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解选址之难,助家园建设 ——霞云岭乡责任规划师安置用地选址工作实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Author 规划自然资源小编
导
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工作部署,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房山分局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组织责任双师团队全程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划底线、摸需求,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作用,有序推进异地重建选址,强化高标准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霞云岭责任规划师团队(以下简称为“霞云岭责师团队”)持续作战、科学规划,竭尽全力推进安置选址工作。
内容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霞云岭乡位于房山区西部山区,全乡15个行政村在本次灾情中受大石河及山洪冲刷,村庄基础设施及道路桥梁受灾严重,全乡上百处院落及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灾情发生后,霞云岭责师团队迅速响应,发挥技术优势、引入科技手段,为灾后重建选址工作贡献规划技术力量。
心系灾区闻讯而动,运用航拍开展地空立体灾情评估
霞云岭责师团队第一时间与房山分局共同深入灾区一线,向乡镇、村委会等负责人了解受灾情况,开展现场走访,详实记录受灾区域、重点受灾点位和房屋倒塌规模,对已发生山洪泥石流的沟域和房屋损毁区域进行落点落图,同时深入了解各村村民的安置诉求及搬迁意愿。
为科学高效开展灾后选址工作,霞云岭责师团队启用了无人机航拍,深入难以到达的受灾区域,从高空拍摄灾后村庄环境全貌、预选重建安置地块,对受灾情况、山洪沟等致灾因素、潜力地块等形成直观、清晰的认知。
踏勘受灾现场
与乡政府研究灾后重建选址地块
与各村书记座谈了解各村灾情和安置需求
无人机航拍受灾区域
建立三维地形数据库,科学辅助受灾乡镇安置选址
霞云岭责师团队基于受损房屋统计台账与地理国情普查单体建筑,将鉴定为倒塌、危房的房屋落图,建立受灾信息矢量数据库,将各村的受灾情况、倒塌及危房、受灾点位等重要信息纳入其中,识别底线范围内需安置的院落数。
根据灾后调研与数据采集库,结合相关空间信息数据,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模型,实现数据可视化,并使受灾评估及灾后选址更加科学客观。三维建模的同时,从自然灾害影响、地形地貌、交通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选址影响因子,对各级指标赋值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重新计算选址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筛选适宜建设的潜力安置点。
工作团队建立三维地理空间模型,将村庄受灾点位纳入空间模型,分析地质灾害影响范围
尊重村民意愿,保障落地实施
霞云岭责师团队按照“三原两不”原则,力争有搬迁安置需求的村民都能在本村安置。在房山分局的调度下,责师团队与霞云岭乡经过多轮研讨,先后筛选出十几块选址地块,并结合村民意愿、地质勘察、限制条件等要素对选址进行优化筛选,目前已基本完成地块选址上报工作。
下一步,霞云岭乡责师团队将全力以赴,根据群众意愿诉求完善安置地选址工作,同时与责任建筑师深入对接,形成各安置地块的建筑布局阶段方案。
责师工作团队
分管院领导:潘 芳
责师团队成员:王 莹、裴晓晨、梁 栋、陈 雪、陈鹤远、刘 畅
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