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3个上海滨水公共空间案例,如何兼顾“历史厚度、城市温度和社区活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筑一事 Author 敬波

本文转自:一筑一事

 ID:zs_studio


1869年,公共租界当局在原黄浦江江堤上修筑杨树浦路,拉开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序幕。随后,一座座工业建筑在杨树浦工业区应运而生,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众多之最,也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曾经,这里是如火如荼的工业生产区,每逢上下班高峰期,杨浦滨江河畔,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伍鱼贯而出;如今,这里转身变为开放共享、绿色人文的生活型岸线,呈现出一段有历史厚度、有城市温度、有社区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我们跟随撰稿人敬波的步伐,从杨浦大桥出发,再探杨浦滨江的“前世今生”。




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于1993年9月15日建成。602米长的主桥就像是跨越黄浦江的一条红色长龙,成为黄浦江上最艳丽的一抹红色,在世界同类型斜拉桥中雄居第一。杨浦大桥是黄浦江上第三座大桥,也是目前黄浦江自上而下的第一座大桥。


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独特的设计以及鲜艳的红色使得它成为了黄浦江上一座显著的地标。它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好似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杨浦大桥的落成无疑是我国力强盛的体现。


杨浦大桥



大桥公园杨树浦驿站




过了杨树浦大桥就是杨浦滨江的北段了,才下阶梯,便可看到一面“绿墙”映入眼帘,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格外耀眼。这边就是杨树浦驿站大桥公园站,其依托上海机器织布局旧址打造,在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也为大家了解杨浦百年工业历史提供平台。


大桥公园杨树浦驿站



上海电气电站辅机厂(西厂)




上海电站辅机厂紧挨杨浦大桥,其前身是创建于1921年的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1980年改为上海电厂辅机厂。如今这里的工厂早已不再运作,但是还保留着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通用东欧风格电气老车间。


上海电气电站辅机厂


滨江水岸线上还保留的工业桁架与厂房相连,立于黄浦江畔,老旧的厂房与充满活力的滨江栈道彰显历史的沉淀与当下人民的幸福。


上海电气电站辅机厂



原国棉九厂




原国棉九厂和国棉十厂的旧址上,我们已不能辨认两厂的界线了,这里还是后来的“新一棉”。国棉九厂最早可以追溯到盛宣怀创办的大纯纱厂。1908年日商三井洋行收购了大纯纱厂,成立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在杨树浦路设立工厂。1945年8月国民政府接管了工厂改名为第十四纺织厂,同时接管了一墙之隔的日产“同兴二厂”并改名为上海第十棉纺织厂。1949年上海军管会接管两厂改名为第九棉纺厂和第十棉纺厂。1958年九棉十棉合并为新的上海第九棉纺织厂。


原国棉九厂滨江花园


旧址上经由设计师设计建造起来的滨江公园给杨浦滨江上增添了一处特色场所。正对公园的就是一座废墟仓库,已经被围离起来,废墟仓库的西侧就是是“新一棉”仓库。


“新一棉”仓库



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




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前身是上海锅炉厂,如今在滨江仅存一座单层仓库。仓库南立面与西立面墙上长满了爬山虎,充满历史感的砖墙在植物的掩映下熠熠生辉。可谓是杨浦滨江上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节点了。


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


按照最初的规划方案,需要拆除部分墙体,原地保留剩余两面墙的外立面,形成景观构筑。然而当施工人员将屋顶掀开,阳光洒进内墙,设计团队意外发现,仓库内部有其独特的年代肌理,所以推翻原有方案重新规划。


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滨江景观构架

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


最后在基于保野趣、保自然的目标,通过低干扰介入的方式,保留现场香樟林,并改造原有一座仓库为开放式的共生构架。夕阳西下,橘红色的阳光爬上红砖,树影也随着它爬上了墙,这样的美景怎么能够不让人驻足而忘记了归家的时间呢?


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



上海制皂厂滨江段




上海制皂厂的滨江段被打造成为一个运动、休闲、娱乐的场所。一群高个青年在两个篮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吹着江风,打着篮球也许就是他们一天的快乐。


上海制皂厂


很喜欢这里的观景台,它是一个跳高的钢板台子,拾级而上,你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黄浦江景。一阵清风拂过脸颊的同时也拂去了夏日的燥热。


上海制皂厂滨江景观


阶梯景观在消除场地高差大的同时也为这里搭建了一个观赛场,坐在这里观看篮球场上的比赛也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方式。


上海制皂厂滨江景观眺望台



边园




边园是由大舍建筑事务所设计的,2019年10月建成的,位于杨树浦煤气厂码头。在边园背面,看上去如同废墟,但是这废墟之上又长着大树,长着茂密的地被,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我想设计师保留这种废墟与植物正是保留了历史与新生的概念。


边园


边园这堵长长的墙是建在高桩码头上挡煤用的,设计师依托这面长长的具有传承意义的墙,为其设计了一个单坡屋顶,这样便有效地定义了墙内外的空间。墙内对着码头和废墟小园,是压低的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而墙外是挑空的望江长廊,是开阔的空间。


边园

左为边园墙内,右为边园墙外


走过墙内,是对历史变迁的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从楼梯走上墙外长廊,是对如今壮阔美景与安逸生活的赞美。


边园台阶


边园的正面是一个滨江广场,广场靠近黄浦江通过阶梯景观的塑造,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更加有趣的空间。每当傍晚时分,总能看见大人牵着小孩儿走在上面,与边园的长度相当,形成景观与建筑的相互呼应。


边园



上海第十二棉纺厂旧址




第十二棉纺厂原为日商创办的大康纱厂,解放以后改为国营上海第十二棉纺厂。这里现在和杨浦滨江其他的历史建筑有所不同,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滨江区域通过构建新的防汛体系置换出来更多的绿色空间。


上海十二棉纺厂滨江步道

上海十二棉纺厂旧址滨江装置


设计师在设计时尊重场地的历史脉络,梳理了原老厂房布局的肌理,将“纺织”的概念融入其中。


水车装置


场地包括了两块儿童活动场地,一片滨江树阵以及一方植物迷宫。在这个地方,还有着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上海第十二棉纺厂旧址儿童场地

左为理查德威尔逊作品《黄埔货舱》,右为向阳作品《轻舟过隙》



杨树浦电厂

(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杨树浦电厂始建于1911年,1923年的时候成为了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有着“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的美誉。杨树浦电厂作为“红色电厂”曾涌现工人运动领袖王孝和烈士等革命先烈。杨树浦电厂的烟囱在几公里外都清晰可见,曾被视为进入上海的标志留在几代上海人的记忆里(电厂的105米老烟囱),现在我们看到的两根高耸烟囱是1978年和1998年分别新建的。


杨树浦电厂

杨树浦电厂滨江景观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在滨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的改造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设计保留了清水池、干灰储灰罐(现灰仓艺术空间)等场地遗存的历史记忆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有历史沉淀与文化内涵的场所。从别处拆卸下来的三个煤斗正立在一方池塘上,和另一方改造为雨水花园的池塘是场地两块蓄水的人造景观。


杨树浦电厂清水池

杨树浦电厂前景观广场

杨树浦电厂林下步道



灰仓艺术空间




灰仓艺术空间原先是杨树浦电厂的粉煤灰干灰储煤灰罐,三个大圆柱体罐仓是滨江极具标示性的沿江工业遗存,2019年由同济大学设计,经改造成为现在的灰仓艺术空间。


灰仓艺术空间


通过增设两块景观平台将各自独立的三个储灰罐连通,采用朦胧界面处理的手法对原先15米通高的封闭灰仓进行改造,形成一组从底部混凝土框架一直盘绕至灰仓顶部的完全公开的漫游设施。在参照原结构的色彩后,改造方案使用了浅灰与浅黄两色的横向铝制条带为立面主要材料。


灰仓艺术空间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这个原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演绎时尚的4A级景区。其拥有上海目前留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锯齿形厂房。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在园区滨江位置设计建造了一个大叠水景观和滨江膜结构景观棚。这里为园区的白领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滨江膜结构景观棚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在杨浦滨江最东处是以定海桥界定,旁边就是金星舞蹈团的所在处。


定海桥





本文作者


 

敬波


上海汝何文化创意工作室创始人,汝何建筑摄影主摄影师,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汝何建筑摄影,微博:Rh-photographer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慧莹

撰稿:敬波

摄影:敬波

校对:希希

设计:颖丹


· END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正在招募的疯狂建筑行走活动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建筑行走合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师疯人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