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了解抑郁症的人,不妨读读这篇文章

2016-09-19 方洛洛 方洛洛



当我们听到一个人得癌症时,会觉得对方遭遇了世界末日,可当我们听到一个人得了忧郁症,却认为对方只要看开点,就会没事儿。其实,抑郁症和癌症一样要命,并无法根治。


日本文学泰斗川端康成、女作家伍尔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哥哥张国荣……都死于抑郁症。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曾如此形容抑郁症,这位伟大的政治人物生前就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今天要给各位讲的是安德鲁·所罗门的故事,他曾三度饱受重度忧郁折磨。通过他的故事,你可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悲伤和抑郁有什么差别以及如何走出抑郁。



安德鲁是一名美国作家,长期研究俄罗斯地下前卫艺术。他曾认为自己是异常坚强的人,即使被送进集中营也可以存活下来。


1991年,他的母亲因无法承受卵巢癌痛苦而自杀,他也结束了一段同性恋情。经历了这些不幸事件后,他认为自己依旧安然无恙。


3年后,他发表了小说《石船》,这个讲述主人公面对母亲与癌症的抗争后,性格转变的故事获得了《洛杉矶时报》最佳小说奖。


同一年,他发现自己突然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包括那些他曾非常感兴趣的事。


对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他只感到麻烦。就连吃饭都成了负担,“我还得把食物拿出来,放到盘子里,得切,得嚼,得咽,这让我感觉就像耶稣受难一样。


他后来领悟到:“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


失去活力的感觉具体说来就像“你走在路上,突然滑倒或者绊倒了,地面猛冲向你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不是半秒钟,而是持续6个月。这是一种时时刻刻惧怕,却不知道自己在惧怕什么的感觉”。


但他并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直到有一天,他在床上醒来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身体完全僵硬了,他以为自己中风。


他想打电话求助,但盯着电话四个小时,却什么都没有做。


四个小时后,他对打来电话的爸爸说:“我现在遇到大麻烦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第二天,他开始吃药,接受治疗。


治疗抑郁的方法太可怕了,没有什么效果,还特别昂贵,伴随着无数的副作用,简直就是灾难。”他调侃着说,“但我很感激我活在当下,而不是50年前,那个时候还不存在有效的方法。我希望50年后,人们听到我接受的治疗方法,会震惊于竟然有人愿意忍受如此原始简单的治疗。


人们问:“你吃了这些快乐丸(指抗抑郁药),快乐吗?”


他说:“不,但我至少不会因为要吃饭而不开心 ,不会因为要回电话而不开心,不会因为要洗澡而感到不开心。


从确诊为抑郁症到现在的22年里,他的抑郁症好转了又复发,又好转,又复发,再好转,再复发,好转……


他说,人不自杀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不想伤害身边的人。


他研究抑郁症,思考人们容易混淆的抑郁和悲伤究竟有什么区别。  


悲伤是一种明确的反应,如果你遭遇了不幸并感到极度不快乐,紧接着六个月以后,你还是非常难过,但生活大致正常了,这很有可能是悲伤。而且它在最终,一定程度地自我恢复。


如果你经历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感觉非常糟糕,六个月之后,你依然无法正常生活,那么很可能你的抑郁被这种灾难性的情形触发了。  


悲伤和抑郁之间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是他们之间的连续性就像是,悲伤可以看成你房子周围的铁栅栏有一点生锈了,你需要用砂纸打磨一下重新喷漆,但如果你的房子一百年没人住,那么铁栅栏会锈蚀到只剩下一堆黄锈。


悲伤和抑郁的差别,就好比生了一点锈和锈蚀到什么都没有了,后者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他也开始采访那些有过抑郁经历的人。


我一遍一遍地唱着‘花儿向何处去’来来清除我头脑中不停重复的话语,‘你一文不值,你这个无名小辈,你根本不配活在这世上’。 那时候我真正开始有了自杀的想法。”一位受访者告诉他。


最令他惊喜的一名受访者叫弗兰克。弗兰克是他见过的最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之一,每个月都要接受电休克治疗。


每个月的第一周,弗兰克会被电得迷迷糊糊,第二周变得正常起来,第三周开始情绪又开始走下坡路,弗兰克又会开始下一轮电休克治疗。后来,弗兰克尝试了一项医疗实验——扣带回切术,手术竟出乎意料地成功。


想想这样一个人,经历了如此多的悲惨经历,忍受了那么多的治疗方法,骨子里依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要去尝试新的东西。


弗兰克手术后还给他写了一封信:“我曾经也可能会自杀,但我的父母给了我勇气,还有治疗我的医生们,还有这个手术。我活着,心怀感恩。我们活在美好的时代,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糟。



人们普遍把抑郁症看作是中产阶级特有的一种病,在《丘吉尔的黑狗》中,英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斯托尔认为,忧郁症等负面心理往往是非凡成就的一条鞭子,如丘吉尔的人生显示的那样,内心的鏖战会激发无限潜能。


但他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贫困的生活环境中时,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也更严重。


如果你的生活一帆风顺,你觉得自己一直都不开心,你会反思:我为什么不开心?我一定是抑郁了。然后你会去找医生治疗。


但如果你的生活本来就很糟糕,同时你一直都不开心,你的感觉和你的生活状态是相称的,你就不会想到这是病


所以实际上在低收入人群中,抑郁症像是传染病一样流行,但却一直没有被人关注过,没有人评估过患病的规模,也没有人为这些低收入者提供治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剧。 ”


他后来遇到了一位研究人员,对方当时正在华盛顿特区周边的贫民窟做相关研究,当有妇女前来诊疗其它疾病时,会被邀请做抑郁症的诊断,同时提供一份六个月的抑郁症治疗协议。

 

一个叫洛莉的女人接受了这份协议。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曾有一份工作,但不得不辞掉,因为她根本无法离开房间。


她一句话都不想和孩子们说,早晨,她迫不及待地让孩子们出门上学,然后立刻爬上床蒙头大睡,她吃了很多的泰诺(一种止痛药),以及其它所有能够让自己多睡一会儿的东西,而她的丈夫只是不停地骂她蠢。


接受治疗的六个月后,洛莉有了一份新工作——在美国海军的幼儿园照看孩子,她也离开了以前虐待自己的丈夫。


“我的孩子们比以前开心多了,现在我的新家有两个孩子的卧室,男孩们一间,女孩们一间,到了晚上,他们会来我的房间,我们一起做家庭作业,或者其他的事情。


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好,我的穿着,我的情绪,我的言行,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害怕出门,也不会再担心糟糕的心情会卷土重来。


如果没有医生的帮助,我现在可能还在家里,用被子蒙住头呼呼大睡,或许我已经死了。我曾祈祷上帝为我下凡一位天使,而上帝听到了我的声音。” 洛莉告诉他。


根据自身经历、对抑郁症患者的采访以及调查研究得来的资料,他写了《走出抑郁》,该书获得了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2年普利策新闻奖最终提名,并被译为21种语言。


他说:“虽然我很厌恶抑郁时的状态,也很厌恶抑郁旧病复发,但还是会寻到一种方法,接受并爱抑郁时的自己。


我爱它,因为它迫使我去寻找快乐,并牢牢抓住;我爱它,因为它让我在生活中牢牢抓住让我活下去的理由,虽然有时候也会不那么理性,虽然偶尔也会游戏人生。而这,我想,是非常值得高兴和赞赏的事情。




下面是安德鲁·所罗门在TED的演讲视频《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2896l3o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是方洛洛,一个讲故事的人。多年来“流窜”在各行各业,当过英语老师、艺人宣传、媒体记者......愿意讲个故事,道破你的心事。新书《我为什么不结婚》各大网站均有销售。



网友零九三YAO评论:原本以为是鸡汤,但看了之后有惊喜——原来是鸡汤中的一股清流。实实在在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活本身的力量。


网友慧丫评论:闺蜜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读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共鸣,轰轰的共鸣啊,简直就是故事中的我! 大龄还未婚的人,都有共性,一个很独立的女人,或者一颗很受伤的心。 


或许你会对下面两个故事感兴趣:

那些说30岁再做也不晚的人,都后悔了!

最可怕的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和一个让你孤独的人终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