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大纲 | 社会科学方法导论

通识联播 2020-09-30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由邱泽奇、严洁、王洪喆、李晓明老师共同主讲的2019年秋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社会科学方法导论》的课程简介、课程大纲和考核方式等。


《社会科学方法导论》是一门针对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行政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公共卫生管理等社会科学的入门级研究方法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同学们将了解社会调查与研究的科学思维,同时掌握社会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Vol.1006

课程大纲




社会科学方法导论

课程大纲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邱泽奇、严洁、王洪喆、李晓明

学分:2


教师介绍



 

邱泽奇


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的设计、试调查、第一次调查的组织者,第一任PI组组长。兼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重庆大学“费孝通勤学奖”创立者。1986年进入社会学领域从事教科工作,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组织社会学(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近期论著:《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秘密》,《朋友在先——中国对乌干达卫生发展援助案例研究》,《技术与组织——多学科格局与社会学关注》,《强弱关系与关系人特征同质性》、《真的有“七年之痒”吗?》等。


 

严洁


严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系副主任,政治学经验分析与量化分析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科学定量研究方法和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团队负责人。自1995年以来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多项大规模抽样调查。作为主要执行者参与了4波《世界价值观调查-中国部分》,3波《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波《世界精神健康调查-中国部分》,1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等世界知名大型抽样调查。与沈明明教授、Pierre F. Landry教授共同创立了“GPS/GI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该方法的研究成果在《Political Analysis》、《China Review》上发表。在《社会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社会》、《武汉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行数据与数据质量”,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讲本科生基础课《应用统计学》、《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专业课《政治学定量测量方法》、《高级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等,多次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王洪喆


王洪喆,200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 研究员及助理教授,专注于媒介史、冷战史、信息社会与劳工研究、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等方向的研究,担任媒介史与新媒介研究和信息社会研究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媒介史与媒介理论方向的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曾发表《天空与深海之眼:动物影像的媒介考古》、《赛博(后)革命的碎片》、《苦难与梦想的团结——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工人文化》等多篇论文,发表了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来自南方的性别反思》、达拉斯·斯麦思(Dallas Smythe)《自行车之后是什么?——技术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属性》等译著。


 

李晓明


李晓明,1982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6 年毕业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深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科召集人。现任深圳市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深圳)互联网信息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211/985办公室主任。李晓明教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电气工程荣誉学社Eta Kappa Nu 社员,IEEE 高级会员,ACM 会员。多次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曾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00 多篇,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著有《搜索引擎:原理、技术与系统》(2005,科学出版社)。目前是《计算机学报》,以及《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John Wiley)和《Journal of Web Engineering》(Riton)等学术刊物的编委。科研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互联网信息再工程的问题,主持发展了全国高校最大的互联网信息搜索引擎,“ 天网搜索” 网信息搜索引擎,“ 天网搜索” (http://e.pku.edu.cn);提出了收集存储并系统研究中国网页历史信息的理念,主持建设了“中国Web信息博物馆” (http://www.infomall.cn)。是“全国搜索引擎与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 (2003-)的发起人。


课程简介




《社会科学方法导论》是一门针对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行政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公共卫生管理等)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入门级研究方法课程。任何对人类社会现象有兴趣的人,只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高中统计知识与运用能力的人,都可以修读这门课程。


课程旨在激发同学们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激情,破除大家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养成的寻找“正确答案”思维,引导同学们了解甚至熟悉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多种思维、获得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索的基本能力如研究设计、概念化、操作化、统计检验和计算检验的入门级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和以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不同,《社会科学方法导论》将更加注重培养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思维,即人类究竟“如何”了解社会事物。课程采用知识蜂巢结构,而非通常的知识树结构,包括4个模块:实验思维、测量思维、检验思维、计算思维。每个模块从案例入手,引出社会科学方法内容,模块之间在知识上既相互独立、又逻辑相连。在每个模块内部,每周的内容之间亦如是。


相信大家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将了解社会调查与研究的科学思维,同时掌握社会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数据搜集、分析与表达等知识与能力的传授,让大家获得对广义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科学能力,并从此告别茶余饭后、人云亦云的状态,形成自己对社会现象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参考书



1.艾尔·巴比,2015,《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邱泽奇译,新加坡:圣智学习出版集团。

2.戴维·威勒、亨利·沃克,2010,《实验设计原理:社会科学理论验证的一种路径》,杜伟宇、孟琦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卢淑华,2009,《社会统计学》(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大卫·伊斯利、乔恩·克莱因伯格,2011,《网络、群体与市场: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李晓明、王卫红、杨韫利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杰克·莱文、艾伦·福克斯,2008,《社会研究中的基础统计学》(第9版),王卫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作业及考核



课堂考勤:课程设置课堂考勤,采用随机考勤方法。规则是:如果课堂提问被点名时学生不在课堂,无论是否之后到达课堂,均被记为旷课。每次旷课扣除期末总成绩2分;连续3次旷课或累计5次旷课,期末总成绩将被记为0分。


课后作业:包括如下两类

(1)每周课程讲授结束后,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类型包括两小类,第一类为选择题,第二类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当天0:00之前提交到北京大学教学网。

(2)每一个模块讲授结束后,在每周作业之外,还会布置与模块内容相关的思考题,要求每位学生在思考题范围内自主选题,写作一篇1000字以内的思考心得,于下次上课当天0:00之前自主提交到课程设置的新浪博客。助教将从中择优,发布到课程微信公号。归纳起来说,每一位学生要做14次课后作业,提交4篇思考心得。


课外阅读:每周讲授结束后,教师会提供课外拓展阅读文献,供学生选择阅读。提醒:课外阅读文献有可能对思考心得的写作提供启发和帮助。


期末考试:第16周举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题类型不定,考试内容大于90%的为课堂教授内容,小于10%的为课外阅读内容。


成绩评定:课后作业15%,思考心得15%;期末考试70%。在总成绩的基础上,课堂考勤依据“课堂考勤”约定,独立处理。


课程内容



第01周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对象、内容

二、课程的组织、考试

三、课程主讲教师介绍

四、课堂实验:“当下,您最关注的是……”(采用微信公众号调查)。

五、案例:霍桑实验、小世界实验、回音壁实验


模块一:实验思维


第02周  社会科学理论与数据

一、现实与理论

二、实证社会科学

三、科学与数据

第03周  实验原理

一、科学实验

二、实验方法原理

三、社会现象中的差异性

第04周  实验思维与社会科学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难题

二、研究设计中的实验思维

三、数据搜集中的实验思维

四、分析与研究中的实验思维


模块二:测量思维


第05周  测量的目的与对象

一、案例

二、目的:测量到差异性

三、对象:社会现象的分析单位

第06周  测量的内容与工具

一、理论假设与概念的操作化

二、测量工具

第07周  数据质量

一、测量误差

二、测量质量评估

第08周  数据搜集方法

一、数据的种类与采集方法概要

二、已公开的数据和二手数据

三、案例研究法

四、实验和准实验法

五、调查法

六、大数据


模块三:检验思维


第09周  描述检验

一、案例

二、变量的定性与定量描述

三、集中趋势测量

四、离散趋势测量

第10周  单变量检验

一、概率与正态分布

二、点估计

三、区间估计

四、均值间差异的显著性

第11周  从差异性到相关关系

一、相关的逻辑:差异检验

二、相关分析的特例:回归分析的逻辑

三、最小二乘法

四、非线性相关

五、非概率性的相关性

第12周  因果检验

一、从相关性到因果机制

二、对因果判断对干扰因素


模块四:计算思维


第13周  图论:表达互联的一种工具

一、案例

二、计算思维

三、图论基本概念

四、社会网络原理

第14周  博弈论:理解互动的一种途径

一、博弈论基本概念

二、计算:拍卖中的博弈

第15周  “大数据”:通过社会的数字化映像理解社会的技术

一、大数据中的社会规律

二、用计算检验社会规律



郑林 编辑 / 丹阳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