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昝涛 | 多元文明时代,通识教育的走向如何?
●通识教育应当肩负起“促进多元文明交流碰撞”的重任。
●当下的通识教育要注意把全人类的不同文明,尤其是各民族的轴心文明,放到平等的地位上对话。
●在解读西方文化时,应借助于我们自身的知识传统,发掘与中西共享的价值之间的关联。
●改善当前的通识教育,一方面需要反思西方启蒙主义的知识体系在中国落地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放眼中西在人性、文明等方面的共通性。
图为昝涛老师在讲座中
按照高全喜老师的意思,包括白皮书里提到的,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育人,培养健全、包容的人。这个很好!话说回来,人类有好几十亿,有五分之一是穆斯林。如果通识教育强调“通”的话,这个“通”既应该包含通古今之变,也应该包括通不同轴心文明之公理的意思。就是说,应该对全人类的不同文明放到平等的地位上对话。今天大家讲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孟子,其实都是回到了轴心文明,大家如此“器重”轴心文明,无非是因为它们确定了我们今天思考的框架、概念和基本主题。 从我个人讲授这门课的基本情况来看,我也有意识地回到轴心文明的希伯来传统这里去,所以,头三讲基本都是围绕这个问题,首先是这门课程的介绍,其次讲当前世界上主流的关于伊斯兰问题的几派观点,然后讲何为宗教,再聚焦到“亚伯拉罕宗教”,将三大一神教对比来看。基本上是站在文明对话的立场上讲授这门课,这个对话不只是不同的宗教之间,更是不同的轴心文明之间。
这门课我讲的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历史,尤其是关于教义、原则、经典,等等,我申报核心课程的时候也很强调对经典的阅读,不过,这与前面有的同仁讲到的那种精读不一样,因为阅读经典在我这门课上是一个接触原文的过程而已,只是一个浅尝辄止的做法。《古兰经》和“圣训”中的很多话,有非常多的争议,从我们角度来说,主要还是去发掘与我们共享的价值之间的关联,其最终的效果,追求的无非是不要把世界上的那五分之一的人看成与我们完全不同。包括对所谓伊斯兰的复兴这个问题,也不要过于觉得突兀,现在很多民族不都是在讲伟大复兴嘛,或有相通之处。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