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探寻】民族学院的发展历程——​延安大学时期的民族学院(五)

2017-02-28 鄂托克前旗智慧党建

劳动熔炉育新人

延大的师生员工不但在大生产运动中解决了吃穿问题,渡过了难关,而且在劳动熔炉里受到锻炼,培养了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加深了对劳动创造一切的认识。大生产运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一位同学在一篇关于烧木炭的文章中写道:“以前我一向对木炭毫不吝啬,以为反正公家短不了我的。”“去年秋,我去烧木炭,我才从亲身劳动中体会到烧木炭的艰难。我伐过树、截过木,我尝到了伐树截木的滋味,手掌磨起了白泡,手腕震肿了,胳膊抬不起来,可是我们不间歇劳动,不然,大家会烤不上火。”他说,“劳动给予了我最深刻的教育,它使我体会到过去岁月中所不曾体会的生活,在我生命旅程中,我将忘不了我煤炭的那一段生活,它使我成为一个克勤克俭的人。”

有的女同学以前是神往模仿着安娜的“高贵”和“不平凡”,现在她们所爱好的,不再是那些美丽的幻想以及小说和故事里各种各样的主人公。通过亲身参加劳动,她们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热爱脚下的土地和手中的纺车。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同学,过去许多来自大后方的同学曾嫌她土气而不理睬她,她自己也很自卑,在小组会上流过眼泪。在大生产时,她纺纱技术最好,许多同学都主动地向她请教,她感到了劳动使自己得到了尊严,于是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求助,每天忙碌着把技术教给别人,同学们都这样评价她:“现在她变了,她的胆子大了,谁有缺点,现在都敢说了。”

有的同学过去一心想成名成家,边区的大生产运动,给了他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影响。学校请边区劳动模范孙万福、冯云鹏、冯光琪等来校作先进事迹报告,同学们在座谈讨论时,争先恐后发言,纷纷表示平凡的劳动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自己今后应该从平凡的劳动做起,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事实证明,劳动改造了知识分子,使他们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大生产运动中,学校涌现出一批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工作者。

正如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对延安青年所赞扬的那样:“延安的青年们不但本身团结,而且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一点更加是全国的模范。延安青年们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学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和方法。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开荒种地这件事,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中国古代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现在全国广大地方的学校,革命理论不多,生产运动也不讲。只有我们延安和各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们根本不同,他们真是抗日救国的先锋,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延安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大生产运动中的艰苦实践,证明了毛泽东的结论是正确的。

一位国统区的记者在延安采访时,专门对延安大学的大生产运动进行了采访。回到国统区后,他写出一篇以“延安大学”为题的文章。文章写道“学员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参加生产劳动。一般规定是生产劳动占学习时间的20%。这种生产劳动有手工业的也有农业的,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一到了春耕农忙的时候,这些‘学生哥’‘洋教授’就和农民一样扛起锄头上山去开荒种地了。每人对于劳动都是以愉快的心情来接受的。有一个时期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架手摇纺纱机,将纺出的线纱交给工厂织布制衣服穿。这种生产劳动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及老百姓的负担,解决财政问题(学校经费要自给百分之七八十);同时是为使青年知识分子养成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纠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错误观点,以便能更好地和劳动人民结合,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这民是对延安大学师生在大生产运动中所得收获的一种客观而生动的总结。

政协鄂托克前旗委员会编

推荐阅读

喜讯 | 鄂托克前旗智慧党建工程获奖啦!

【智慧聚焦】鄂托克前旗的美女帅哥为了争位,使出各自绝招

【红色探寻】民族学院的发展历程——延安大学时期的民族学院(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