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朗普,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7-02-11 圈子图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1313m2gv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万喆


过完了。感谢特朗普。


如果你对放烟花爆竹、逼问和被逼问大龄未婚青年、吐槽无所不在的春晚都感到了无稽无聊无力,而难以在返乡过年之时感受到一丢丢你所想象的熟悉美好的年味儿的话,谈论特朗普这个陌生人,将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热闹感和安全感。


整个中国春节期间,讨论他如何不断花样作死,绝对可以掩盖你与亲朋好友无话可说的尴尬感,规避你与亲朋好友无话可说不得不把你自己作为话题的危险感,逃脱你与亲朋好友无话可说不得不把你自己作为话题以改善他们的人生失败观的绝望感。


难道你们陌生?



特朗普真是叫全世界人吃惊。而且一直吃惊个没完。


对于他的当选,全球到现在为止还没能缓过神来。美国的所谓主流媒体则一夜间变成了中国明朝的士大夫,涕泗横流、以头抢地、以声报国。


但是,我一直觉得,中国人不应该对于特朗普的当选感到诧异。对于他的大受欢迎,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啊。


一个人,男人,老男人,房地产商,二代,赚了大钱,喜欢吹牛。


难道你们陌生?


他爱上镜。经常在娱乐版面上出现得比商业版面还多。热衷于各种打造自己高端形象的社交活动。离异。有一个共创天下的发妻。爱非得把自己说成不靠男人上位的遗世独立的自立豪门的一到三十六线演员、模特。


陌生吗?


总觉得自己聪明得不可一世必须极力宣扬自己。致力于作人类的精神导师。在社交媒体上享受“一言兴邦”“一笑倾城”得不亦乐乎。总也搞不清自己的政治取向,得了一个组织的好又大力抨击这个组织,在不同组织之间游走串联。一边作慈善一边作投机。一边宣传自己的理想主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边在政商关系中把功利主义玩转到了极致。一方面竭力获取大众青睐,以声称自己是大众的偶像和代言,一方面却对大众不屑一顾,以烘托自身的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一个号称价值观至上的价值至上主义者。一个号称主张自由主义的威权主义者。


难道你们陌生他的受欢迎程度?说老实话!这样一个人,你是不是也读过他粉过他挂科的时候拜过他?


如果他的当选不是偶然,那么他所带来的熟悉感也不是偶然。如果这世界有这样多的趋同,一定不是偶然。


人们爱他,因为无法再爱


特朗普当选当时,我已说,一个时代结束。范式崩塌、秩序溃破,指日可待。
如今,崩塌和溃破论横流。但是,到底崩塌和溃破的是什么?


对于并不是存在于美国而是已经泛滥到全世界的特朗普现象,对于极为熟悉特朗普人设的中国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以及可以身临其境的想一想呢?


人们为什么喜欢特朗普,愿意去相信他?


因为他本来黄袍加身。他的成功经历,无论其中真实性几何,成为这个社会中的典范。当经济发展愈加迅速,当全球资本流动愈加通畅,当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愈加泛滥,各国贫富差距一再拉大,最让人心惊的是,阶层固化日渐严重,这种代际间传承加强,使社会的拜金意识加剧抬头。人们羡慕成功,渴望成功,希望快速成功、及早行乐。


人们爱他,因为他们想成为他。


但容易被忽略的是,人们拜金,并不表示人们爱自己拜金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终于大力反对建制派。的确,人们拜金,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恨拜金,如果他们不得不面对拜金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只能恨自己。如果他们恨自己,你猜他们会不会更恨社会?这是他们一再要求“change”的原因。对于建制派的积怨其实由来已久。因此,当特朗普站在了建制派的对立面,他赢了。


人们爱他,因为他们和他恨一样的人。


当然,为什么是特朗普?显示出民众的无力感。如果奋斗再多也无家可归,何不愤然得更激烈些?如果想让别人听你说,反复去拍拍肩膀都不起作用,那只好用一记重锤敲醒他们,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倾听。暴力与无力往往一体两面。
人们爱他,因为他们面临无法再爱。


打败了对手,就注定了失败


经济是原因,也是结果。然而,经济也从来不是原因,亦不是结果。


当全球被特朗普上任伊始便大笔一挥对移民“开刀”震翻了天时,媒体铺天盖地的讥讽他,说没有对移民的大度包容,特朗普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当今美国。


2月初始的美国国家祷告早餐会上,特朗普说,他并不排斥多元文化,也不排斥移民,他只是希望进入美国的人要接受、认同美国的价值观。


这是件有趣的事情,比具体的各种政策更为有趣。因为,这直接表明了当今全球各国社会都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如何让这种价值观得到认同?


而此间包含的无限悖论,才正是范式崩塌和价值溃破的基础原因。


冷战之后,美国对自己的价值观价值信心爆棚,为了自己的价值观推广不遗余力,不惜动用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武力。但并未像开始想象的那样势如破竹,相反,在伊拉克深陷泥淖,近些年的IS更是成为反例。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宣告着对美国一元化推广多元化价值观的无声抵抗。


不但是价值的推广方式。价值观本身,也承受着诸多质疑。


在美国国内,关于“政治正确”有多正确,已经变得没有正确答案。种族、性别、低收入都成为敏感词,而敏感的“弱势”带来了特权。这种“特权”是否合适?与此同时,那些没有被“政治正确”覆盖的底层群体,他们是否因自己变成了真正的“弱势”而不忿?


一种价值观的胜利,却可能意味着它的极致化,而任何价值的极致化,都会意味着错误。打败了对手,就注定了失败,这大概就是价值观这种哲学形态所必然需要面对的结果吧。


人们正在侵蚀自己的价值观


特朗普与美国主流媒体的恩怨已经人尽皆知。他们互怼、假意说和、互怼、真撕破脸、再互怼。据说,已渐式微的传统媒体竟因此人气大增。真是,有朋自推特来,不亦乐乎。


有人指责社交媒体的消息泛滥,尤其是假消息泛滥。然而,技术推波助澜,已成定局。人类生活的场景在不断改变,只顾着批评,无非是把自己甩在时代后更远一些而已。


但社交媒体上显现出的困惑也是那么趋同。中国春节期间和特朗普同热的,在美国,是强力主张言论自由的伯克利因为一个打算前来宣传反对同性恋的同性恋者也不得不最后取消了这场自由言论;在中国,是一起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情况本很清楚,却也引发坊间激烈讨论。


核心问题,其实是死者身份被定义为民工、低收入、弱势群体后,就逐渐脱离了事实本身,而演变成了谁在道德制高点上谁更有理的结果。尤其与去年另一件家喻户晓的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相比,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舆论的焦点和判定是非的标准,说真的,既不是园区,不是老虎,也不是人的行为,既不是管理,也不是良知,完全只在一个问题上,就是,当事人的家庭背景。简单地说,谁穷谁正确。说到底,与美国人民所处的“政治正确”困境十分相似。


但社交媒体的信息横流加剧了这种“政治正确”,同时也在暴露和抵制这种状态。在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是,事实常常反转,因为信息来源和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希拉里在社交媒体上的大败,就充分证明了,新时代人群对老方式的不信任,并且用新媒体和新科技来证明这种不信任。于是,所谓各种“正确”与“不正确”的冲突变得更激烈。掌握舆论变得更难,而掌握预期变得更难。因为人们自己也正在侵蚀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后记


这是价值的黄昏,也是价值的重生。


价值失去对手=价值失去标准,这是范式崩塌和秩序溃破的宏观基础。


人心难以自持+技术不断加持,这是范式崩塌和秩序溃破的微观基础。


这是偶像的黄昏,也是偶像的重生。


人们的口味转变越来越快。就像那些获得过国民封神的人,一盘红烧肉的工夫可能就被民众抛弃。


我是说希拉里。


但新的偶像随之出现,比如大喇喇的说喜欢胸大的女人而遭到国社批评讨伐的。


我是说特朗普。


有人不解,觉得粗俗。但是,如果他非得说自己脸盲,根本分不清自己老婆到底是不是漂亮。那也太假了。


我是说,脸盲指的是根本认不出来这是自己的老婆还是别人的,而他又不是克林顿。


人们想要找到“正确”,同时又讨厌“正确”。大家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要他们相信的事,却也在丧失着自己相信的标准。人们不知道自己该爱什么,只好通过别人获得爱。这是当今世界屡屡出现政治“强人”的原因。


特朗普并不特殊。


当我们嘲笑、讥讽、批评时,当我们置身事外、不冷不热、不以为然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有人心里,他不过是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万喆,特约评论员

来源:澎湃新闻


好看?不过瘾吧?那就关注呗!关注后,回复“福利”或点击菜单中《今日福利》和《阅后即焚》,有趣的话题和优质的原创文章。提前捕捉热点,让您在朋友圈中逼格满满,占尽先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