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变股东?梅耶博格想自己做HIT
炒股被套牢时可能会不停地加仓,最终成了股东。这样的事情在光伏行业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十年来,行业不乏这样的故事:某玻璃(或电池或背板…)企业卖玻璃实在难,于是自己建了个组件厂;某组件厂卖组件实在难,于是自己投资了电站……
于是隆基、协鑫有了组件,阿特斯、天合有了电站,阳光电源、晶澳参与了大同一期领跑者,信义、亚玛顿从材料直接跨界成电站业主……
设备厂也是一样,不只是金辰用仓库里的设备为组件厂代工,近日,连梅耶博格都在考虑自己做异质结了。
根据媒体报道:Meyer Burger正在评估是否有可能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建立自己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工厂,以充分发挥其异质结(HJT)/ SmartWire连接技术的潜力。
这是梅耶博格正在探索的两种可能性之一,另一个战略视角是寻求“与受信任的客户基于伙伴关系的合作”,以建立GW系列的生产能力和利润共享协议,
合作伙伴关系的利润共享协议是该公司一直在探索的一种模式,典型的案例就是与REC Solar达成的“颠覆性”业务模型谅解备忘录。但最近Meyer Burger称该谅解备忘录的执行被推迟了,尽管“它继续与REC合作进行欧洲和/或新加坡的GW规模扩张”。
那么,似乎建立自己的电池/组件生产工厂,使用自己的异质结技术和设备,成了Meyer Burger必须考虑的重点。
梅耶博格称,已经在与多家领先的国际银行研究自行建厂的战略和融资方案。
Meyer Burger似乎非常担心其卓越的HJT / Smart Wire技术被某些客户复制,因此从2019年起尝试与REC探索“可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技术作为股权投资,帮助客户建立起HIT产能,并从制造过程中分红。
这种担心几十年前就是很多技术领先企业都面临的,但很少听说像Meyer Burger那样宁愿放弃客户业务,也要保证技术不被复制。有分析认为,由于Meyer Burger的产品价格很高,让客户感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让竞争者看到很大的利润空间,让模仿或自主开发导致的竞争更激烈。
异质结市场本来就有些超前,未被广泛接受,一旦梅耶博格失去了鲜有的几个客户,那也只能寻找其它的业务可能了。
有时候不是说你想不放弃,你就可以不放弃。如果有市场,大多数企业即便“担心”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梅耶博格一旦决定放弃,“担心”也就可以是一个理由。
至少梅耶博格对自己的异质结设备技术是很有自信的。而有时候技术上的这种自信往往导致在“技术Or商品”的平衡中失去方向,这种自信有时也可能会影响与合作伙伴的业务,比如可能对自己的技术保密性过于敏感,什么都不舍得告诉合作伙伴,也可能总觉得自己的技术被贱卖了。
而进入到这一层面,或许让自己变成自家技术的客户,从设备供应商转变为电池/组件生产商,是解开这一死结最好的办法。
而这样的改变,意味着经营模式的彻底变化,一个卖设备的经营者必须学会如何制造电池,制造组件,并把电池和组件卖出去。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何Meyer Burger现任CEO即将离职,而原德国Solar World公司首席技术官Gunter Erfurt博士从4月起被任命为梅耶博格新的首席执行官。
只是,Solar World已有十年不知如何在光伏行业混出点名堂。
相关阅读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点“阅读原文”申报2019年度细分领域领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