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纪实: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通识联播 2020-09-30

博雅哥说


本文是本学期的通识核心课程“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博雅沙龙活动纪实。在这次活动中,授课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感受古文明的魅力。贾妍老师带领同学们驻足观赏每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和工艺品,同学们也得以在这一过程中尝试与艺术品沟通、建立联系。


Vol.809

博雅沙龙

沙龙纪实: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图为展厅外的师生合照


2018年11月9日中午,“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课程沙龙参与人员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和北京大学东门出发,前往故宫博物院。这次博雅沙龙的主题是观看故宫博物院和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参加沙龙的有来自元培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工学院和医学部等院系32名选课学生与课程主讲教师、艺术学院助理教授贾妍,课程助教、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常洋铭,通识联播编辑梁时,以及对这一主题沙龙感兴趣的校内外师生10余人。


图为贾妍老师在车上为大家介绍展览情况


在车上,贾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作为中希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本次展览展出文物共约350件,主要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雅典贝纳基博物馆和希腊水下文物监管委员会。这些文物出自于一艘公元前1世纪沉没的装载着大量罗马贵族订购商品的希腊商船。它不幸沉没在爱琴海西部安提凯希拉岛(Antikythera)附近海域,在水下静静沉寂了近2000年。120多年前,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海绵采集者们意外发现了这艘沉船。1900年和1976年,希腊政府和考古工作者分别对沉船遗址进行了打捞,才让这些文物浮出水面,展现在世人眼前。之所以选择这次展览作为沙龙的活动地点,是为了让同学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艺术史方法论实际地应用到和课程时段相近的古代文明出水、出土文物和艺术品的鉴赏当中。


图为天安门广场合影


从天安门广场进入,全体师生穿过紫禁城的前朝与后宫,到达展览所在的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展厅以海蓝色为主色调,营造出水下考古与海洋的氛围。展品主要包括陶雕塑、陶器、青铜器和玻璃器等,并以此为入口介绍古希腊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雕塑艺术、手工生产和日常生活。贾妍老师带领着同学驻足观赏每一件艺术作品和工艺品。与此同时,贾老师还建议同学们选择自己所中意的几件注视观察,欣赏其细微之处,培养与艺术品沟通的能力,并与之建立联系。 “安提凯希拉的哲学家”、“安提凯希拉的青年”等出水塑像的美丽与残缺让人难忘——因为出水文物沉浸于泥沙之中的部分往往保存得更为完整,因此同一件艺术品本身可以彰显出两种全然不同的保存形态。出土的玻璃器皿、石膏瓶和造像残肢细节勾勒之美同样让人动容。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对出水的“安提凯希拉装置”(the Antikethera Mechanism)赞叹不已。


图为贾妍老师与同学们在展厅中参观(一)

图为贾妍老师与同学们在展厅中参观(二)


在展厅参观的一个小时中,参与学生就艺术品个案、希腊罗马文化、古代地中海贸易以及手工艺品制作工艺等问题与贾妍老师和助教沟通交流。通过对安提凯希拉出水古代文物实物的观察,同学们的眼光穿越到了中国以外的古代世界,接触到两千年前因一场意外而沉没海底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一样,安提凯希拉沉船文物不因完整而美丽,爱琴海的波涛涤荡过的碎片是更加动人的风情。


图为安提凯希拉展览文物(一)

图为安提凯希拉展览文物(二)


常洋铭  供稿、摄影  /  思岐 编辑  /  文馨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通识经典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阅藏知津丨 通识讲座 丨 讲习班 丨 博雅沙龙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