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识沙龙实录 | 李猛:经典阅读与通识教育

王茜茜 通识联播 2020-09-30


Vol.33
通识动态
经典阅读与通识教育——李猛老师通识沙龙纪实

10月17日上午,第二期通识教育沙龙在北大法学院校友咖啡厅成功举办。北大哲学系李猛老师与二十多位同学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畅谈。李猛老师一一回复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话题涉及读书的方法与心得,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大学教育体制与设置,以及诸如自由主义、政治正当性和灵魂等实质学术问题。

图为李猛老师与参加沙龙的各位同学们

同学们在读书的方法上有许多困惑,一半的问题都围绕读书本身展开。一位同学基于“西方政治思想(古代)”课程的学习,提出细读文学经典与哲学经典的方式是否有差别这一问题。李老师根据个人的阅读经验谈到,因为知识背景的关系,在阅读柏拉图时会下意识地考虑到整个哲学史的问题脉络,但因为不那么熟悉文学史的脉络,所以会较少从荷马史诗与文学史的关联出发来考虑《伊利亚特》,对荷马的阅读多少会从整个文学史的脉络中抽离出来,更多借助别的传统进入荷马的作品。但对一个作品真正的把握首先还是要集中在作品本身。不论是文学还是哲学作品,阅读都有一些共通之处。首先,都需要承认经典文本本身的中心地位,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式的虔敬,而是说,经典文本可以承受住反复的细读和质问,每次都可以响应和激发读者的思考。好的文本可以激发读者的内在潜力,伴随读者的成长而展现出新的深度。其次,一个可以细读的文本本身需要被看作一个完整的宇宙,我们需要尊重文本的封闭性。文本之外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文本的线索,但一定不是决定性的。

另一位同学请教老师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习惯。李老师谈到,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读书方法,但大体有一些方法是通用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记读书笔记和札记。记笔记本身就是一个逼迫自己不断做概括和提纲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迅速回忆起书中的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文本结构的把握。札记记录的是阅读过程中涌现的想法和感受。读书的“感觉”非常重要,因为人第一下抓住的东西往往就是自己的生存直觉,是他直觉到的文本最打动他的地方。但很可能最初读书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十年二十年的学习,然后才能够返回到最初的“感觉”或“困惑”。如何保留读书时原初的“感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二是写作的训练。对于读书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理想国》中的欲望问题,可以花半天时间写一个写作提纲:怎么开篇,怎么推进研究,有几个步骤。或许最后不会变成文章,但提纲写作对阅读反过来会有很大帮助。从某个特定角度把整本书重新读一遍,会带来新的收获。并且,带着创作的心态读书,也才会更容易看出文本里哪些地方是有困难的,是作者有意模糊过去的。第三是与朋友交流。和朋友一同读书,一起把一本书一点点读懂,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和朋友的讨论也可以激发出独自思考时不会出现的想法,也能够逼迫自己在争论中不断打磨思考。同时,与不同背景的人讨论,需要把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讲出来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把问题返回到最基本的地方。围绕文本的讨论也并不是完全非个人性的,相反,对文本的理解能够反映一个人切身的生活体验,但同时又能够约束讨论,使交流不至于松散。

图为李猛老师在为大家讲解

一位社会学系的同学提到,田野调查的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准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不知该如何处理。李老师回忆了自己第一次去河北乡村做田野调查所体验的震撼。老师认为,一个人类学家需要能够把自己倒空,倾听别人,而不是过于关注自己的问题,或者调查对自身的触动。好的田野工作者会在田野经验中看到与理论不一样的东西,看到自己的田野经验是如何超出了自己的理论,并且能够像小说家或者新闻记者那样,把田野经验本身的肌理描绘出来。

在读书的话题上,老师和同学们还讨论了阅读经典文本和二手文献的不同方法,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衡量不同文本解释路径的基本原则等问题。

针对“西方政治思想(古代)”的通识课程性质,一位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提出经典阅读的通识教育,对于理工科专业似乎很难有帮助。李老师认为,人文通识教育与理工科的学科研究确实没有直接联系,理工科的学科工作方式主要不是通过经典研究完成的。但是,在专业化的背景下,经典阅读是为了解决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超出其专业训练之外的教育。当代大学体制与传统的、培养具有人文修养的君子的古老体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大学越来越强被整合到整个社会围绕科学技术建立的生产结构中,整个大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关心的问题的左右。许多人文学者都会对大学的这个变化不太满意,但当代人文学者应该思考的是,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一个空间,做一些努力,提供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有意义的东西,尽管不一定会让学生在其专业上有提高,但可以使他生活得更好。这是经典阅读的通识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

此外,李老师还与同学们就八十年代的文学趣味,奥斯汀的小说,福柯、韦伯等人的思想,灵魂的存在以及自由主义及其批评者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想与李老师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吗?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第四期法意读书会公告:李猛、吴增定对谈《自然社会》

(王茜茜 撰稿 / 肖京 编辑 / 俊强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