体与之相通相同亦是一个圆融运动,其他生物亦然,也是一个天然的圆运动生命体。现代营养学对营养元素的分析很显然与之完全不同,那么不同表现在哪里呢?


曾有这样一个动物实验,用营养学分析得出的食物各成分,由人工混合喂养动物。实验结果,合成食物与纯天然食物喂养大不相同。其选择的食物为牛奶,动物分为甲乙两组,都用分析过的牛奶蛋白质、豚脂、糖类、无机盐等,按照牛奶的成分配方合成食物喂养。不同之处在于,甲组除了上述合成食物,外加两毫升的纯鲜牛奶,乙组不加。结果乙组体重日减,逐渐衰弱,甲组发育健全,体重日增;十八日后,开始加同量的牛奶给乙组,甲组不加,结果恰好相反,甲组渐衰,乙组迅速恢复其体重。当时,研究着分析认为,天然牛奶中一定存在一种营养上不可缺的活力元素。


古中医理论则认为,生物生命是整个圆融的运动,无论人还是牛奶,所以化学分析独不能用于生物生命上面。因为天然的圆融运动,一经分析,便不可能圆。这与竺可桢先生所分析论述的气候与人生的关系在很多方面是并行不悖的。



『时代·病·时气』


回到本篇开始部分,我们再看杀人者与自杀者。他们或她们身上必存在时代变动等所致的相同致病因素,也存在地域、阶层、人文素养诸方面差异性显著的个体化诱因。因此,他们(她们)的破坏性力量正相反,一类向外,一类向内,一类杀伤别人,一类杀伤自己。


以古中医学及竺可桢先生述及的气候与人生所涉内容尝试简析如下:


断头杀人者,以及近期杀害亲人案件中的主犯


个体有既往精神病史,但并非严重到留住精神病院。或处于事件危机、关系危机之中。其原籍地家庭整体情况处在社会中下层,多处于县级以下的乡村中。亲人之间关系相对紧张,或者处于为了生计自顾不暇的现实境遇中。


整体家庭角度


处于乡村的家庭一般都介于传统与现代的转折点,直接面临的是城镇化,直接的压力来自社会城乡分化、贫富分化、阶层分化、资源分配(教育、福利)不公等等。信息化程度和媒介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普及前,除了外来打工者,这些差异并没有形成为一种定式认同比较清晰的普遍出现在这些群体中,仅在少数上访者中存在。但微博、微信以后,这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观念和认知变化,因此产生的怨气和愤怒日益浓重。



基于古中医学原理,过去一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摧枯拉朽的革命、事件、运动、改革几乎没有多少停歇。家国自身的阳气在清代已然不足,不足之后,无所补益却继续消耗,而养歇时期非常短暂。阳热不足,水中封藏自然不足与不固。木无多以疏泄,火无能以燔灼宣通。


与此同时,伴随西方工业革命的被侵略、被殖民、被西化和主动西化剧烈进行,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当然是金为特质,以掠夺刑杀为其表征。这无论对于整个中国还是个体的家庭与人都是空前的金气收敛肃杀。中土受困于金,健运不利。


这种金气的敛肃可以说一直持续至今,直接的表现其实很容易观察到,


最突出者为竺可桢先生关注的建筑,尽皆以钢筋混凝土代替传统的土木,这也导致了现在对所谓“接地气”“看风水”之类的热衷;


其次,近年火爆的汽车入户情形,大部分人都习惯把自己撞到汽车里躲避自然的风吹日晒,然后,再拼命挖掘找寻各种原生态旅游区去接触自然;


再次,服装及着装习惯随着所谓时尚的颠覆性变化,最鲜明的装饰点缀物之一便为金属质地或特色的物件;


第四、孩子的玩具几乎全部为工业化产品的模型,以各种车辆和兵器为最多;


第五、无论成人儿童最迷恋的游戏除了战争就是刀光剑影中单纯的杀人游戏;


第六、科学技术是今天中国最热门的领域,无出其右者。


第七、今天社会评价金钱至上,此金“坑人”可说最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某些乡村家庭与人的境遇。“天地君亲师”中正之气缺失,自尊自重随之缺失,自卑自贱自贬成为其自我价值认同的惯性模式,日本江户时期中医学家森立之说:“常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成病矣。”也因此,才出现另一个反式极端,难以建立对自己和自己人的信任和信心,无理性的崇洋媚外。列祖列宗萎弃尘埃,阳气严重不足,加之,城市及价值发达地区不断的抽空仅有的能量,阳热能量也不可能封藏很多,亦不得固,土地的耕植模式日益被化学制剂改变并替代,那么健康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论对于土地还是人也便无从谈起。你留心看看大腹便便的人们,第一个判断——中气失调,脾土多失健运——基本不会有大偏差。直接原因很简单,中气不足,反困于金,阳热升降失调,水气中封藏阳热能量极少却多封藏不固,及至春夏木气疏泄、火气宣通实在力所难及。


笔者有必要说明此处不为陈述对女权的看法,仅为简析某些客观现实。在女主刻意追求女权的家庭,多为男女僵持或一方弃守,僵持既升降失机,阴阳渐趋离决,中气运化失力;一方弃守则会产生至少两种主要情形:一种情况一方强势一手遮天另一方放弃逃避,仿似行尸走肉,外在表现整体运转正常,实际则是持续偏于一端,而诸端受制,最弱一端终必受病;另一种情况便是家庭破裂,两方离散,则致使多端皆受病。此类家庭孩子中女孩必有一个极强势,而男孩除了个别暴躁,则多阴郁女性化严重。这也是目前男孩没有男子汉气概,反而严重女性化,女生则多发校园凌虐,以及男女生因情感问题会引发出人意料严重事件的根本原因。


就在昨天(2月20日)一位好友在朋友圈全程记录了这样一件突发事件——



今天(2月21日)媒体报道《重庆现“坟墓教室” 帮助离婚女性获得重生》。


13名女性来到重庆市一山坡的一片野菜花地,山坡上共有6个挖好的坟墓。6名女性躺入坟墓,在坟墓里面沉思,其他以前参加过的女性则站在一边。


此前一天(2月20日)一则报道专家称中国剩女多的城市房价高:“靠买房消除不婚恐慌”》。韩媒称,“剩女多、离婚率高的城市,房价一定会上涨。”这是中国经济学家金岩石2016年12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房地产相关论坛时说的话。报道称,越是高学历的女性越难找到另一半。年薪越来越高的剩女对房屋买卖比对结婚更感兴趣。金岩石解释称,“她们通过选择具有资产价值的房子,来消除因为结婚较晚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安。”


杀人者个体角度


阳热不足,水中封藏尤其不足不固,阴极阳越,中土运化不利,受困于金,木气疏泄不及,相火不降,反燔灼于外,觸金则克。笔者认为,今天的某些精神病患者致病因素,生长环境应排在其他因素之首。


自杀的学生



以上家庭大背景情况分析同样适用于此群体,包括衣食住的生活习惯变化及文化主体性认同缺失、自我价值认同偏于自卑等等,这些并不会因为目前的阶层或社会地位分化而存在大差异。不同的则是,相对于上面的杀人者来说家庭整体情况,尤其经济情况偏好或非常好,但男女主人关系问题同样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个体综合素养则远优于前者,这也是其伤害性力量向内指向自己的重要原因。


无论就读国内大学或是海外,就个体情况来说,这些学生们皆属于身心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这是目前全球化竞争型教育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可参考《警惕!"微笑抑郁症",20岁中国女留学生在美UCSB自杀……》《“小心中国人”警告在海外华人圈热转。美籍华裔的尴尬:不被中国人理解,饱受美国人种族歧视…》)同时,父母们普遍还是倾力支撑,以孩子进好大学或出国留学为第一目标,而不是身心健康。这也导致了亲子沟通难以触到心灵深处,沟通无效的普遍状况。与家庭的疏离或不同步逆行,渴望逃离与渴望支撑就那样极端矛盾悖谬的存在着。这本就是一种能量无底洞式透支性存在方式,因此个体阳气普遍不足,而时尚生活习惯直接导致秋冬阳热封藏不足不固,女生因衣着饮食等因素尤其严重。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建筑体内居住空间相对封闭,学校与社会之间相对隔离,同学间因为竞争而彼此隔阂,从建筑室内到交通工具普遍适用非自然的空调等等,中气不足,反困于金,脾失运化。相火燔灼不及,木气难得疏泄。终致极端事件发生,绝然弃世。



本篇已经过长,就以香港去年下半年针对学生自杀的分析报告来结束吧。


去年7月22日,香港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向特区政府教育局提交其进度报告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过去3年香港本地学生自杀个案当中,两成个案有接受精神科服务,约八成个案涉及教育和家庭方面的适应问题,逾八成个案涉及与朋辈或父母的人际关系问题,约六成个案当事人受情绪问题困扰。


香港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报告称,经分析,约85%学生自杀个案涉及人际关系问题。具体而言,在34宗个案中,约40%涉及朋辈关系问题,例如与朋辈相处有困难、男女关系出现问题,同时约70%涉及家庭关系问题,例如家庭不和、与父母争执及缺乏家庭沟通及支持。


而关系处理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命题,至今依然。可它在中国人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始终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发挥实际作用。


报告还特别强调,在其研究的34宗个案中,逾90%出现复杂问题,涉及精神健康、适应困难、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之中多个关注范畴,由此可见,自杀成因涉及多项因素。


在2016年11月7日完成的最终报告中,以芬兰、澳洲这些学习压力较小国家的学生自杀率高于香港为例称,虽然普遍认为香港学生学习压力大,但在研究香港学生自杀时不应过度强调这一点,反而更应该关注青少年面对压力时,缺乏社交支援的状况。


至少从目前中国的心理服务现状看:脱离了个体传统文化、地域生活习俗、家庭关系、道德伦理等宏大背景,单纯以西方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来做出结论,本身就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管中窥豹”的局限性缺陷。再沿着这个前提施以同理的治疗手段,适应不良是小事,背后深远强大的传统文化习俗、地域差异、家庭伦理等力量被分隔忽视非常容易导致本末倒置的治疗后果。尤其是,某些中国心理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服务对象缺少必要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传统文化与习俗缺少必要的了解与尊重,尤其是对处于市县乡村的群体。笔者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在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服务过程中,曾有不止一位号称最顶级机构的专家对我说“你对那些老乡的尊重过头了”,因为我无法理解尊重人会过头,所以给我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至于下面这种赫然出现在朋友圈的歧视,令我震惊!



这位“义正辞严”的人士本人所专职从事的工作却是“生命关怀”旗帜下的活动组织与领导者,服务对象当然不是社会名流。如此情形也能让人窥见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之一斑,本人观点已经在《太阳·断头篇·火车》此处一带而过,并顺便声明此类人士必非无友,平台中持此类观点的朋友,也请取消关注,我不欢迎。


另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是应对精神障碍却因为囿于一门一派之心理治疗方法或技术,甚或以心灵鸡汤式误导患者自我麻醉或依赖退避于萎缩颓废麻木状态。严重忽视了患者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复杂性,即没能很好的发现深藏的问题根源,也没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精神资源来帮助解决自身精神障碍问题。


而这种缺陷带来的危害一旦成为事实,恐怕再也不是目前单一表面化诊断治疗模式可以应对的。毕竟心理或心灵的问题是最细密精微的一种脆弱,一旦被碰触破碎,还有谁能修补呢?


参考文献:

竺可桢《天道与人文》

日·森立之《伤寒论考注》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

李可《李可医论专辑》

刘渡舟《伤寒纵横》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北美留学日报、这里是美国(America_hq)、北美省钱快报(dealmoon)、纽约留学生网(NYstudents)等


***为避免以前发生的某类情形,故本篇设置为只有关注可留言,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本公众号秉承一贯的传统文化传习、社会自助互助、人文关怀、危难援助等宗旨,倡导基于人间温情、友爱的日常性自发、自愿、自主的学习交流、人际关爱等自助与互助之风习。

本公共号五项原则——

一、中国为家园,人类为本源,宇宙为根源;

二、关注人、社会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备、质朴无华;

四、居仁由义,乐善不倦,溯游儒释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赤诚弘毅化忧患。

微信号:zixuezhai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