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探寻】民族干部成长的摇篮——延安民族学院和内蒙古渊源好深!

2017-05-01 鄂托克前旗智慧党建


       时间回溯到1941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把中央党校民族班、中共中央西北工委民族问题研究室、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员集中起来,创办了第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高等院校——延安民族学院。


76年斗转星移。如今,站立在延水河畔,仰望那座质朴宝塔,大砭沟饱经洗礼的北山土窑洞,在饱经岁月沧桑中诉说忠诚。

一批批蒙古族少年,从草原来到“革命圣地”,漫漫长夜,仰望星空,寻找那一颗照亮中国前进脚步的星星。他们孜孜以求,追随火红的圣洁光芒,成就了一代领导骨干。

学院是熔炉。来自蒙古、回、藏、彝、苗、满、汉7个民族约300余名学员,聚首北山,共同学习进步,其中40%为蒙古族学员。乌兰夫任教务长,7个民族的学员,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亲密无间。1939年至1942年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先后动员、组织了9批共180多名土默特蒙汉青年到延安学习。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75岁的刘煜老人说:“延安民族学院成为党中央在西北的一面旗帜。中央对民族学院非常重视,有些问题可直接向中央汇报,有困难找中央,尽力解决。后来乌兰夫同志担任教务长、常务副院长,他把民族学院管理得很好,在办学期间,为延安民族学院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1943年3月的五校合并成为延安大学,到1944年4月从延安大学分出迁址定边成立三边公学,延安民族学院仍旧保留原有建制。为了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和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需要,进一步培养蒙古族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三边公学从定边迁址到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城川镇。1945年3月,这支不足百人的学生队伍在伊克昭盟工委书记赵通儒和学院副院长王铎的带领下来到城川寨子。至此,小镇城川成为了延安民族学院的最终落脚点、党的民族工作试验区、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之路的重要实践地。

延安民族学院从定边搬到城川后,又动员、吸收了一批学员,他们大多来自离城川较近的鄂托克旗和乌审旗农村牧区。新招收的学员再加上从延安、定边随迁的老学员,人数已达250——260人。

学院更是摇篮。在党的领导和教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文化、政治、少数民族语文、军事训练课程,科目齐全;文化班、普通班、研究班,层层递进;唱歌、诗歌、画展、秧歌、联欢、运动会,样样不少;打窑洞、烧木炭、种菜种粮、打柴纺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学院的师生奔赴内蒙古各地,深入草原,播撒革命火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壮大革命队伍,投身到内蒙古建设事业的滚滚洪流中……

昔日,雄关漫道,旭日喷薄,那年那月,那群求学的人,在夯土围筑城川寨子内,潜移默化传递信仰的力量,在烽火中砥砺前行。

今日,我们追寻着先辈的脚步,踏着历史的印痕,来到蒙陕交界处的小镇——城川。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上的古榆树抽出新叶,在这里,我们了解迁徙办学的艰难与困苦,用心触探这座无以伦比的巍巍精神丰碑。

刘煜老人对我们说:“这些少数民族学员在延安民族学院这个熔炉里百炼成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少数民族干部骨干。延安民族学院培养出的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建国后我们党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做得这么好,延安民族学院功不可没。”

如磐的信念,是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如今,伟大精神依然催人奋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传统,至今传承不息。延安民族学院的光辉历程,也为后人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城川镇所在地——鄂托克前旗,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干部培训需求,充分发挥该旗革命遗址众多、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倾听“红色经历”,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文联主席于国强告诉记者:“以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上建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拟成立的城川干部学院为中心,我们开辟三段地革命根据地陈列馆、王震井遗址纪念园、伊西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等6处现场教学点,‘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初步形成。”

中共鄂托克前旗党校是鄂尔多斯市唯一一所可以承接外来主体培训班次的旗区级党校。2016年,该校共承办外来主体培训班次8期,参训人数达344人,其中自治区级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144人,市级培训班5期,参训人员200人。组织干部轮训班20期,参训人员达2747人。承办外来主体培训已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受到学员普遍认可。中共鄂托克前旗党校副校长李星宇说:“我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运用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工委旧址等红色教学基地资源,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并用,向参训学员展示红色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洗礼。”

“依托红色文化,以建设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和红色特色小镇为契机,同步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让游客和受训人员都能寓教于‘游’。我们抓住中央民族大学新生入学培训和各级党校培训契机,要推出富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本土旅游品牌。“城川镇副镇长胡彬山谈起城川镇下一步发展,满是信心。

回望征程,铭记这胜利背后浸透的腥风血雨;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先辈当年那股英雄气概;继续前行,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扛起这份历史责任,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的中国梦!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家都在看

【红色探寻】城川民族学院师生名录——三班学员(三)

【智慧教育】作家进校园  校园飘书香——著名儿童作家萧袤走进鄂托克前旗实验小学

【围观】出游不如回家!内蒙古15个“最美宜居示范村镇”公布!第九个就是鄂前旗的..!

监       制:边立山  马志庆

责任编辑:闫  飞  嘎尔迪  李翠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