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1毕业5年存款5000,就是“废柴” ?别逗了!

妈妈下午chat新号 蒙村妈妈下午chat 2023-12-08




文|壮壮妈


弯弯和超超,两个211毕业生,火了!

不是因为名校毕业的光环,而是和光环截然相反的“废柴”人生。



前尘往事



两人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同学,毕业5年:

弯弯,换了12份工作,考研失败,存款只有5000;

超超,中国传媒大学电影专业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曾在火锅店当清洁工。

两人视频的标题很吸晴,《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

这样的标题,配合短视频剪辑中的金句频出,


高开低走,当个废物也没有关系。当你掀翻牌桌之后,发现你的选择其实很多。收获了一个身心都更加健康的自己。当接受自己的失败以后,也没有那么可怕。


这些,抚慰了一众焦虑的心,获得几十万的点赞。

焦虑的网友纷纷留言:


好治愈,大家都年轻过,都是有低谷,坚持本性就好,其他无所谓,生活是自己的,确实健康最重要,都会把自己喂饱。


眼看快30的年龄,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没钱,没稳定工作,也没成家立业。但是如果分摊到每一天的日子,我觉得我是快乐且幸运的。


同时,也引来许多指责:


没有担当、没有责任!



不懂得职业规划!



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不知道坚持。



还有的家长,直接发出疑问:


现在年轻人都在想什么?工作那么不好找吗?钱都花在哪里了?


有位家长这样留言

我年纪比她们大的多,孩子都十几岁了,对现在年轻人的世界不是太了解,这个事让我有点恍惚。

产生了两个问题。

一是,211毕业的学生这么不好找工作吗?那我努力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有未来吗?

二是,这些年轻人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上了?都是必须要花的钱吗?

我知道这样问会让年轻人反感,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确实希望知道答案,好知道自己孩子将面对什么,就算做不了什么,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我乍看这个新闻,也觉得这两女孩有问题。花爸妈的钱读了这么多年书,结果就这?

但仔细了解之后,忽然觉得,这哪里是“废柴”。真的“废柴”还能在这里笑谈人生嘛!


看看视频带来的效应吧



视频火了以后,两人立刻用变现的钱去滑雪。

现在已经有多家广告商找到她们,但她们仍在考虑中。

弯弯,准备找个稳定的工作,把视频平台作为自己最后的新闻梦想。

超超,一边兼职工作,一边学习画画,想试着将来用画画养活自己。

这哪里是“废柴”!分明是用“废柴”的故事,抓住了大众的心理,充分运用了新媒体的特点,向自己的梦想又走近了一步。

连视频的标题都很抓眼,《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这是弯弯根据掌握的传播规律特意起的,这样比较有吸引力。

其实,原来17分钟的视频里,不仅有“当个废物也没有关系”的傻欢乐,还有两人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打算。



“废柴”的人生从高光开始



弯弯和超超,都是从小地方考上重点大学的优等生。

弯弯,上大学时是校辩论队的成员。

本科毕业时,经过层层筛选,进入了互联网大厂,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她为这份工作,放弃了年薪12万的房地产策划工作,只为追求自己的新闻梦想。

半年以后,弯弯发现工作内容和自己的想象不一样。于是裸辞,开始了找寻自己的道路。她做过:

  • 广告公司策划;

  • 游戏公司的抖音策划;

  • 短视频公司的短视频编导......

做短视频编导时,弯弯曾孵化出200万粉丝的抖音账号,内容上过热搜,演员成了网红,在成都的街头被人认出。作品被观看了4000万次,消息多得手机变卡。

因为做得不错,还得到了更多机会,甚至去了综艺作短视频的策划。

但是,她最后对整个短视频工作都感到厌倦。因为无止境的加班,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她决定再次转换赛道,脱产考研,该吃吃该喝喝,忽然发现存款只有5000。而考研的结果呢?完全没有希望。

这就是她所谓的“高开低走”,毕业时的辉煌并没有带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其实仔细看看她的履历,一直在新媒体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超超,有些天马行空。

本科毕业以后特别不想工作,“突发奇想,想从事电影专业”。

跨专业考研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大约10:1的报录比成功上岸。剧本在学校还获了奖,被推荐给《绣春刀》的编剧。

但其实编剧只是给老师一个面子,学生的编剧完全不符合市场的需要。

她本来已经接受现实,在一家线上儿童培训公司作动画编辑。这期间,和弯短暂地作了同事,两人干劲十足。

但好景不长,“双减”来了,公司倒闭,两人双双失业。

弯弯考研,超超想去学画画。她从小喜欢画画,有一些基础,觉得学半年,就可以靠画画来挣钱了。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她想到去兼职。

因为一直从事案头工作,她很抗拒文字工作,要找体力活儿。正好看到火锅店招清洁工,工作时间早上6-11点。

这样,她下午学画画,晚上写作。很完美的计划。

但干了一周以后,她不能适应早上6点起床,恰好干活的时候手受伤了,就“以此为契机”,辞了这个工作,重新进入无收入阶段。

看完两个女孩毕业后5年的经历,是“高开”没错了。但这“低走”嘛,倒是像被洪水裹挟,奋力抗争,却只能向下游倾泄。

其实,这两个女孩从始至终都在说“努力”。只不过不再以“钱”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接受了自己的失败。

“只要你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还可以找工作,还可以从头再来。”

“大海是很广阔的,人生也是这样。不管往哪条路走,都不会是一条死路。”

看到她们的努力和快乐的,说她们治愈。

看到她们不断转换赛道的,说她们不坚持。

但如果不是她们一直在新媒体的各个道路上不断尝试,怎么能有这条爆火的视频?从标题到剪辑的内容,都透着火的特质。再加上两人够丰富的故事,不火都难。

她们那些踏踏实实“上岸”,拿着稳定薪水的同学们;那些作销售,年入几十万的同学们;把自己的经历拿到网上,还能这么火吗?

“废物”视频还在延续,弯弯正在进行“一百个废物”的拍摄计划,告诉大家不用完全按照社会模式活。


我想起一段和加拿大年轻大学生的对话



前一阵和儿子的同学搭伴去纽约。他们参加学校在当地工作室的项目,我自己闲逛。

晚上有空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吃了两顿饭,有机会和一群西人的小年轻聊聊天。

第一天到达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找到酒店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了简单的晚饭。

服务员收拾好杯盘,拿上甜品单。

我正对着那些诱人的图片,为要不要再增加点卡路里犹豫,结果每个年轻人都只点了一杯咖啡。

“你们是认真的?这么晚了,还喝咖啡?”

“没办法,还要熬夜画图。明天要把画好的图带到设计室。”

然后,一个女孩儿认真地问我,“看到孩子学习这么辛苦,是不是担心?”

要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但我又能说什么呢!“我肯定是担心啊!但我也知道你们是没有办法。好在不住在一个房间,我只能假装不知道了。”

女孩儿点点头,感叹到,“辛苦还好,就是毕业了,薪水也不会很高。我有个学计算机的同学,他们入行的工资相当于我们干到中等资历的水平。”

“工资低还算好呢。就是找个工作,都很不容易。”另一个女孩插嘴。

“你是不是觉得应该让孩子学个挣钱多的专业,比如金融,更好呢?”女孩继续问我。

学建筑设计工资低,工作难找,这是我早有耳闻的。别提那些知名设计师,在成名之前,只是苦逼的“画图工”。

而且,一辈子可能都陷在画图里,“成名”就没你什么事儿。

在儿子申请大学之前,我就和他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在和他讨论了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之后,他仍然坚持报考。

当时,他说,“不是每个人都因为钱而选择专业。”

但现实是,大学三年级后,他们需要找实习,否则很难申研。每个孩子都在拼命地找各种机会,但市场就那么大,所以那女孩儿才会说,找工作都不容易。

想想儿子这几年点灯熬油地学习,最近为了找实习绞尽脑汁,我也是暗暗叹气。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啊。我接着女孩的话说,

“是啊,钱的确很重要,这是生活的前提嘛!不过,在能够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可能更重要的是兴趣吧。”

“对啊!这也是我们努力的原因。这是我们的兴趣。”几个孩子都这么说。

抿掉杯中的最后一滴咖啡,我回房间睡觉,他们开始了晚上的工作。

第二天我问儿子,他说,他是凌晨两点睡的,还算早的。其余几个同学,干到凌晨五点。

不知道这些孩子们毕业后,能不能找到设计工作室的工作,能不能有足够的薪水支持自己的梦想。谈未来的薪水,都为时太早,就是现在的学费都够这些孩子们拼一下的。

熬夜设计还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平常他们还要去餐厅打工,来贴补学费。本省学生的学费很便宜,每年也就5000加元左右。

但学设计实在是费钱,日常买画笔、买软件,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每学期还有一两次外地做项目。再加上好多学生要自己付房租和生活费。钱始终是个问题!

这次来纽约,有几个学生为了省钱,4个人只订了一间房。两个人先登记入住,其他两个人再混进房间。

两男两女,又不是男女朋友,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里,怎么休息呢?不过,可能大多数时间他们也不需要睡觉,都在酒店的大堂抱着笔记本工作吧。

对未来的焦虑,可能不分国内、国外吧。年轻人在面对未来时,都有无限的憧憬,初入社会,大多会受到现实的暴击。

我曾经问过儿子,

如果将来工作时,老板或客户要求一遍一遍地修改他的设计,最后把他认为满意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他会怎么办?

如果工作中只能接触很低端的内容,或者只是重复性的机械工作,他会怎么办?



即使他现在信心满满,也难以保证在遇到困难时,不会沮丧抑郁。

而弯弯和超超的视频,恰恰提供了一个空间,给了这种沮丧释放的机会。


连二人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都发文四连问,称赞她们的努力:


她们躺平了吗?没有!

她们抱怨了吗?没有!

她们放弃了吗?没有!

她们有信心吗?有!



人生不是定期的KPI考核,不以某个阶段的成败论英雄,世俗的成功标准也不应该单一。

但是,肆无忌惮的快乐真的存在吗?

中国的大学生大多还有父母支持学费,有些毕业后仍然是享受父母的资助。这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和快乐了。

我的一个朋友也看了这个故事,她说,有些羡慕弯弯和超超。当年她毕业的时候想出国读书,但正好赶上母亲生病。

她当时考了托福和GMAT,已经想申请学校了,但看着一所学校50美元的申请费,开始犹豫。

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只够申请3所学校,但作为家里的老大,她要把工资的一半上交父母,哪还有闲钱留给自己呢。

生生掐断了自己的梦想后,她不断地在工作之余充电,读了国内的MBA,又自学了金融、财会。职业之路越走越宽,中年以后,算是初步实现了财富自由。

她说,现在真正体会了什么叫“身心自由”。

对于她来说,年轻时压抑的对自由的梦想,在中年之后全部绽放。

年轻人,面对社会的暴击,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但快乐之前,先问问自己,

真的努力过了吗?

是毫无目的地转换赛道,还是在追求梦想的大方向上,不断尝试?

是单纯的逃避困难,还是不断探索创新?

先达到弯弯和超超的高起点,先付出她们那样的努力,再有底气说快乐的“躺平”吧。

 
原创文章转载,请加微信:vivian59185918

投稿请邮件至:vivian5918@hotmail.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