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时光里,唯有书籍与你不可辜负
最近,你读书了吗?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
2018年4月23日,星期一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
将每年的4月23日正式确定为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又称“世界读书日”。
今年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
那么,世界读书日究竟如何诞生?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读书日”的设想。
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读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
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同时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除此之外,它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据说,世界读书日还可能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这个地区的人们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读书到底对人有多大的影响?
早前在《朗读者》第九期节目中,邀请众多嘉宾以“家”为主题词,一同朗读并分享各自的故事。其中,最令人感动的便是90岁的“中国焊接第一人” 潘际銮院士与近十位清华校友共同朗读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另外还邀请了91岁的音乐家茅沅、95岁的历史学者胡邦定、97岁的诗人郑敏、91岁的航天科学家林宗棠等当年西南联大的清华老校友在场外一同朗读:
这一段《告全国民众书》有朗读者的抱负,让人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些学子沸腾着民族热血、救国之志。书籍,给予他们的是无所畏惧的勇气,是那个时代独有的青年气概,意气风发。
名人谈阅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三毛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三种单纯而又极度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的无法承受的同情。
——伯特兰·罗素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毛姆
阅读时,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思考,并为自己的命运哭泣和欢笑。
——余华
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悲剧像乌云一样不可避免,你想扔下书逃走,但你不能,正如你不能逃避你自己的命运。
——舒婷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把读书作为日常,
是一个人生命之中最好的习惯。
毛主席阅读过的《资本论》、《旧唐书》等书籍,他生前十分热爱阅读。本刊资料图
高碑店曾是北京市郊区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的重点示范村,村里许多妇女们已能阅读简单的书籍。摄影 吴寅伯、彭华士/人民画报
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延边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是当年延边和龙县实验学校小学生在阅读本民族(朝鲜族)文字的人民画报。摄影 吴新陆/人民画报
1972年第10期《人民画报》封面:假日读书。
作家池莉对文学的热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读书占去了她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本刊资料图
2009年,在众多实体书店纷纷“倒下”、网络购书渐成趋势之时,一家名为彼岸的民营书店却逆势而上,开张营业。彼岸书店将书与茶相结合,配套茶具、文化创意产品、笔墨纸砚等,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会、新书发布会、签售会、雅集、茶会、亲子阅读、童心放映、绘画涂鸦等活动, 给读者提供一个精神交往的空间。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如今,彼岸书店已经成了读友的精神家园。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中学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地阅读文章。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在西藏大昭寺前,一位僧人在阅读。摄影 唐涛/人民画报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山谷说,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
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我们不应该只在“读书日”读书,
而应日日读书。
你有多久没好好读过一本书了?
(图片来源:中国专题图库)
(编辑:王伊奕)
关注《人民画报》
加入 “花园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