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们:你们愿为体育梦想付出多少?

2016-05-13 李韬之 WEsport微动体育
思绪的导火索

这两天在朋友圈看到好友Jane发了一条朋友圈,主要内容是:16年秋季,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管理硕士项目目前录取的唯一一个中国男生,因为家庭不支持体育产业的职业方向,拒绝提供经济支持。面对梦想和现实背离的情况,这个叫李昂的男人,决定向朋友圈发起贷款。


面对梦寐以求的哥大offer,他用双肩扛起贷款,将梦想装进行囊。


对体育职业的偏见
看到上面的信息,留下最深印象的关键点是:
  • 家庭不支持体育方向的职业发展,有偏见;

 一方面感觉到可惜,一方面产生了对这个同学的敬佩。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为自己喜爱和执着的梦想背上贷款,这在中国社会并不是常见的。 

除了敬畏,让我感觉最深的是——偏见,一股来自舆论与大众认知对于体育职业的偏见。这样的事例已经有很多了,比如:几位知名运动员成立体育投资基金、知名运动员成为人大代表、知名运动员成为大学兼职教授等等。


这些人往往遭到某些人以及舆论的口诛笔伐——运动员们在运动场上是佼佼者,但是“不应该”具备能够跨界的能力,所以无法在离开运动场后获得成功。每每被问及自己工作在体育行业时便会被联想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而这也是文中最初提到的李昂所遇到的窘境——父母认为体育工作“低人一等”。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过往的中国体育体制下的绝大多数运动员在竞技成绩的KPI下,无法全面地发展,留下了一些后遗症(显然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特色)。现今,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发展,体育行业的各个环节也都发现了各自的不足,在各个纬度上都在尽力去修复与完善。路还很长,但是可以看到行动和变化。比如姚明所带领的与现有体制的对抗,比如越来越多的同学跨专业地攻读体育相关专业,比如体育公司寻找更多复合型人才。 而说到中国的体育产业,大家一定会和“五万亿”联系到一起。自从46号文件发布之后,体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获得大额投资,万达阿里等传统行业巨头开始布局体育行业,国内外体育IP获得大幅度提价抢购。这样的资本运作已经让体育行业成为了大家的一个关注的焦点。 更重要的是,体育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作为一个复合型产业,它还需要运营、媒体、营销策划、商务拓展、数据分析、法律等等的职业人才。国家从目前三千亿要发展到五万亿的计划中,这些体育职业人才将有巨大的发展和职业前景。
我的想法
09年10月,北京五棵松,我大三。当时很荣幸做了NBA中国赛的志愿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西装革履的体育职业经理人们,他们带着对讲机、拿着手稿文件、胸前挂着准入证件、彬彬有礼地中英文随意切换工作。这是我对职业体育人的第一印象,也成为了自己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专业、职业并且颜值与技能兼备。 也许体育产业中还留有过往的陋习,但是绝不是舆论所抨击的那个样子了,至少见到很多体育产业精英们的工作方式已走入职业,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认定的那个样子。 

也许,改变对一个产业的看法,需要的不能只是产业站上风口的几年,而是一代人的时间积淀;


也许,大家看惯了欧美运动员场上运动装,场下西装的变装。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和体育职业经理人们还需要由表及里不断完善;


也许,没必要争论什么,体育职业人群们需要的就是努力做出些什么,再做出些什么。

 

朋友们,你们愿意为体育梦想付出多少?是否能忍受从运动员到职场转变的阵痛?作为体育爱好者能克服来自外界的反对阻碍吗?能努力坚持来改变传统对体育职业人的偏见吗?


我非常高兴自己正从事着热爱的体育工作,让我们一起努力,打破之前的偏见,让体育的正能量传播到更多人身上。

欢迎在文章后留言,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