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课季 | 在选课结束前pick这些通识核心课吧!

通识联播 2020-09-30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5年开始,为了继续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探寻这一领域更加成熟的教育方式,北京大学教务部推出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系列课程,在过去四年间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2020年秋季学期的“选课季”预选即将于9月19日晚17:00结束,我们在此特别向大家推介这一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共分为四个系列——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技术。本篇推送中涵盖了2020秋通识核心课程的基本信息及课程介绍;对于曾有推介历史的课程还一并附上了往期链接,供大家查阅及回顾。


祝愿大家选课顺利,快来pick这些通识核心课吧,于通识核心课中感受北大的学识与气象!



2020年秋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



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古希腊罗马历史经典

开课院系:历史学系

授课教师:张新刚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古希腊罗马历史经典

博雅沙龙纪实 | 张新刚老师谈古代史家与现代世界

张新刚:学人的读书生活 | 博雅GE微访谈


本课程主要带领学生研读古代希腊和罗马史家的原著,通过具体的文本阅读来分析西方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内在机理,使得学生通过重要的史学经典,从政治、历史、哲学、宗教等角度更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西方文明的发源。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开课院系:历史学系

授课教师:阎步克、叶炜

学分:2

往期链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序言 ──中国官僚政治的前期历程

阎师系列 |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 课程大纲


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出了发达的政治行政体制,并在数千年中不断完善。这个体制构成了各种政治活动的基本框架,也是塑造社会形态的强大因素。本课程以古代官僚政治行政制度为内容。通过阐述历代基本制度轮廓,介绍主要官职设置,阐述并提示规律性现象、重大问题和发展线索,以此使学生对帝国体制的基本架构、变迁历程与政治特点,建立基本认识。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开课院系:考古文博学院

授课教师:孙庆伟

学分:2

往期链接

孙庆伟 | 《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后记


古史重建是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使命。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在重建上古史领域作出了瞩目的贡献。本课程拟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首先树立正确的古史观和古史框架;再通过系统讲述相关考古发现,利用考古和文献的二重证据,来讲述考古学重建的中国上古史。


佛教艺术和考古:南亚与中国

开课院系:考古文博学院

授课教师:李崇峰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佛教艺术和考古:南亚与中国

李崇峰:教法与世俗之间的佛教艺术 | 博雅GE微访谈

走进课堂 | 李崇峰:中印石窟寺外观初探


《佛教艺术和考古:南亚与中国》是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拟从考古与艺术学科交叉的角度解读南亚(包括中亚)与中国的佛教文化遗产。佛教考古的对象,主要包括地面佛寺遗址、石窟寺遗迹和佛教遗物;而佛教艺术史研究的重点,则偏重后两项,即石窟雕塑、壁画及单体造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佛教考古角度讲授,兼及艺术史研究方法。


坛经

课院系:哲学系

授课教师:周学农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周学农:《坛经》

周学农|走进《坛经》的世界

走进课堂 | 优秀作业:《坛经》之“自性清净”义


《坛经》是佛教禅宗的根本性典籍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程以敦煌本《坛经》为主要资料,参照后代流行的各种版本,进行详细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同时,介绍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培养阅读古代文献、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的能力。


西方政治思想(现代)

开课院系:哲学系

授课教师:吴增定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西方政治思想(现代)
博雅沙龙纪实 | 吴增定老师谈读书与有趣的生活


本课程是几位教师合作开设的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系列课程的第三部分(其他课程:李猛,古代西方政治思想;吴飞,中世纪西方政治思想;渠敬东,现代西方社会思想)。本课程通过选择阅读早期现代西方思想经典,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理解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历史起源和所应对的问题,思考西方现代性的思想发生机制及其内在困境。


《理想国》

开课院系:哲学系

授课教师:吴飞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理想国》
优秀作业 | 《理想国》优秀作业二则


本课将带领同学精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希望同学首先对文本中的基本问题有个清晰的了解,逐渐学会对相关哲学问题,如正义、灵魂、不朽、样式的实质思考。


哲学导论

开课院系:哲学系

授课教师:李猛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哲学导论
走进课堂 | 优秀作业: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不应为阿尔西比亚德的行为负责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为:使同学们通过研读柏拉图的《会饮》和《斐多》与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几部哲学经典,探索哲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了解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初步完成基础的学术训练。


逻辑导论

开课院系:哲学系

授课教师:陈波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陈波:逻辑导论(2018)

走进课堂 | 陈波:中国逻辑学70年(上)

走进课堂 | 陈波:中国逻辑学70年(下)


本课程试图传授给学生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逻辑学发展到目前为止的大致的整体形象,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主要讲授命题逻辑、词项逻辑和谓词逻辑,也涉及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开课院系:艺术学院

授课教师:贾妍

学分:2

往期链接:

贾妍 | “窗外一塔湖图,门里两河春秋”

博雅GE微访谈 | 贾妍:我们的教室就像时光机

课程大纲 |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沙龙纪实: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本课程在世界闻名发展史的大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艺术与建筑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及历史流变的讲解和考察,引导学生理解作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特有的视觉与物质文化。


系列II. 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

开课院系:历史学系

授课教师:昝涛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

课程书单 | 昝涛:走进伊斯兰世界


本课程是为本科同学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透视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历史与文明进程。伊斯兰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与现状,是我们认识21世纪世界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条件。本课程将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伊斯兰地区的宗教与历史。同时,也将就与现代社会/政治有关的重要专题展开讨论,如伊斯兰主义、世俗主义等。本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伊斯兰文明史、中东史、世俗化问题、伊斯兰主义。    


明清经济与社会

开课院系:历史学系

授课教师:郭润涛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明清经济与社会

沙龙纪实 | 郭润涛:与历史“较真”


本课程试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理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发展的状况。着重讲述人口增长与流动、粮食和衣被等生活资料的生产、商品贸易与商人集团、市镇兴起与市场网络、货币与金融、政府财政制度及其变革等问题,阐释明清时代社会变迁及其对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本论》选读

开课院系:经济学院

授课教师:方敏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方敏:《资本论》选读

走进课堂 | 方敏: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博雅GE微访谈 | 方敏:马克思、《资本论》与我们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成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读的经典著作。“《资本论》选读”是中级程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选取《资本论》中最重要的理论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深入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和原理,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分析。


中国当代法律和社会

开课院系:法学院

授课教师:彭錞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彭錞: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

沙龙纪实 | 彭錞:从宪法看我国土地制度


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现象。自十九世纪末以降,从维新变法到法治建设,中国正逐步走向法治,我们身处一个法治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法治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困难挑战和未来趋势,成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关心并且了解的话题。本课程以全校本科生为授课对象,内容围绕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的一系列关键议题展开,既讲授中国法律(尤其是公法)的基本知识,更关注中国法律的思想、话语和实践在历史过程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互动与交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问题的兴趣和基本认识,对法律人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视角和进路有所了解,鼓励学生去探索法律与本专业的联系,理解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法治化进程。


公法与思想史

开课院系:法学院

授课教师:章永乐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公法与思想史

微访谈 | 章永乐:“帝国理由”五百年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中西思想名著原典的解读,思考现代公法秩序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与基本前提,同时锻炼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以及通过思想史研究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并带学生了解国家建设与宪法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政治伦理与法律伦理等相关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学此课程做足相关的文献知识。课程内容将根据授课人的研究进展,逐年调整。


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孙飞宇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博雅GE微访谈|孙飞宇: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本门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集中于经典时代(1930年代以前)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创建学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通过教师讲授与文本精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能力。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李康

学分:2

课程大纲 |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走进课堂 | 李康:以日常的劳作,摇摇滚滚


《国外社会学学说》课程分上(古典部分)和下(现当代部分)两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社会学学科形成前后至今的核心问题意识的演变脉络,以教师有所选择的一些重要思想家或主要流派为各讲框架,凸显基本学说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个体生存状况之间相互作用的思考能力,更注重对抽象理论思辨与日常生活体验之间相互建构的体察领悟。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渠敬东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

走进课堂 | 林耀华:把种子埋进土里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是一门以阅读中外社会学领域的经典研究与文献为主体的课程。阅读书目既包括马克思、涂尔干、韦伯、莫斯等欧洲理论家所作的经验研究,也触及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纲领性作品;既涵盖燕京学派在民国时期对传统社会之变迁的考察,也涉及国内学者对那些深刻影响当代中国的制度、组织和结构所做的分析。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经典的经验研究作品的研读,帮助同学们认识并理解经验问题与理论问题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体会从个案中呈现社会整体的各种路径和可能性,以期引导同学们在拓宽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同时,达成对当下社会与个人处境更好的关注和反思。


社会科学方法导论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邱泽奇、严洁、王洪喆、李晓明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社会科学方法导论

博雅GE微访谈 | 邱泽奇:社会学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


基本目的:课程旨在激发大学一年级新生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激情,破除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养成的寻找“正确答案”思维,引导学生了解甚至熟悉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多种思维、获得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索的基本能力如研究设计、概念化、操作化、统计检验和计算检验的入门级能力。


经济学原理

开课院系:国家发展研究院

授课教师:张维迎

学分:4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

走进课堂 | 张维迎:反思经济学(上)

走进课堂 | 张维迎:反思经济学(下)


本课程概括介绍经济学原理,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消费理论、厂商理论、一般均衡、垄断竞争、实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政府作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并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公共组织行为学

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田凯

学分:3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国际上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将立足国际前沿,系统讲授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激励雇员、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决策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发展与变革等重要内容。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公共部门实践相结合。



系列III. 艺术与人文


音乐与数学

开课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王杰
学分:2


本课程通过介绍音乐与数学之间密不可分、却又往往不为人知的关系,以期探讨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与数学以及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两者的思想方法之异同,打通文理界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程设计方面并不要求听课的学生具有音乐或者数学方面的先修课程,而是随着教学的进程陆续介绍一些与课程内容有直接关联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在音乐方面,会从零开始,首先介绍乐音体系、音名和唱名以及五线谱等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循序渐进地讲授音程、音阶、调式、和弦、和声进行,直到现代音乐学的音类集合 (pitch-class set)理论、新黎曼理论(neo-Riemannian theory)等。在数学方面,只假定听众具有高中数学的知识水平。对于需要用到的几何、代数(群论)、组合计数等方面的内容都尽量做了比较详细、直观的介绍。如果你学过高等数学,肯定会对理解课程内容有所帮助。但即便是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听众,也同样能够通过本课程了解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相关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事实上,音乐理论中比较艰深的部分,如律学、和声等,对应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主要是比例(分数)、对数等。而像波动方程的解、傅里叶级数等数学(也包括一些声学)方面的内容,对应的音乐现象反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如音高与弦长之间的关系、泛音列、音色等等。


现当代建筑

开课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授课教师:董豫赣

学分:2


“现当代建筑”分为“现代”与 “当代”两部分。考虑到通识课面向北大非建筑专业学生,本课程以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开始,以铺陈西欧现代建筑所针对的史学背景,并了解现代建筑先驱的历史任务与未来指向;课程中间,以塔蒂在电影《Play Time》里相关时代讨论的线索为转折,讨论基于生产逻辑的现代建筑,如何演变为以消费为目标的当代建筑,以了解当代大量奇观建筑何以产生,而以建筑实践来抵抗消费主义何以如此艰难;课程最后部分,梳理日本建筑在现当代崛起的史学线索,以展望当代中国建筑的可能性。


西方美术史

开课院系:艺术学院

授课教师:丁宁

学分:2

往期链接:

丁宁 | 西方美术史 · 课程大纲

走进课堂 | 西方美术史课程感言两则

走进课堂 | 丁宁:在多重视域中探寻“最美的艺术”


西方美术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的存在与发展见证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更迭,是物化形态与精神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蕴涵了让后世感受和理会内中丰富而又鲜活的精神力量的价值。西方美术史十分迷人,尤其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常常令人倾倒,难以忘怀。所谓“经典”(classical)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我觉得,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的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一点美术史,这是感受和理悟人类第一流的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系列IV. 数学、自然与技术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授课教师:闻新宇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

走进课堂 | 闻新宇:从一个瑞典女孩的愤怒看气候变化大会


“全球变暖”已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究竟“全球变暖”在观测事实上是不是真实的?“全球变暖”是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与此相关的科学理论上是不是像争论的那样存在欺骗性?未来持续变暖的可能性和幅度有多大?全球持续变暖对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生态有哪些严重影响?我们现在应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来减缓全球变暖?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本课程致力于向包括文科、理科在内的各个学科背景的同学,介绍“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希望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理解“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起一定的基础性的科学铺垫作用。希望更多领域的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关注并理解应对全球变暖的紧迫性。这是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欢迎广大同学在每年春季学期选择我们这门课,我们希望你们了解全球变暖所面临的挑战。


普通统计学

开课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耿直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耿直:普通统计学


1. 统计学与抽样调查简介

2. 概率论基础知识,古典概型,概率的统计定义
3. 随机变量的数字表征,期望与方差的性质,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4.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5. 正态单总体的均值检验:t-统计量及 Student 分布
6. 正态独立双总体的假设检验:方差相等与不相等的 T 检验
7. 成对相关数据的检验
8.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9. 相关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10. 拟合优度检验、列联表分析、非参数统计推断
11.   时间序列分析简介    


演示物理学

开课院系:物理学院

授课教师:李湘庆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演示物理学

走进课堂 | “演示物理学”课程感言


课程采取以实验贯穿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试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題,讲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化学与社会

开课院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卞江

学分:2

往期链接: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丨“化学与社会”的探秘之旅

博雅GE微访谈 | 卞江:给文科生教化学是种怎样的体验?


这是一门面向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理科课程。课程的重点放在化学(或科学)与人类社会紧密相关的领域,着重讲述化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课程引入大量实例,使学生了解科学领域的进展以及这些进展与社会发展的交互促进。课程分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和“化学与生命”三个单元共9课,详细讨论和介绍科学与社会的深层次联系,使学生将人文、社会与科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知识宝库。


生物进化论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顾红雅、张蔚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丨顾红雅:生物进化论

走进课堂| “生物进化论”教学随笔


进化论是生物学基础的基础,其基本原理适用于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该课程的目的主要使同学们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论点的的产生、修订、发展和不断完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拉马克进化论、木村的中性理论、古尔德的间断平衡理论有所了解。本课程将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讲起,试图用进化的原理和规律对从远古的化石到现今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从生物的形态改变到遗传物质的变化、从生物分子的起源到人类的起源等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上世纪50年代几位著名的种群遗传学家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的木村先生虽然不如达尔文有名,但他提出的“中性进化论”曾被认为可以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轰动世界;现在人们意识到无论是中性理论还是间的平衡理论都是对达尔文计划理论的一种重要补充。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快速进展,各种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拟南芥、水稻、玉米、小鼠、黑猩猩,甚至以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等生物的基因组的测定,人们在对生命有了更深入了解的同时又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本课程将试图从进化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进化随时随地发生在生物的各个层次中,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如何进行研究?本课程将给大家提供一些最新的科研进展来说明这些问题。总之,本课程将在讲授进化论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基础上,向大家介绍进化领域的最新方法、研究成果和动向,使大家真正明白一位遗传学大师的话:“离开进化,生物学将毫无意义”。


自然保护:思想与实践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吕植、王昊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保护生物学

走进课堂|感想二则:《保护生物学》的回忆


本课程是保护生物学的通识教育版本,面向所有院系的同学。保护生物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于西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和自然资源过度破坏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危机状况。我国的保护生物学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因日益增长的环境危机而日益受到关注。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应对当前危机,关注具有紧迫性的新学科,“保护”是其关键词。这门学科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目标,面临大量“不确定性”问题的挑战,需要综合跨学科的知识,并密切关注与实践行动的结合;不仅要面对近期的危机,还需着眼进化尺度上的长期效应。


地球与人类文明

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陈斌、郭艳军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陈斌:地球与人类文明

走进课堂 | 《地球与人类文明》虎峪实习实录


地球与人类文明课程是以地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为主线,研究从地球形成以后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环境因素如何促进了生命进化、智慧出现以及人类文明的形成,并影响人类文明演化发展方向;探讨人类文明反过来对地球的影响;思考人类文明与地球共同发展的和谐之道。本课程通过课堂讲解、阅读讨论、课外作业、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的形式,结合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智能移动计算等各项实验教学技术,展现地球演化过程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鼓励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积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演化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基本逻辑。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朱永峰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博雅GE微访谈|朱永峰: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本课程首先讲授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意义、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基础等,并以黄金为例,论述黄金的市场及其经济地位。讲述市场结构与市场形态、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规划与社会问题,开展矿业形势分析。讲授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在内的金属矿产资源的经济及其资源问题。就全球能源与能源需求问题,重点讲授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能资源及其问题。在论述资源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之间的问题,因为矿产资源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如何高效地进行矿产资源回收和利用是目前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这不仅涉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将影响中华民族的崛起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生存相关,与各个国家的繁荣有联系,如何平衡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当陆地上的矿产资源开发到达极限的时候,到海洋中开采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已经带来巨大的国际争端。进军蓝色的海洋、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是目前各国领导人考虑的重点问题。我们都必须认真思考,人类从地球获得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及环境,人与地之关系不断演变。


普通心理学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方方

学分:4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普通心理学

博雅GE微访谈 | 方方:在心理学中探秘人的认知与行为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心智过程的科学”。如同大多数其它的介绍心理学的教科书一样,本课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心理学与生活》也在第一章的开始放上了这一行。这也许是对于心理学的一个公认的定义:人,行为,心智,科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们在这条路上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所得出的各种有趣但是严肃的结论,而在本课中,我将作为大家的导游,试图用自己的理解来带领你们进入这个神奇的旅程。大致的旅游线路如下:首先,我们将构造一个大脑,然后去研究这个大脑如何去感觉和解释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如何获得意识,如何记住和遗忘,如何思考,如何去爱和悲伤,并且去了解它是怎样地随着时间而发展,如何具有自己的特性…,直到本课的最后,我们将会看到大脑如果生病了会造成多么可怕而悲惨的错误。在这期间,我们还会去了解这个大脑是如何与其它的大脑共同组成一个群体,它们之间如何进行交流等等。总之在我们整个旅程中,始终会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大脑陪伴着我们。另外,请记住这几种关系:基因与进化,先天与后天,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我们将在课中不停强调这几种关系,这也恰恰是——至少是在我的观点中——理解心理学的最重要的主线。


这门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大家去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获得的知识去研究心理学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基本上不会在课上详细地讲述概念(任何一门学科的入门课程都会强调清晰地理解概念,普通心理学也不例外。希望教科书与你们聪明的大脑合作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这相当重要——无论是对于考试还是对于你将来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的其它课程!),我所希望的是能够引导大家尽量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刻意地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去提出问题。不管你获得了多少的信息,无论你记住了多少的概念,只有你真正建立起了心理学的思维框架,超出你已习惯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去观察和思考所面临的一切关于人类本身的问题,你才真正地开始理解心理学,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接下来的课程。


实验心理学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吴艳红、耿海燕、张俊云

学分:4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实验心理学

博雅GE微访谈 | 吴艳红:行走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


创新与快速原型研制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授课教师:陈江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创新与快速原型研制

博雅GE微访谈|陈江:人不贪玩枉少年


本课程面向全校同学设置,对专业和基础没有任何要求;通过一个包含模型制作、电路搭建、程序编写的小项目,体验在创新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三类技能;课程提供基础的项目原型模板,即使未学过相应专业知识的同学,也能轻易完成最基本的。而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改进、改造、自定义,有较大的自由度来实现自主研制的原型。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Q

1.  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 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Q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


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 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 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 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Q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Q

4.什么是通选课?

多年来,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通识教育,并于2000年设立了“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简称通选课。通选课设立的初衷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教学体系,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的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


Q

5.什么是通识教育核心课?

从2010年起,北大开始打造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对原有“通选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课程注重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在教学全过程,探寻更具成效的教育方式。通识核心课凝聚了“阅读经典、批判反思”、“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等基本共识,侧重于强调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对根本问题的思考和研讨,希望让学生通过课程深入理解某一专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知识传承体系。


通识核心课就像“种子”,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提供学生们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书籍的阅读,教师可以将最基本的内容、最基本的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学生可以将这样一种经验、体悟扩展和迁移到其他方面,进行自我塑造,并逐步走向成熟。


Q

6.为什么通识核心课中有一部分课程是某个专业的专业课程?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北京大学强调“通识与专业的结合”。每门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注重思维能力,有些注重实践能力,有些注重对世界的理解,有些注重人们的合作沟通。尽管这些课的侧重点不同,但原则上每一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所以,不能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对立起来。通识课程如果没有专业课程作为基础,就不可能达到所需要的深度;而一些专业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强调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同样也是对人的全面塑造。


Q

7.我校对通识课程学分有何要求?

选修通识课程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至少修读一门通识核心课,且在四个课程系列中每个系列至少修读2学分。具体要求见各院系培养方案。


Q

8.选修本院系开设的通识课程能否记为毕业所需的通识课程学分?

选修本院系开设的通识课程不计入毕业所需的通识课程学分。



秦沅 编辑 / 上上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