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藏知津 | 古今中西大家论读书

博雅哥 通识联播 2020-09-30
博雅哥说


培根有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经典,是通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读书得有章法,不然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在读书之前,先来听柏拉图与朱子两位古代大哲的读书语录,再附上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张旭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和吴飞三位老师的论述,以收印证之效。

Vol.11
阅藏知津
古今中西大家论读书

博雅哥
柏拉图论文本的纹理

每篇文章的结构应该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有它所特有的那种身体,有头尾,有中段,有四肢,部分和部分,部分和全体,都要各得其所,完全调和。

有两个明显的法则,各有它的功能。

头一个法则是统观全体,把和题目有关的纷纭散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概念下面,得到一个精确的定义,使我们所要讨论的东西可以一目了然。

第二个法则是顺自然的关节,把全体剖析成各个部分,却不要像笨拙的宰割夫一样,把任何部分弄破。

这种分析和综合,为的是会说话和会思想。

朱光潜先生译《斐德若》,收于《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均出。三联书店将推出刘小枫教授新译本,收于《柏拉图四书》,敬请期待。此段虽论如何写作,但读书之法,不外于此。文章所具有的生命力,源自在言辞中所把握的真理。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言语与真理的合一。经典,不过是真理的载体。循着文本的理路,我们求索真理。

图为沉思中的柏拉图

朱子论读书以格致修身

问:“《易》如何读?”曰:“只要虚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读他书亦然。”

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量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可便肆己见,妄起浮论。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说,殊害事。

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底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今且放置闲事,不要闲思量。只管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

读书只就那一条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去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趱去,不曾向后反复。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细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复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便受用牢固。

只是要人看无一字闲。那个无紧要的字,越要看。自家意思里说是闲字,那个正是紧要字。

读书不贵多,只贵熟。

读书不可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凡看文字,众家说有异同处,最可观。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辞。乙说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辞。两家之说既尽,又参考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出矣。

熟读后,自有窒碍不通处,是自然有疑,方可较量。今若先去寻个疑,便不得。

读书之法,须是用工去看。先一书费许多工夫,后则无许多矣。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又后则四五分矣。

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皆有印本,多了。

钱穆先生《朱子读书法》,收于《学龠》(九州出版社,2010)。钱先生原文中分为五个阶梯逐次论述,每一条下尚加有按语,在此仅择而叙之。寻求真理的过程,也是心与理一、修身进德的道路。因此,读书不可先存己见,又要熟读,又要深思,贵精不贵多,就在于以真正的道理来置换自己的意见,进而变化气质。真理并不是能被记住的话,而是落在我们身上的气象与境界。

图为朱子画像

全球化时代的经典阅读

从资本主义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奇异性而言,我们无法预判人类能否走出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局”,人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思考而经典是先人的财富

资本主义全球化和现代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从整个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我们无法预判人类能否走出资本主义,走出今天所处的商品时代、技术时代、信息时代。这里的博弈关系到人能否在这些外在条件下恢复并扩展人性的自主性和内在自由,具体讲,就是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作出无愧于前人、甚至超越前人的回答、这就需要我们在前人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全部潜能,处理自身经验,培养分析、理解和思考能力。否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上悲观地讲,我们是没有未来的,因为我们的未来己经完全被套在资木、技术、信息、市场、商品的运作中、能否走出这个奇异性事件取决于人能否通过一种自我追问从物的世界回到人本身,但这种克服异化的努力必然包含着有关“人”、“意义”和“价值”的预设、这个意义上的未来蕴藏在人的挣扎和斗争之中,是无法通过科学理性推算出来的,而教育则是为这种斗争所做的必不可少的准备、

“经典”,在这个意义上是前人思考的痕迹,是我们唯一的财富。不去领取这份财富,我们就只能始终孤零零、赤手空拳地面对当下。这是动物性的存在而不是人的存在。

张旭东老师《经典阅读是全球化时代的选择》,刊于《学习月刊》(2013年15期)。阅读经典,并非纯粹好古,亦非逃避现实,而是出于我们时代的危机。这一危机迫切要求我们走向经典,寻求古圣先贤的智慧,走出更高的可能性。怎样实现古今之间的贯通呢?

图为张旭东老师

专业教育格局中的经典阅读

我认为对人文教育来说,是否读过经典著作很重要,比如我们小的时候读过或背诵过《论语》,当时其实也完全不懂或不完全懂,但以后的人生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件事情让你突然想起以前读过的内容,让你有新的感悟。

一般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由于其专业化压力很大,很少会真正去接触这些本原的思想。学自然科学的学生不仅不读柏拉图,也不会去读帕斯卡、莱布尼茨这些十七、十八世纪的数学家的著作。但是我认为如果将来希望在世界最基础或者最前沿的意义上做研究,哲学训练的欠缺就会成为思考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现在的情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所有学科的共同的学术母体没有了,大家无法交流,甚至自然科学内部不同学科彼此也无法沟通。但现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其奠基者接受的都是共同的古典训练,这其中,古典语文传统和哲学传统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东西方都是如此。

摘自李猛老师的访谈《西方哲学与现代中国》。生活原本是一个整体,生活的危机亦必然是整体的危机。不同学科沿着各自的理路向前拓展的同时,也往往可能会偏离最初的根基。阅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回到这样一个共同的母体,重新获得对问题所在的原初感受力。这样一来,专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分化,而是在分化之后更大程度的丰富。

图为李猛老师在读书

经典阅读与现代中国的未来

北大并不只是培养学者的地方,她始终与中国的历史命脉息息相关;但学问是每个北大人的立身之本,因为他要把握的,是现实与历史最深层的律动。今天的北大应该为中国贡献的,既包括高深的学问,在学问中提炼出的精神境界与文化理想,更包括大批经过高深学问的洗礼,曾经浸淫于中西经典,能够理性地思考现实与未来,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塑造高贵生活的年轻人才。由于对西方经典的阅读,他们对现实敏锐的观察力,建基于对现代性深层价值和可能的局限的理解;由于对中国思想的熟悉,他们对未来的长远把握,来自于古圣先贤的生活境界。这些北大人对现代中国的贡献,不再只是通过席卷中国、暴起暴落的文化运动,而是通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北大对中国的意义,也就不只在于几个文化精英和几句文化口号,而是一种更加深远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吴飞老师《今天怎样做北大人》,收于《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这样一种为人的境界,应当是在经典与现实之间出入的通识教育,通过深厚的传统积淀与艰苦的思想努力,力图造就的文明担纲者。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通识教育给我们的是机会,而能否抓住机会,为养育我们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自觉承担。

图为吴飞老师在讲解

阅读经典的要领

第一,任何重要的文本本身都给了读者一个解读的线索,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第二,要把几个关系处理好:

一是处理好文本本身的脉络和文本背景的关系。以前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人物还原到其出身背景、社会处境中去。哲学也有这种倾向,讲哲学思潮和社会政治影响的关系,但这种方法是不够的,比如亚里士多德决定性地扭转了以前的思考方式,如果你仅仅放在背景里就解释不了了。

二是要重视文本内在道理和展开方式的关系,有时候人们容易忽视文体和结构上的特点。比如柏拉图的道理在《理想国》中是通过故事情节、对话、人物性格展现出来的,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是论文式的,再比如《忏悔录》,它是通过个人独白的方式讲述一个自我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些方式表达?形式与内容有什么关系?这都是文本解读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一个所谓“文本至上”的阅读实际上是让你关注文本本身,要特别重视、反复注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我认为这样的文本阅读训练对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品德的训练,训练你耐心倾听、细致理解。

摘自李猛老师的访谈《西方哲学与现代中国》。这是阅读文本的切要下手处,敏锐的读者可以把握到这段论述与朱子的论学粹语之间内在的思想关联。深入阅读经典,并在不同的经典之间寻求会通,可以见出与圣贤之心的相契合处。

从这些经典开始

1.《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主要版本均可。

理由:四书是对我人生观和世界观影响最深的书,也应该是北大学生必看的书。

2.《理想国》,柏拉图,Republic, Translated by Allan Bloo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2。

理由:该书是西方思想的源头,也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看的书。

3.《拯救与逍遥》,刘小枫,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理由:这本书曾经影响了几代学生,是新时代中国思想的奠基之作。

4.《海子诗全集》,海子,作家出版社。

理由:海子是中国新诗的最高峰,也应该是思想的启发者。

5.《学术与政治》,韦伯,冯克利译,三联书店。

理由:这本书应该是每个现代知识分子思考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时必看的书。

吴飞老师的北大十佳教师个人推荐书单。有志之士,可以带着诸位古圣今贤的教诲,由是而入门学焉,必能有得于心、有验于行。


(肖京 编辑 / 英子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