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日报》整版报道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


遵义医科大学

勇立潮头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何志旭 刘建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遵义医科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全力建设高水平学科专业,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契机 

谱写本科教育教学新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是遵义医科大学建校76年来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坚持以生为本,打造育人模式。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门首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高校,于2010年启动培养计划,精准对接贵州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针对生源招生分数低、专业思想不稳定、家庭普遍困难、民族多元化的特点,历经13年实践,在全国首创了独具特色的“医教、校地、家校”全科医学协同育人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三个全部”(全部履约、全部入编、全部落实待遇)。2020年,学校作为四所发言高校之一,在全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10周年工作会议上作主旨发言,国家教育部门领导在大会上给予高度肯定。2021年,学校作为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典型高校在国家教育部门“办实事、见实效”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创新培养机制,斩获历史殊荣。2023年,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右江民族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以“创建医教、校地、家校全科医学协同育人模式 培养扎根西部医学人才十年实践”为题,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自2018年学校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来再添殊荣,实现了新跨越和历史性新突破,是全省唯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高校,这也是贵州省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

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4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是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开设南山班,全力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为引领的全类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未来,学校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以建设“三全育人”试点高校为支点 

着力培养堪当大任的医学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神圣使命。遵义医科大学地处贵州革命老区遵义,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全面实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显著。

狠抓“三全育人”,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评估中连续五次获得优秀等次;2021年,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团委被授予“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获批贵州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1名辅导员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学校是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迎盛会庆华诞,传承红色文化。2021年,贵州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学校组织2500余名师生以红歌传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参与庆祝大会“快闪”活动,为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投身抗疫实践,彰显责任担当。在遵义市2021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46个学生党支部,3000余名本科生和500余名研究生奔赴一线,前往各乡镇、社区180余个核酸采集点,服务当地群众12万余人次,守护黔山秀水无恙。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志愿者服务第十届中国航展

积极融入大湾区,服务中国航展。自2010年第八届中国航展举办以来,学校组织选拔1596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六届航展志愿服务工作,获优秀志愿者249名、优秀站长7名、优秀志愿者指导老师3名、星级志愿者1名,连续4届获优秀组织奖。青春底色在社会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夯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同时积极探索构建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将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导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遵医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培育勇担时代使命的医学人才。


以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契机 

狠抓内涵建设迈向双一流大学


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遵义医科大学在若干学科领域努力追求卓越,与国内一流大学同台竞技,向世界高水平学科对标看齐,始终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实力。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成为贵州省第一家非省会城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力填补了贵州省区域博士研究生教育空白。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0—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均入围前50%。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大幅实现增比进位,其中,2个学科排名贵州第一。附属医院14个学科进入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前100位,连续3年全省排名第一。

提质进位彰显办学优势。2021年学校在全省高校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获“好”等次;在2022年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全省高校排名前3名。在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学校首次跻身排名前50%,排名全国第39位,连续四年排名贵州省医科类高校第一。附属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持续保持A+等级,连续2年获省级公立医院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第一”等次。

凝心聚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继续做好博士点的增列工作,继续做好获批博士单位和博士点后续建设工作,同时坚持以增博扩硕工作为核心,做好“增比进位”“提质培优”“合格评估”,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统筹推进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全力推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续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


以荣获贵州省最高科技奖为动力 

塑造科技创新驱动新优势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学校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巩固和发扬基础研究优势,集聚学校力量,充分利用好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协作等各类协作机制和国家共享共用平台等资源,致力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中担当作为。

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秉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保证”理念,2022年,学校新增科技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样本资源库”1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项目1个。

联合攻关斩获高水平科研成果。2021年,学校获贵州省医学领域首个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2年“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利用”研究成果获贵州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果”奖项及2022年度贵州省最高科技奖。

狠抓科研工作的提质增效。坚持以科研精品意识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抓手,三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余项;连续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位列第六。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学校将实施高水平科技支撑工程,建立重大项目培育机制。围绕国家和贵州省战略需求及医学重大科学问题,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积极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贵州省重点科技项目,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教融合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利用好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协作等各类协作机制,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发挥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方面特色优势,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


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载体 

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对于我们推动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做好新时代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2008年以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在贵州连续成功举办16届,成为贵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和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扩大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朋友圈”,助力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遵义医科大学承办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届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

品牌项目提升国际影响力,厚植区域协同发展沃土。自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以来,学校连续16年参加了交流周各项活动并多次主办开幕期和全年期活动,成功举办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东盟护理教育共同体——护理与健康论坛、“汉语桥”——“诗琳通公主杯”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演讲大赛和来华留学生中文征文大赛品牌项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22、2023年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龚旗煌、骆清铭、王松灵、李兰娟、李校堃、赵铱民院士出席论坛并带来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学术报告,对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推动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托教育交流周平台,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交流周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并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2023年开始招生。学校先后与意大利维罗纳大学、法国居里研究所、日本大阪齿科大学等国(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近五年,共选派150余名教职工赴美、英、德、澳等24个国家进行访学和交流;至今已培养300余名来自东盟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将始终以积极、包容、共赢的态度努力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交流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和经验,深入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和方法,努力打造“立足东盟,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以国际化为抓手,大力推进与国(境)外高校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努力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遵医力量。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之所期、国之所系、民之所愿。遵义医科大学将紧扣贵州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以增博扩硕为核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开创新的“黄金十年”,争当新的“黄金一代”,不断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努力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书写遵医实践新篇章!


信息来源 | 贵州日报
编辑 | 龚喜
审核 | 杨清玉、李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