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千字文:保障领跑内涵,谁是领跑者认证的领跑者

宋杰 全球光伏 2022-05-20

自推出“领跑者”项目以来,对于“领跑者”的定义一直备受行业关注,也有众多的媒体和认证公司在对“领跑者”做各种解读。在已经公布的所谓”领跑者“名单和目录中,有的第三方机构凭借曾经为企业做过的产品认证而整理出了领跑者名单,也有的第三方机构对组件做了部分测试后就宣布该企业为领跑者。在本站领跑者系列(10):光伏“领跑者”无需额外单独认证吗?一文中曾提出了“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称得上“领跑者”?如何验证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还要做额外认证?”。这几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企业所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了“领跑”的内涵、意义以及企业可能为之付出的成本,关系到”领跑者“是否能真正推动光伏质量的涅槃,是否能真正提高中国光伏在全球的”声音“。光伏测试网从对领跑者项目的关注、参与和推动中,坚定地认为:领跑者项目是中国光伏的逆天计划,光伏认证是领跑者项目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而同时领跑者项目也是中国光伏认证产业的逆天发展机会。测试网特约评论员将从以下几方面来给大家分析:为什么需要领跑的认证方来保障领跑者的内涵。


一、 技术指标回顾

能源局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了领跑者产品(组件部分)的技术指标:

1.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

2.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8%;

3.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8%、11%、11%和10%;

4.多晶硅、单晶硅和薄膜电池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分别不高于2.5%、3%和5%,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7%,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20%。

5.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不高于2%,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5%,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10%。

行业普遍认可的是,能源局的《意见》是希望为行业的产品质量在“准入”之外增加一个“领跑”的标杆。对于《意见》中给出的技术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 这是一个指导下的建议,给出了作为组件产品的基本技术指标

作为能源局的《意见》,它不应该是产品技术标准和规范,也不是行业认证方法。所以它只是给出了作为“政策资金”扶持方最关心的问题,毋庸置疑,这也是光伏行业组件质量最关心的问题,效率是计算投资回报的基础,衰减是计算投资回报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源局《意见》中给出的这几点是基础性的、切实的、可衡量的,同时又是可扩展的、有外延的。

2. 这是在现实产品环境下的领先指标,不是终极目标

或许有人认为,这个效率指标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达到了,制定这个指标是不是有意义。从《意见》的出发点来看,它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企业都排除在外,这里的指标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达到,也不是能达到该指标的企业,其所有的产品都能符合。《意见》本身应该在经过了详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之后给出了当前行业的领先指标,所以才把达到该领先指标的企业定义为行业的佼佼者,产品定义为行业的领跑者。《意见》是为了鼓励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发展。

3. “领跑者”的指标是动态的,可持续的

《意见》是为了催生更多的领跑者,而当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领跑者之后,行业自认会产生更优秀的领跑者。因此,《意见》中所给出的基本指标,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或者断章取义地理解《意见》对领跑者产品性能的定义,既要从现实的角度,又要从发展的角度,只有这样,“领跑者”才有生命力,才有推动力,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 如何保障“领跑者”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领跑者,它将是中国光伏企业和产品的代表。领跑者的生命力,在于它是真正的领跑者,是行业的带动者。换言之,不是谁都能当领跑者;或言之,如果谁都是领跑者,那“领跑”将又变成“放羊、赶猪”,或成为另一个笑话。曾几何时,3C认证的推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选产品必选有3C认证标识的。而当所有的产品都贴了“3C”标识后,谁还去相信或认可“3C”的意义呢?

让“领跑”成为全行业追求的“标杆”,让“领跑”引领光伏产业的发展,或许要认真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 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认证规范和技术标准

《意见》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基础指标,真正对领跑者的认定,需要在能源局《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技术层面详解每一个产品的领跑指标和认证方法。有的指标如组件效率,可能比较容易判断;也有的指标如组件衰减,其实验室的模拟测试可能只能作为参考,或许需要时间在户外电站做长期追踪。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下不能做、或者不一定能准确地做,并不代表就不需要做了。不管有多少人去质疑1倍IEC,或是2倍IEC,作为一个评价的基础,它不一定是可靠的,但至少在目前是最科学的。

从目前已有的报道和资料中了解到,中国已经有认证机构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准备了一系列的针对“领跑者”产品的技术等级评价和测试规范流程。考虑到领跑者指标的动态性,在其认证技术等级评价中还将领跑者分级,就如当初家用电器的能效分级,让最终用户来判断选择最适宜的领跑产品。有理由相信,一旦这些规范和标准得到了行业广泛的认可和支持,“领跑者”计划才是真正的“有法可依”。

2. 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机构,领取过硬的“领跑者”资质

企业的产品是不是领跑者,不是企业自己来标榜的,有些企业也不一定有能力来评判自己。选择谁,用户说了算;如何选择?用户必然更相信第三方评测机构。

《意见》指出,国家将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入围领跑者项目的企业进行评估。最近大同领跑者入围项目的相关通知也指出“凡是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的检测认证结果,都可以被示范基地的投资商在招标、建设和建成电站的评估中采信”,也就是说,只要是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都可以为用户进行“领跑者”的相关技术评价。

那么,自能源局推出领跑者项目以来,第三方认证机构又是如何响应的呢?

据报道,某认证中心在领跑者计划出台后,率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领跑者”计划指标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名录。据透露,名录是在之前认证工作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于领跑者项目中的技术指标,不需要特别为此开展额外认证;

也有报道,某组件厂在经过一家测试实验室的效率检测后,因其效率指标达到了CQC《地面用光伏组件“领跑者”认证规则》的一级能效标准,就宣布其产品成为领跑者最高等级;

我们也注意到,也有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尽管制定了各种领跑者认证规则和技术标准,并向行业推出一系列认证规范、标准、流程和解释,但只是宣布了一批申请领跑者认证的名单,并没有发布过任何已经通过领跑者认证的名单;

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国外的知名光伏认证企业,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领跑者项目中来,也没有听说其对领跑者项目的理解和看法,或许仍在观望阶段,即便是在对领跑者项目中电站的评估认证方面。

从《意见》中的领跑者技术要求来看,包括了产品现有性能和衰减性能的评价。而评价光伏产品的衰减,通常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如果是综合衰减的评价,或许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认为,在定义领跑者的技术规范被普遍接受之前,现阶段宣布的各种领跑者名录或许都会受到质疑。而在这一过程中,行业终将认可严谨、务实的认证机构,淘汰借“领跑者”捣糨糊的企业。


三、 规范认证机构行为,打造光伏认证的领跑者

更多精彩,请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