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湖北转型发展新篇章:扬帆趁东风 转型楚天阔

2017-10-11 湖北日报

金秋十月,绚丽多彩。


从江汉平原到鄂北岗地,从红色大别山到鄂西丛山群壑,“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号角激越荆楚。


人们清晰地记得,4年前的那个盛夏。



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格林美武汉分公司,考察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新华社 发)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冒着暴雨,顶着烈日,习近平总书记行走在荆楚民众中间,要求湖北“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


湖北日报今日继续重磅推出“牢记嘱托、走在前列”系列述评之二——


扬帆乘东风 转型楚天阔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版面)


牢记嘱托,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省委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6000万荆楚儿女奋发作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书写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一)湖北贡献

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


2017年1月20日14时,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


省统计局宣布:2016年,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97.91亿元,跃居全国第7位,为新中国以来最好水平。


五年来,湖北经济总量先后突破2万亿、3万亿大关,全国排名五年三晋位。


“经济新常态下,这样的跨越实属不易!”武汉大学教授邹薇感慨。《人民日报》盛赞:湖北经济拔节生长,块头更大了,颜值更高了!


热潮奔涌,奋楫击水。


四年笃志前行,湖北经济质效提升:


经济总量新跨越GDP突破3万亿元。千亿产业由9个增加到17个,犹如17根擎天柱,挺立湖北经济大厦。地方财力由1823亿元增加至3102亿元,增幅逾70%。
发展质效新提升该轻的变轻了,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该高的变高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3%,4年提升4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56.6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增长3倍,居中部第一。
协调发展新水平“一主两副多极” 挺立潮头,武汉跨进万亿俱乐部,9个千亿城市你追我赶,多极支撑,协同发力,一个气象万千的新湖北正向我们走来。
绿色发展新成效湖北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万元GDP能耗下降1/5以上,六大高能耗产业增加值占比31%降至26.9%;工业品产销率从97.2%上升到99.5%。
内外开放新突破搭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快车,九省通衢迈向九洲通衢;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7家,居中部首位;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

110年前,督鄂19年的张之洞奉调入京。离别前,他登上黄鹤楼,望着因他而兴的汉阳铁厂等近代民族工业,踌躇满志泼墨挥毫:“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日月已然换新天。


张之洞引以为豪的“湖北造”“汉阳造”,早已被“湖北创造”所替代。一支支“湖北队”,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鲜明地镌刻下“湖北作为” ——


世界所有光纤中,近半光谷造;

中国每5个馒头中,3个用宜昌酵母发酵;

中国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1辆产自襄阳;

……

“世界之最”“中国第一”,

从湖北走出的奇迹,改变着中国,添彩着世界!


这是湖北速度,也是中国速度、世界速度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乘坐时速200公里新干线时曾感叹“感觉到快,催人跑”。如今,时速超过350公里的中国高铁成了世界新“四大发明”之一,位于武汉的铁四院勘察设计了中国一半、世界三分之一的高铁。
这是湖北精度,也是中国精度、世界精度武汉大学卫星定位技术,使我国卫星定位精度进入“厘米时代”;梦芯公司发布20纳米北斗芯片,占据行业制高点。撼动GPS,指日可待。
这是湖北跨度,也是中国跨度、世界跨度世界最大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中国均超过一半。其中,八成源自武汉建桥军团。当年曾帮助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苏联专家感叹:现在,中国人是老师。
这是湖北高度,也是中国高度、世界高度一飞冲天的国产大飞机C919,100多个零件来自湖北造;武汉大学参与研发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将获取精度世界第一的夜景图片。

这是湖北深度,也是中国深度、世界深度蛟龙号潜入大洋深处7062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蛟龙号前身是武汉研制的鱼鹰1号。


速度、精度、跨度、高度、深度,标注着湖北在全国经济棋盘上的“刻度”,见证着中国转型的“湖北贡献”。



(二)湖北定力

冷静应对,破浪前行,走出速度依赖和换挡焦虑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遭遇到投资、出口拉动边际效应递减,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双重重压。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标定出中国经济全新的历史坐标。


总书记将目光投向了湖北:


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


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就是湖北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发展包袱重,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重托,蕴含着这样的历史逻辑:作为中部经济重地,湖北具有典型样本意义,湖北转型发展趟出新路,就能为中国转型发展提供“湖北方案”“湖北经验”。


经济增速放缓,恰好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湖北,机遇前所未有。


“必须把握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省委发出铮铮誓言:我们决不能在激烈竞争中落后,决不能让发展机遇丧失,决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无所作为!


贯彻新发展理念,湖北理清思路

在谋划经济工作时,既要稳增长、强支撑,又要调结构、补短板;既要有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讲质量、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湖北作出部署

深度谋划,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培育发展新动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走出“速度依赖”和“换挡焦虑”,全省上下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战略上保持沉着定力,在战术上主动作为,垒起一艘抗风险、耐冲击的经济航船。



(三)湖北探索

经济结构调整 在“加”“减”之间,精彩作答


成如容易却艰辛。


2017年5月25日,北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堂内“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省委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精彩揭幕。


站在各方瞩目的舞台上,湖北向外国政党代表和驻华使节,宣传介绍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湖北实践。


那一刻,世界聆听湖北。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武钢与宝钢重组,在去掉近千万吨钢铁产能(武钢去产能442万吨,宝钢去产能555万吨)的同时,催生出全球第二大钢铁航母,承载起打造“全球钢铁行业引领者”的历史使命。


湖北的决心与行动,引来格鲁吉亚驻华外交官大卫·阿普恰乌利点赞:湖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示出破解难题的决心,无疑给全球经济注入了更多的积极因子。


“供给侧改革”,是继“经济新常态”后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给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干什么”的前行路径。


“要着力端正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化的思想、畏难和厌战思想、急功近利的思想、与稳增长对立起来的思想。”沿着这一路径前行,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


在“减”与“加”之间,湖北主动作为,精心作答经济新常态这个时代命题。


不破不立,汰旧立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


淘汰僵尸企业,早关快关,应关尽关;禁止向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煤炭新上项目供地;对未完成去产能任务的地方扣回专项奖补资金;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水泥、钢铁、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一个个产能过剩行业,纷纷瘦身健体,壮士断腕。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去年岁末,国家去产能第三抽查组完成对我省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验收: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6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58处,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


湖北,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说明湖北去产能执行力度大,效果明显。”国家抽查组组长钟德超点赞。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棚改货币化安置、引导农民进城购房、用足用活公积金……


一城一策去库存,全省商品住房库存平均消化周期逐月下降,截至今年8月底,消化周期6.2个月,比去年底下降2.3个月。


支持企业上市,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今年1-7月,全省债券融资净增308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3位,比2016年前进6位。


“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GDP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牢记总书记的指示,湖北坚定不移做“加法”,厚植“支点”实力。


“加”在招商引资,抢抓有效投资,烧旺发展之火

武汉,招商成为“一号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轰轰烈烈,雷军、陈东升、许家印接踵而至。半年里,三场“校友回汉”大会,签约项目金额4100亿元,掀起一股在汉投资“新经济”热潮。


荆门,“抢拼严实”。这座全省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以硬作风补短板,数控机床、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无中生有、迅速崛起。


优质资本、项目来了,新兴业态、模式来了,湖北的内在潜力,被极大地激活。


“加”在多极支撑,重构经济新版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年,“加快构建多极发展新格局”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加快发展,形成新兴增长极……


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正在重构湖北发展新版图。全省县域GDP占比由2013年59.1%上升至60.5%。宜都、大冶、枣阳、仙桃先后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加”在水陆空齐头并进,阔步迈向九州通衢


2013年7月21日,武汉新港。总书记视察时嘱托:


“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为黄金水道。”


大雨滂沱中,他卷着裤腿、手撑雨伞的画面,深深定格在荆楚人民的心中。


4年克难攻坚,4年奋力拼搏。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劲增1/3,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


目前,全省80%以上外贸进出口货物经阳逻港中转运输,阳逻港成为湖北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窗口。


“九省通衢”努力搭建“祖国立交桥”,各种要素源源不断流入“立交桥”。


在省内,交通越来越便捷。“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公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253亿元,平均每天投资2.3亿元


铁路,5年开通武咸、汉孝、武冈、武黄4条城际铁路,城铁数量全国居首;武汉始发动车、高铁通达全国24个大城市,以武汉为中心,“四小时经济圈”涵潢全国25个省(市)。


公路,截至今年4月底,湖北已建在建高速公路7166公里,居全国第四。其中近5年来建成2000公里,相当于前20年通车里程的一半。


航空,银鹰翱翔、天河腾飞,武汉直飞国际及地区航线从2012年11条增到58条,可直飞亚、欧、美、大洋洲四大洲。



(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公司条材厂CSP分厂,一排排钢卷正在吊装待发。公司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谋转型,求发展。CSP分厂改进技术,生产的热轧极薄材出口增长。进入6月以来,已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薄材钢卷3万余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记者 梅涛 摄)



(四)湖北作为

筑牢根基,扎稳实体,主动求变


自中国建立民族工业,湖北,一直是实体经济的重镇。


从清末“汉冶萍”,到“一五”时期的“武字头”,传统产业奠定了湖北经济大省的地位。


4年前的那个夏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视察。他语重心长地指出:


工业化很重要,我们国家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的饭碗里面主要要有自己生产的粮食。


实体经济,强省之基,富民之本。振兴实体经济事关发展全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掷地有声,系列振兴措施相继出台,源源活水,不断注入。


技改“点石成金”2016年底湖北出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五条”,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更新设备、迈向智能、升级产品,让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时代翅膀。
“红包雨”降成本2016、2017年,连续两年降成本,“25条”“32条”条条直指企业难处,降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用能成本、交易成本等,送出2000亿元“大红包”,让企业减负上阵。
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今年8月,我省制定措施,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引导更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还有“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项项举措,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着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构筑湖北工业竞争新优势。


4年来,武重深耕优势机床领域,打造关联产业链、价值链,加大科研投入,初步建成数字化车间,百年老企焕发新活力。


“特”字当头,新冶钢先后投入100多亿元“淘汰落后、特钢升级”,每年研发新产品200多项,其特钢随着“神舟号”“嫦娥号”“天宫号”等,遨游太空、登上月球。


上甑,酿造白酒的一道工序,车间内温度高达60℃。武汉奋进智能机器公司携手劲牌公司,研发出的机器人准确撒料,一炮打响,全国酒企关注。


注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以“变”应变。


触网做电商,让位于荆州腹地的红叶针织远离企业生死线,逆袭细分市场第一;技改升级,三环方向机跃上世界平台,比肩德国产品。


数风流,看今朝。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荆楚大地上的实体经济,既有“明月当空照”、又有“满天星星闪”。4年来,我省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46家,工业总产值逼近5万亿元。



(五)湖北实力

创新驱动,升级“基因”,角逐全球


那个夏天,令许多烽火人永远铭记。


在光谷展示厅,得知烽火科技超大容量传输系统可容纳14.8亿人同时通话、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书记欣慰点头。


现在,烽火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已能容纳135亿人同时通话。


这背后,是湖北光通信日新月异,更是中国之“光”不断扩大的世界话语权。


“我们国家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才能做强。经济不能光看体量,大而不强,就要落后挨打。”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4年前,光谷展示厅,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言犹在耳。


立足中部,放眼世界。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湖北矢志拼搏,以“湖北实力”“中国代表”参与世界角逐。


9月28日,一马平川的光谷东。长江存储器基地厂房提前一个月封顶。这个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生产存储芯片的基地。


产业链聚合出巨大竞争力。华星光电、京东方、天马,中国显示屏“三剑客”齐聚武汉,中国“缺芯少屏”的格局将成为历史。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湖北提速创新步伐,点燃创新引擎。


政策链催发创新“核裂变”

“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十一条”,大胆碰触体制“天花板”,引爆科技成果转化“核裂变”。


近4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支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获国家科技经费额等重要创新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资金链助力新兴产业腾飞

湖北,舞动如椽大笔,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起航,400亿元财政资金,吸引2000亿元社会资本,放大至1万亿元宝贵资本。


非凡勇气,吸引各路资本“大佬”。眼下,全省政府性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700亿元,登记各类股权投资类企业超过1000户。


创新创业平台涌动双创热潮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湖北创新型试点省份、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设立。肩负历史使命,湖北勇担“国家实验室”。


创业学院、创业咖啡、创客市集,创业孵化器。如今,光谷已形成“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创业氛围。


光阴荏苒。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长飞公司自主创新步伐大步流星,光纤、光缆及光预制棒三大主营业务销量,全面问鼎世界第一。


汹涌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光谷成为我国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和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耀眼品牌:综合实力全国第三,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全国第二。


眼下,光谷几乎以每年诞生一个千亿产业的速度,塑造着湖北经济新版图:光电子产业跨越5000亿,高技术服务突破2000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纷纷越过千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湖北的眼光同时瞄向未来:深度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产业。


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铿锵向前,4家企业列入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一批智慧型集群和制造业单项企业冠军脱颖而出,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如雨后春笋萌生,全省销售收入过百亿产业集群达到52个。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7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9%;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实现3年翻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4500多家,总数超过16000家,保持中部第一;国家级高新区增至9家,中部居首。


引领源于创新,创新源于人才。


湖北,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广发“英雄帖”,诚邀天下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3551,全球尖端“脑力”激荡知本力量。


今年甫一开春,“我选湖北”如火如荼。各地竞相出台政策,备足厚礼,上门提亲。武汉抛出橄榄枝,请“百万大学生留汉”;宜昌重磅引才,助其“爱上宜昌”;襄阳聚力汇智,加快“智汇襄阳”。


人才汇集,创新涌现。


烽火科技主导全球首个互联网业务感知和内容识别国际标准;“千人计划”专家闫大鹏率队研制出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转基因水稻白蛋白、特异治疗性双抗体两个全球首创的一类新药即将进入临床;可控式胶囊内窥镜、十八导心电图机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进入市场。


湖北,续写着一个个中国创新奇迹。



(六)湖北胸怀

拥抱世界,跃上前沿,海纳百川


2016年初夏,武汉东湖之滨,湖北人的笑脸感染着国际友人。


70多个国家,2000多名新老朋友。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签下近70亿美元大单。


在国家公布的“一带一路”规划中,重点圈定的18个省(区)中并没有湖北,只提到武汉是节点城市。


身处中国中部,湖北不沿边、不靠海,何以成为中部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角”?


答案:争来的!更是历史积淀、产业支撑的必然结果。


最近热映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陕西首富周莹将湖北的青砖茶等产品销往世界,武汉,则是这些产品的重要中转地。


这条“万里茶道”途径闽、赣、湘、鄂、豫、晋、冀、蒙八省区,经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000多公里。


湖北造,曾沿着古老的丝路西进南下。而今,沿着曾经“驼铃”声声的丝路,列车满载湖北制造、湖北特产呼啸着驶向欧洲。


用湖北造手机,饮羊楼洞青砖茶,住中建三局修建的酒店,在华新水泥援建的学校上学,上湖北光纤连通的网络……如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湖北元素已融入当地居民生活。


今年1-7月,湖北企业在海外揽下百亿美元承包工程,首次位列全国第一。


一个个重点工程,就是一道道靓丽风景

中交二航局参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成为东南亚最受关注的超级工程;

阳光凯迪集团承建的越南冒溪电站,被越方评价为“明星水电站”。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就是一个个富民工程

走在曼谷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印有烽火LOGO的光缆电线杆;华新水泥在柬埔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起3个水泥厂;人福医药在马里建成西非地区标准最高的现代化药厂;安琪酵母分别落子埃及、俄罗斯,让中国酵母飘香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湖北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累计做了近300亿美元的生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敞开胸怀,湖北的开放战略不断完善——


打好“长江牌”,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长江经济带,加速融入国家大战略。


主动出击,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抢抓“腾笼换鸟”新机遇。


双向开放,左右逢源,向东开放通江达海好行船,向西开放依托新疆博州打造桥头堡,绘就“一带一路”新蓝图。


一个个园区崛起,开放平台不断提升

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内,半年已有160多项改革启动。截至8月底,湖北自贸区新增企业4877家。


街头的外国面孔越来越多。武汉,已成为中部唯一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


中欧班列(武汉)跑得欢。1-8月,班列实载率达112%,高居中欧班列之首。


世界为湖北用,湖北为世界用。


瑞典宜家、日本永旺、新加坡凯德、香港恒隆纷纷抢滩湖北。宜家开业,上万市民拥来,创下宜家在中国多项销售纪录。


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腾迅等十大电商在湖北设立区域总部或物流中心。我省日均电商交易额约30亿元,高居中部榜首。


开放先导战略,让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北,跃上开放前沿。


挽住云河洗天青,物华又与岁华新。

回首这4年,

我们收获了转型发展的丰硕果实

更播下了蓄势腾飞的信心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


又一个五年

即将向我们展开雄壮美丽的画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浩浩长江,奔涌从不停歇;

砥砺奋进,征程永远向前。


牢记总书记嘱托,

撸起袖子加油干,

荆楚人民必将书写出更加壮丽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篇章!


作者:湖北日报 记者 韩炜林 廖志慧 吴文娟

微博:@湖北日报

编发:袁超一

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