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想买房,不想结婚,不想加班,现在的90后95后到底怎么了?

2017-09-16 圈子图卦



最近半年,团队新加入了好几位95后的小伙伴。


除了感叹自己垂垂老矣之外,从这些年轻人身上,我感觉到了太多的不同:他们没什么储蓄的意识,也不焦虑房价;他们对感情抱着随缘的态度,对工作也不像有雄心壮志的样子。


有一个问题,相信是不少70后80后的“老人”都好奇的:现在的年轻人,心里都在想什么啊!


其实,年轻人也在观察着他们自己。一个“大胆”的猜想:中国可能将出现“不结婚、不买房、不上进”的年轻一代……




上周末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女主角玉子完成了在东京的大学学业后,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小镇,成了一名百无聊赖的“家里蹲”,每天的日常就是看漫画、看剧、打游戏。



这电影真的巨无聊,70分钟起码有30分钟在吃饭,一个吹头发的长镜头能持续几十秒。


但我却看得津津有味。


颓废、漫无目的、毫无干劲。我发现,这丧出天际的玉子,不就是周末瘫在家中的自己吗?



胸无大志的时代即将到来?


我跟玉子一样,来自十八线小镇,读了省城大学的传媒专业,毕业后,我妈让我回市里找个工作,她说在大城市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其实不用她说,我早就知道我一辈子也买不起房了。


大概在我初中的时候,2008年左右,中国的房价开始暴涨,一涨就根本停不下来,那时,媒体关于高房价的报道铺天盖地。


身在十八线小镇,北上广深哪个也没去过的我,都知道大城市房价要上万一平,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挤在城里的地下室当“蚁族”。


房是买不起的,可我心想要是回了市里,就只能去地方媒体,天天报道市长又上哪儿视察,县长又去哪儿开会,一点都不freestyle,于是还是来了广州。


我妈说你要去可以,25岁之前没混出名堂就赶紧给我回来。我不知道她说的“名堂”是什么,但我明白她的担忧:过了25岁我再回老家,嫁个好老公的概率就会大打折扣。




来了之后,我发现大城市真不好混啊!媒体乐此不疲地教你面试技巧、职场进阶指南,看得我非常恐慌。


在朋友眼里,我是个有趣的人,爱看点书,歌唱得不错,还会烧几个小菜。


但我是个很平庸的员工,我没有女强人的魄力,也没有八面玲珑的心思,更没有名校背景加持,这个努力上进的社会好像容不下我的平庸。


在迄今二十几年我接受的价值观里,买房、结婚、工作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个人必须去完成的使命。


但我偶尔却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可不可以不买房?可不可以不结婚?可不可以不成功?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除了我,谁还会有这种奇怪的念头呢!



然而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却让我发现,我的这些想法不仅不奇怪,在95后年轻人中甚至很有代表性!


这本书就是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副标题是“一个胸无大志时代”,我真是太爱“胸无大志”这四个字了)。



什么是低欲望社会呢?


这本书里说,当今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呈现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的状态,如果你去问小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女孩子可能会说成为一个面点师,男孩子或许会说,要做一个美发师。


“爱拼才会赢”是上一代传唱的往事,胸无大志的时代已经到来


大前研一说,在日本,年轻人不买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他们不愿意像上一辈一样为了房子背负几千万日元的房贷,只要在繁华的地段租一个很小的房子,能享受到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就已经很满足。


同时,晚婚甚至不婚现象盛行,60多岁依然没结婚的大有人在,年轻人内心过于敏感,很怕受伤害,缺乏表白的勇气,或者对婚姻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




对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描述,居然让我有点暗爽,这完全就是我“不买房、不结婚、不成功”念头的理论依据嘛!他让我相信这些想法是合理的,甚至可能是一种趋势,在日本那么多年轻人都这么干呢!



那些高级丧的非主流青年


这本《低欲望社会》,今年初曾在国内引起热议,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它狠狠戳中了中国社会的痛点。


有人说,日本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其实,就我个人的观察,在中国的年轻群体中,低欲望倾向已经开始萌芽。


比如,现在不是正流行“丧”这个词吗?90后的年轻人很喜欢用“丧”来表达那种不想工作、漫无目的、什么都不想干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这就是“低欲望”的前奏。



作家阎红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高级丧”。


普通的“丧”是欲求不得,闹闹小情绪,而“高级丧”则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要不起但也不想要——懒得对抗人生,不求升官发财,对各种欲望呵呵置之。


高级丧”更加符合“低欲望”的特征,而我发现,身边这种丧得很高级的“非主流青年”正越来越多。


94年出生的A是我大学同学,她出身二线省会城市的中产家庭,父母从小对她的教育也比较宽松、自由。


A成熟、自立,身上有一种难得的从容的气质,却从没谈过恋爱,我经常笑她94年的人,84年的心。


对结婚、房子这些事,她似乎早就看开了:可有可无吧,顺其自然。要是没结婚,还不用抢奶粉、买学区房呢。”



B是我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个朋友,94年的女孩,出身三线城市的小康家庭。


第一次见到她时,B正追着喜欢的痛仰乐队从武汉到长沙,再从长沙到郴州,每一场演唱会都不落下。


我们聊得很投缘。她说在武汉读完大学后就留下工作了,可是自己胸无大志,对职场晋升毫无兴趣,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手工作坊。


我以为她只是说说,没想到半年后,她真的辞职回到了家乡小城,开了一家淘宝手工饰品店,一个人又当店主,又做设计师,又做摄影师,撑起了这家小店。


如今,B的小生意做得像模像样,想出去玩了,也可以任性地休十天半个月,虽然挣得钱不多,但她很享受这种自给自足的成就感,她喜欢把客人当成朋友,想通过手作传递一种热爱生活的信念。




我看过《南风窗》杂志关于“低欲望社会”的一篇报道,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胡澎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日本8090一代出生时,尽管赶上泡沫经济崩溃后失落的二十年,大批企业倒闭,但是社会发达程度和便利程度依然很高,这代人从小不愁吃穿,所以更加重视内心感受个人兴趣


中国也有着类似的情况,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也就是6070后,正是改革开放后直接支撑起经济腾飞的一代人,财富积累程度高。


可以说,我们一出生就处在一个“饭管饱,红烧肉管够”的时代,不说成为富二代,但至少不用饿肚子。


尤其像A、B这样的年轻人,家庭条件不错,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更加先进,她们可能更乐意过自己的小日子,发展兴趣爱好。




在《低欲望社会》中,大前研一在形容日本新一代年轻人时,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穷充(穷且充实)


穷充一代的想法是不必为了金钱或者出人头地而辛勤工作,希望过一种心灵富足的生活。


我的高中同桌C,就完全符合“穷充青年”的特征。


95年出生的C热爱旅行,喜欢浪。大学毕业旅行游到了厦门,觉得这城市不错,决定留下来,不巧赶上金砖会议,厦门不能租房,于是就近到福州,找了个旅行社的工作。


他说自己没什么远大志向,通向成功的道路很累,成功之后责任重了更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开心就好:


“为了买房脱层皮的事儿我可不干,况且我也不喜欢老呆在一个地方,如果以后碰到一女的,让我爱得死去活来,他爸妈非得买房才肯嫁的话,我考虑考虑吧,不过,即使这样我也买不起啊……”



也许,买房、结婚、追求职场成功,依然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但我认识的同龄人中,与A、B、C看法接近的人绝不少见。


面对主流的“生活模式”,非主流青年们正在用行动表示温柔反抗。



胸无大志,却有小梦


“丧文化”开始盛行的时候,有人认为,应该给年轻人敲敲警钟,不要让“丧文化”瓦解斗志。


而对于日本的低欲望一代,大前研一也担心,日本会走上北欧国家的老路子,失去国际竞争力,成为没落的夕阳大国。



丧文化也好,低欲望也好,就一定就是消极的,是社会的隐患吗?


《低欲望社会》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每天只要1000日圆就可以存活下去的日本年轻人,低欲望的背景原因,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做了负面教材的缘故,这些人的父母刚好是泡沫经济的世代,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占有欲,以及想要出人头地的欲望,拼尽全力、拼命工作,但在他们眼中看到的,却是父母“庸俗”的一面。

虽然父母表面上看似过着富裕的生活,实际上却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实生活并不开心,夫妻之间也没有生活情趣而言,只埋首于工作的父亲,为了在公司出人头地,每天汲汲营营,并不想关心家庭,这些人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不想要变成那样的人,不要辛苦工作,而是悠哉生活。


不再笃信爱拼才会赢,胸无大志的年轻一代更加注重的,是生活品质生活趣味


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欲望社会,欲望低下来的日本要精致许多,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日本的国民素质更是上了一个台阶,日本人把专注、创造力以及匠人精神这些优良的品质发挥到极致,让“日本制造”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不求上进的玉子》中,在爸爸的鼓励下,“家里蹲”一年的玉子也终于走出家门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



我想,真正应该被提倡的低欲望并不是不求上进。对于房子、成功、婚姻都可以看淡,但对于个人价值的追寻不能放弃,努力“生活”的欲望不能降低。


所以朋友,你可以胸无大志,但小梦想还是要有的!


【延伸阅读】不要在你30岁时,做一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 



周末,看作家黄佟佟写papi酱的文章,被一句话戳到:不要在你30岁时,做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



papi酱大学毕业后的四年里,都没有找到工作,她在豆瓣上发过很多青春美照,在微博上写着各种迷茫语录,想要一夜暴富,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她想要开服装店,没有启动资金,和好朋友创业,结果失败了。她准备考研,却发现28岁的脑子已经大不如18岁,单词背不下来,写了无数草稿纸,费尽全力才考上中央戏剧学院。


可是,因为坚持拍摄自己的搞笑视频,快30岁的papi酱,忽然间红了。一切看似偶然,却不意外:因为她一直在自我暗示能够成功,一直在做各种尝试。


是的,只要你坚持,不做一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让精神和身体都废柴了。你想要的,时间终究会给你。



2


很多人,都是经过婚变新闻,才知道演员张雨绮。她的人生,其实远比流言千回百转。


张雨绮成长在离异家庭,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


2003年,张雨绮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因为家境贫困,她母亲将结婚时购置的首饰全部送去典当行换钱,才给张雨绮缴上学费。


2005年,张雨绮成为新一任“星女郎”。2010年, 名声正隆时,她却跟星爷闹起了解约。



2011年,25岁的张雨绮和46岁的王全安举办婚礼。王全安送上8.688克拉钻戒,让无数人羡慕。2014年,张雨绮赴纽约工作之际,王全安却因嫖娼被抓,两人随后离婚。


流言蜚语中,2016年,张雨绮重婚,新丈夫帅气又多金。这一年,张雨绮刚刚30岁。


对娱乐圈,我有太多不相信。但一个到30岁,越活越出彩的女人,本身就是一部值得追的热剧。


3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只会玩手机的胖子,也遇到过不少活出高度的人。他们都30岁左右。


前年,去乌镇旅游,旅游社拼的小团里,有位年轻的同伴,不怎么起眼。



休息时,却发现他在笔记本电脑上回邮件;傍晚聚餐后,大家在古镇里选购特产,只有他一个人在运河边不停打电话。旅行结束,意外的是,他给每人发了张名片,和一个小小的礼盒,说里面是他们公司的产品。


我好奇的上网搜索,才发现,这位沉默的旅伴,竟然是家年产值数千万创业公司的CEO,浙江大学毕业,才31岁。


仔细想想,又觉释怀:一个在旅途中仍不忘工作、不忘推销自己公司产品的人,他的人生高度,自有他的理由。


有些人到30岁,就活出了别人只能仰望的高配人生,只因他竭尽全力。


4


30岁时,为什么有人活成了奢侈品,有人在不断贬值?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是否具备解决“青年危机”的能力。


“青年危机”是一个专属名词,说的是,年近三十是人生最糟糕的时间段,人们在三十岁前后那几年的压力会急剧增加。这些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开始享受独立生活的自由、打拼未来的乐趣,却不得不经历迷茫、焦虑及自我怀疑等情绪。


他们觉得世界就在眼前,却不知道如何融入。于是,有些人选择了随波逐流,成为一个既不自律又不能控制身材的胖子。有些人,发现这个世界在和自己唱着反调,却努力修炼自己的本事和见识,坚持进击,他们于是获得不一样的人生。


套用那个流行的“燃”字,他们很“燃”,从不在最好的位置上睡大觉,所以他们卓然不群。


5


我所理解的三十而立,不是简单的指,你应当有份稳定的工作,有个稳定的家庭。


而是指,你要具备这样一种能力:既能独立思考,也能不断进击;既长本事,也长见识。



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成为废柴,往往有以下因素:犹豫不决 、拖延、三分钟热度 、害怕拒绝、自我设限、逃避现实、总找借口,与拒绝学习。


如果你不想在35岁就被职场淘汰,请你在30岁时,一定要跨越这些陷阱,规划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不想终身一事无成,请你务必要在30岁前拼一把。


“我从未见过,每天从早忙到玩,拖着疲惫身子回家的人空虚寂寞冷。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


成为了一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是最LOW的30岁的样子。


你的人生,一定要是定制版,是稀缺品。



 贴心陪聊
台请来了小机器人为大家服务了,天蝎座的哦,欢迎大家后台来“撩”,有问必答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