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的代价

上海金融市场有多惨

华南理工大学丘勇才 去世,朋友圈临终遗言让人深思

“网红书记”邢征辞官:去向引发高度关注

形势比想象的还要严峻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历时1992天,湖北这家大型企业是如何被救活的?

湖北日报 2023-03-15



2017年7月,湖北宜化集团遭遇“生死时刻”:因安全事故停产整顿,经营大幅亏损,严重资不抵债,384.5亿元金融债务面临违约。


2023年3月8日,宜化集团债委会成立1992天后宣告解散,意味着湖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号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5年多时间,从面临巨大系统性风险走向企稳向好、大幅盈利,一个千疮百孔的企业如何被救活?一起来看背后的“拆弹行动”。




“生产经营正常,流动资金充足,风险隐患消除。”3月8日,由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组成的湖北宜化集团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以下简称“债委会”)发布最后一份决议,宣布宜化集团债委会解散


湖北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认为,这意味着湖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号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宜化集团发源于1977年创建的原宜昌地区化工厂,是一家以化肥、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曾多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该集团目前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研发生产遍布湖北、新疆、内蒙古、青海、贵州等地。



2017年,宜化集团遭遇“生死时刻”。当年7月26日,宜化集团一生产基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责令停产整顿。该集团此前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等带来的问题也因此集中暴露,面临严重资不抵债、384.5亿元金融债务违约的局面,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触即发。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发展中平稳化解风险,在化解风险中优化发展。2017年,宜化集团风险化解被列为湖北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号工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当年9月21日,来自湖北、新疆、内蒙古、重庆等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8家金融债权机构组建宜化集团债委会,以寻求最佳风险化解路径。


本着“维护银行合法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债委会认真评估企业状况后认为:宜化集团虽千疮百孔,但发展的底盘仍在,主业依然具备市场竞争力,通过改革重整、恢复“造血”能力,企业可以救、救得活!


债委会先后召开17次联席会议,全力稳定信用环境,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减少风险敞口”的“四不”决议和一致行动原则,通过收回再贷、借新还旧、减息让利等方式,保证贷款资金总体平稳和有效延续,为宜化集团改革脱困赢得时间和空间。


宜昌市政府积极落实风险化解属地责任,及时筹措10亿元专项资金,建立应急周转资金池,专门用于到期贷款续贷“过桥”,并协调股东、本地国企以市场化方式注入救助资金。


自救自强是风险化解的根本前提。宜化集团按照“减包袱、抓整改、练内功、促复产”总体思路,及时处置辅业资产,实施债务重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同时,宜化集团聚焦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强安全、环保综合整治,主业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宜化集团销售收入484.5亿元,净利润60.2亿元,上缴税收44.4亿元。


5年多来,宜化集团坚守“不逃废一分钱债务”的承诺,及时偿付各类金融债务本息。截至2023年2月底,宜化集团金融债务余额187亿元,比债委会成立时减少197.5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2%,债委会成员从108家减少到45家。


宜化集团债委会在其《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四方共同发力,最终使风险化解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为成功化解地方重大金融风险蹚出一条新路,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一起成功的“拆弹行动”


“历尽艰险,刮骨疗毒,浴火重生。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没有一分钱债务逃废,没有一份合同落空,没有一笔国有资产受损,企业命运从根本上扭转!”3月9日,在宜化集团化解金融风险总结会上,宜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大真说。此前,宜化集团债委会于3月8日宣告解散,宜化集团风险化解取得圆满成功。



2017年,宜化集团因安全事故停产整顿,经营大幅亏损,严重资不抵债,384.5亿元金融债务面临违约。此时的宜化集团,面临巨大风险,如同一颗随时有可能引爆的“炸弹”。


风险发生后,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自身共同发力解困,实施了一场成功的“拆弹行动”,使宜化集团从面临巨大系统性风险走向趋稳向好、大幅盈利,企业信用得以恢复。


01

“宜化集团值得救、可以救、救得活。”


当时的宜化集团,已处于破产清算边缘。而“一破了之”的后果不堪设想:3万多人“饭碗”难保,金融机构面临重大资金损失,地方信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何去何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宜化集团值得救、可以救、救得活。”有关方面分析认为,此时的宜化集团虽然危机重重,但只要动好“手术”仍然可以抢救过来。因为,长期以来,宜化集团在化工行业形成了较好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主营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部署,宜化集团风险化解被列为湖北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号工程”。宜昌市委、市政府扛起属地责任,直面问题、果断出手: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政府深化宜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企业班子,选派得力干部担任集团重要领导职务;在合规前提下,给予政策、资金方面倾斜。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湖北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积极作为,指导风险化解工作。由108家金融债权机构组成的债委会全体成员步调一致,制定规章制度,搭建信息平台,实行轮值主席行制度,全力开展工作,寻求最佳风险化解路径。


5年多来,债委会担当有为,做好做细做实风险化解工作。通过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方式,为宜化集团改革脱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保障银行债权和企业脱困续产的双赢。债委会成员单位累计完成到期贷款续贷1094笔、金额728.2亿元;办理展期359笔、金额192.8亿元。


不仅不“釜底抽薪”,还“雪中送炭”。在宜化集团最困难时期,债委会联合增贷20亿元,极大缓解了阶段性流动性资金危机,对增强各方信心发挥了“压舱石”作用。5年多来,债委会先后3次降息让利,为宜化集团减少利息支出近7亿元。


02

精准“拆弹”,逐个击破困局


各方鼎力相助、火线驰援下,宜化集团风险化解工作精准“拆弹”,逐个击破困局。


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重庆农商行8家债委会主席行派工作组驻宜化集团办公,全方位与企业对接,指导和帮助企业债务重组、资产处置、解决纠纷。


宜化集团把旗下湖北宜化、双环科技两家上市公司作为风险化解主阵地,紧盯上市公司保壳盈利重大事项,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块推动、协同实施、动态调整”的策略,逐步恢复“造血”能力。2021年,湖北宜化成功撤销风险警示,全年股价上涨565.9%,领跑当年A股涨幅。2022年,双环科技“摘星脱帽”一步到位。两家上市公司彻底从退市泥潭中走出。



聚焦主业、剥离辅业,重塑优势、再造宜化。5年多来,宜化集团壮士断腕,及时彻底退出超市、农药、房地产、金融等非主业行业,转让低效资产55项,清盘烂尾地产项目13个,关闭超市和贸易公司165家……


把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5年多来,宜化集团筹集40亿元实施隐患整改和技术改造。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宜化集团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动力,内部管理从粗放混乱迈向精细化。5年多来,大力推动“总部去机关化”,着力理顺管理架构,实行“产业+专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总部人员精减59%,分、子公司逐步推行“小部门、大车间、短流程”管理。


依靠处置资产、债务重组、引进战投等,宜化集团分类削减债务。5年多时间,兑付债券63.1亿元,偿还到期贷款73亿元,重组消减贷款61.4亿元,债委会成员单位从108家减少到45家,期间未发生一起贷款逾期、债券违约和利息拖欠等不良信用事件。


03

恢复信用

向千亿级世界一流化工集团迈进


当前,宜化集团生产经营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产品结构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今年以来,一批新品下线即创效:2月10日,SG-8型聚氯乙烯树脂下线;2月15日,腐植酸二铵下线;2月18日,可聚朋尿素下线……


宜化集团着力做大做强基础化工,做精做优精细化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10月,宜化集团与宁德时代旗下宁波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一体化电池材料配套化工原料项目。该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试产。



技术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从2020年起,宜化集团每年召开技术进步大会,拿出真金白银对技术项目和技术人员予以表彰奖励。“能够明显感觉到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宜化集团首席专家、氯碱产业副总裁舒晨表示,如今广大技术人员钻研技术、干事创业的热情十分高涨。


企业员工从人心涣散到精神焕发。宜化集团基层一线员工工资待遇较2017年提升64%,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


银企关系更加和谐。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表示,对宜化集团解除风险预警、恢复正常信用关系后,下一步将加深银企合作,在满足信贷政策前提下,继续以优惠的利率、高效的服务,向宜化集团新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距离宜昌城区50公里左右的宜化集团田家河新项目现场,一座座塔架林立,工程施工如火如荼。对于未来发展,宜化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企业将立足主业、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拓展产业链、拓展新领域、拓展高端化,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基地、亚洲知名的磷氟化工基地,奋力冲刺千亿级世界一流化工集团目标。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张阳春 通讯员 华磊 杨少军编发:刘郸、实习生亓静审核:孙凌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