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光灯外的她们,一生都在「乘风破浪」

她姐 她刊 2022-10-05


屏幕上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元了。


最动人要数浪姐,在追求自我上一骑绝尘。


吃尽情苦的王心凌,40岁还在甜甜美美跳《爱你》;


图源:乘风破浪


55岁的张蔷依旧爱穿最亮的衣服,弄最爆炸的发型,快乐又自由。


来源:@乘风破浪


这些试图脱离传统叙事的女性,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乎独立与坚韧的样本。


她们不但够美,还够前卫,够强大。


因而站在声量最大之处,灯光最耀眼之地。


讲她们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向那些陷入困境的女性,传递更多可能性的信号。


那些被关注的女性群体的困境,常常是婚恋育儿、职场瓶颈、年龄焦虑。


这也是现在女性题材的作品中,主要谈论的话题。



显而易见,以上困境的主人公,是都市女性。


只是,在聚光灯照不到的黑暗中,藏着更多沉默的、不被看见的、与我们相隔甚远的基层女性。


她们的困境,无关婚恋与职场。比起年龄和衰老,她们眼下担忧的是生存。


她们并不美,更不可能前卫。


但这样的女性,却总是非比寻常的强大。


而这种强大,不过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来源:《山海情》


所以今天,她姐想把灯光聚焦在她们身上,照见她们的困顿和坚韧。


去靠近,去触碰。


然后,为她们做些什么。




托起全家的她们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似乎都有一个特质——


倔强。


双腿残疾的邹爱华,靠着卖烤饼,把养女和亲生女儿送上了大学。


图源:光明网


当然,故事不止于此。


她丈夫是聋哑人,明明夫妻都是残疾,维持小家尚且艰难。


看到二伯哥一家人既有残疾,又有精神障碍,她便和丈夫一同照料他们。


从嫁过去开始,几十年如一日。


邹爱华的大女儿是领养来的,早产儿,体弱。


孩子的生母没能力养活,她本不想领养,怕孩子跟着自己家吃苦。


“可看见孩子的样子,我就心软了。”


大女儿经常生病,二伯哥一家也是,她便开始了两家和医院三头跑的日子。


二女儿刚出生,丈夫就下岗了。


她不怨不哀,在家门口支了个烤饼摊,一人拉扯一大家子。


在为家人遮荫避雨之余,邹爱华还惦记着给陌生人撑伞。


她参加志愿活动近50次,邻里有什么矛盾也总是她去调解。


图源:光明网


她把所有的倔强都给了善良。


如今,大女儿成家立业,二女儿学业有成,她肩头的担子终于可以卸下来了。


邹爱华的故事已然圆满,只是曾经笼罩在她身上的阴影,更多女性正在经受着。


《隐入尘烟》有这么一幕——


同村妇女们看见贵英路过,开玩笑地说马有铁多心疼她。


不像她们自己,没人疼没人爱。


图源:《隐入尘烟》


同村妇女的处境,才是底层女性的常态。


在低收入地区,女性不但普遍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且在农活这种低收入劳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最后的结果是,女性劳动的时间相对男性更长,收入却更低。


图源:《 调查报告 女性的贫困“新型连锁”的冲击》


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意味着缺失话语权。


在家庭资源的分配中,女性通常会被排在丈夫和孩子之后。


最让人难受的在于,传统母职妻职的规训,让她们即便权益被剥夺也心甘情愿。


外部的资源挤占和内生的让渡心理双重作用于女性身上,使得女性的处境最为艰难。


这一点体现在数据上,是「三分之二」——


世界贫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


如今我国已然消灭了贫困,也许她们不再需要苦苦挣扎于温饱之中。


但是她们的牺牲和困顿,始终未曾远去。




渺小的奢望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很少愿意诉说自己的难处。


对患有高血压的覃妈妈而言,生活中最大的难题是量血压。


她坐不起车,更买不起血压计,只能用走的。


从家里到镇上卫生院来回要十五六公里,她每走一回,得缓上几天才能好。


要是遇上下雨,土路变泥坑,便更加艰难。


来源:母亲邮包公众号


她的心愿,不过是能轻松量一次血压。


留守妻子潘小梅,每天都要往返于农田和家中数次,只为让婆婆按时吃上药。


来源:母亲邮包公众号


婆婆不识字,要吃的药又多,所以每天都是小梅一粒粒数好,再喂给婆婆。


往返耽误时间,她总是赶不及做农活,心里总是火燎燎地着急。


她的心愿,不过是能兼顾婆婆和农活。


覃妈妈和潘小梅,是许多底层女性的缩影。


留守老人,常与病痛相伴,落后的交通和医疗是横在生活里的石头,挪不开,绕不走;


留守妻子,在照料老弱和干活两头来回奔走,每一天都是一场战争。


放大她们眼下的困境,便会发现一个简单的日用品,就能实实在在地改善她们的生活。


覃妈妈需要的是血压计,潘小梅需要的是药品分装盒。


这些东西平凡又具体,从来与宏大无关。


只是她们习惯了逆来顺受,风风雨雨总要独自去扛。


于是她们成了远在天边的一抹忧愁,人们很少看得清楚。


还好,有人看见她们,有人帮助她们。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有一个名叫“母亲邮包”的公益项目,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


来源:母亲邮包公众号


这是一份专为母亲准备的包裹,小到创可贴、卫生巾、大到棉被、棉衣,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邮包有时各不相同,救助人需要什么,就送上什么。


覃妈妈的血压计,潘小梅的药品分装盒,都一一送到了她们手里。


      图源:母亲邮包公众号 


2020年疫情中的武汉、2021年暴雨中的河南,都有“母亲邮包”的身影。


在每个艰难的时刻,保证弱者最基本的生存和尊严。


那句上野千鹤子的话,她姐说了许多遍,用在这里却最是恰当——


“女性主义,就是让弱者也能以弱者的姿态生存。”




看见·触碰·抵达


讲述她们的故事,终归还是有限。


她姐总在呼唤女性主义,也一直在努力把话语落到实处。


从2019年开始,每年的今天,她姐都会如约而至,参加99公益日的活动。


今年的99公益日,推出了“一花一梦想”的主题活动。



她姐一如既往,不会错过。


我们加入了“2022年99公益日自媒体合伙人计划”,还发起了自己的「小红花梦想战队」。


看见那些困境母亲,她姐想说的想做的都很多。


但有些“正确”的话,在她们面前却很苍白无力。


我们只有尽自己所能,让她们生活中的难题少一些。


所以,我们决定认领“母亲邮包”公益项目,在只有女性才能看见的细微之处帮助她们。


加入她姐的战队吧,为困境母亲种下具体的美好。


她姐想和你们一起,看见困境中的母亲,触碰她们的困境,让善意抵达远方。


长按图片 点击「腾讯公益」即可加入


为了让她们被更多人看见,今天有一场小红花公益音乐会」,这是腾讯公益打造的首个全民公益互动音乐嘉年华。


“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小红花公益音乐会用数字化的形式连接公益,让千千万万个渺小的心愿跨越山海,来到最耀眼的地方。


今晚20:00,线上音乐会将在视频号直播。


歌手有她姐很喜欢的袁娅维、戴佩妮,可可爱爱的黄龄,和新晋“天菜”刘恋。



音乐会的贵州舞台,是腾讯公益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关怀困境母亲”公益专场。


在音乐会现场,会根据困境母亲的实际困难,送出限定版“母亲邮包”。


除了“母亲邮包”以外,还将邀请“天才妈妈”上台表演。


“天才妈妈”也是一直在进行的公益项目,帮扶的对象是贵州当地会非遗手工艺的妇女。


发掘培养她们的才华,然后为她们提供有尊严的工作和相应的收入。


既能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又让她们发出自己的光芒。


不但看见人的困境,还看见人本身。


公益的意义,大抵是如此。


看了过往的帮扶反馈,她姐有个发现。


这些困境母亲最多的表情,不是麻木,也并非痛苦。


而是笑意。


来源:母亲邮包公众号


她们被生活压弯脊背,却能低头欣赏路边野花。


明明是帮助她们,反倒在她们身上获得别样的感动和慰藉。


善意是可以双向流动的。


若一人泼洒一涓细流,众人汇聚则白浪掀天,将可渡送千帆。


99公益日,从前号召大家“做好事、得小红花”。


而今进一步升级到“用小红花、一块做好事”



领小红花的方式很简单,答题、捐步或捐款,还能给留守儿童写信。


在物质帮助之余,平等的对话对受助人而言弥足珍贵。


公益的门槛,并不高。


一朵小红花,足以让一位困难的母亲展露笑颜。


一人送上一朵,让她们在绵延不绝的善意里,笑容长存。


进入小程序,即可为她们送花~


今晚的小红花公益音乐会,记得预约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