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郁,融合共创”讨论会【下半场】嘉宾发言分享
点击上方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关注我们
10月25日,在尚善成立9周年之际举办的“联合抗郁,融合共创”讨论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公益慈善组织、民间组织等心理领域相关的领导、专家、公益人、社会工作者汇聚一堂,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抑郁症防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及观点,分享了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数据。
26日,尚善公众号已经推出了上半场嘉宾发言摘要→(点击阅读)。今天,我们继续推出本次讨论会下半场讨论环节中其他嘉宾的发言摘录,将更多“干货”分享给大家!
↓下半场嘉宾发言摘要↓
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培训中心副主任 蔡建华
整个社会现在对抑郁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我觉得我们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一是大家要了解抑郁症。二是要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三是怎么去帮助他们疏解他们的情绪。普及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要进一步的去推动相关的政策,因为现在“双减”的政策结果应该是明显,但是单单一个“双减”在我的心里也许还不够,也许后边很快应该有像高考这样的政策,到底往哪个方向走,要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也许这个情况会好一点。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周晓林(尚善理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主任 周仁来(尚善理事)
9月21号北医六院黄悦勤教授的课题组发布了到目前为止全国最权威的一个精神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第一个是现在成年人的抑郁障碍6.8%,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大概是接近一个亿,是成人,不是全体人口。再加上我们现在真正接受过一次精神卫生服务的只有9.5%,而完全接受到并有效果的只有0.5%。现在这么多的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做了这么多的工作,通过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帮助也解决了很多问题。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各位社会组织是功不可没的。
我自己近些年做情绪这块也做的非常多,对情绪这一块还是了解了不少的东西,我们也是想做一些工作,包括近些年也开发了一些产品。只有我们在这方面开发出比较好的方法,再通过公益组织把它大规模宣传和推广,这样才能普及更多的人。我也反过来说,正因为有这些第一线公益组织,你们能够接触第一线的这些人,其实能够给做研究的提供非常好的反馈。所以我们今后如果能够密切合作的话,我觉得我们这种循环会越来越缩短。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 马凤芝
世界卫生组织从1948年成立之初就对健康有了定义,它叫做身体无病痛,心理安好,后边还有一句叫做社会关系的完善。在200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也成立一个叫做社会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我是社会工作者、教育者,所以我也在研究健康社会工作这件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发现健康不是所谓医疗技术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不是疾病治病的问题,是由社会决定的。
从社会的趋向来看这个问题。源头干预,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源头进行干预。我们要回到人的身心发展方面,从社会系统介入。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 史光远
当前,学生对心理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以前是培养学生主动求助的意识,现在学生主动求助的意识强了,咨询预约很火爆。因此我们一方面在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心理服务资源,例如团体辅导、讲座、线上自助资源等,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学校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给学生提供支持。
学生的心理工作不仅是一个心理中心的工作,还是学校各部门协同努力的工作;学生的心理工作也不是单纯的学校工作,它应该是一个社会各界同向同行的工作。
过去一年,尚善为我们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抑郁症科普宣传材料,也广泛宣传了尚善健心小程序。未来,我们期待尚善健心进校园的计划能够进一步落实,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心理服务资源,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
北师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 宋振韶
要想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一定要先把“人”这个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根本概念界定清楚。中国文化很早就把“人”是什么讲得很清楚,“单立人加一个二”,指的就是仁,“仁者人也”。所以,人的健康、健全发展,离不开人与人的互动。为促进一个人的健康、健全的发展,我觉得塑造和谐的家庭、友好型的学校、理性平和的社会,这三个环境更加的重要。
中国文化的价值在这三个方面非常有价值。我自己也是非常受益于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智慧。我希望能够在中小学教育中,系统且科学地普及中国文化,让学生在行为、思想上、人生哲学方面,都能得到中国文化的浸润,长大后,能够处理好与人、与事、与物、与境的关系,当然,根本的前提是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倪子君
我们主要在做的叫“积极心理学”,它是从人的积极情绪和人的积极品质去挖掘人们内在的一种力量,之后去探讨人为什么更幸福,人怎样可以更幸福。抑郁症治好了还会复发的原因,就是他还没有幸福的力量。
所以人们会有一种意识,会觉得抑郁症怎么都是治不好的,其实不是,它是可以治好的,但是你内心积极力量同时要起来。就像一个出过院的病人还会再得病,是因为他身体不够强壮,一样的道理。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的免疫系统,他研究的为什么人可以更幸福?是因为很多人痛苦的时候追求的是快乐,但是我们发现快乐是积极情绪,它是幸福的一个因素,但是有它是不足够的,需要另外的其他因素。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是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里边,第二,你要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中脉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伍华
我现在所在的基金会,是专门给乡村学校捐建学校卫生室,目标是捐建两千所学校,现在已经捐建了1051所。因为我曾任尚善第一任秘书长,对心理健康比较关注,所以去学校走访和调研的时候都会看一下他们有没有心理咨询室,问一下你们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怎么样?结果一聊起这个话题,主要谈的就是心理健康。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考虑,一方面把我们已经捐建的一千多个学校的卫生室,把学校的网络、学校的资源开放出来,欢迎各种心理健康的社会组织来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在考虑我们朝阳计划下一步战略当中,不只是捐建这样的卫生室了,而是捐建一个综合性的学校健康中心,把身心健康都考虑进去。
壹基金联合公益部门总监 任少鹏
壹基金从2011年开始设立的一个项目,叫“海洋天堂”。因为2008年做行业支持的时候,结识了很多国内一线的救助家长们成立的公益机构,相当于是抑郁症相关的家长、在心智障碍那边有自闭症的家长成立的机构。直到2010年有一个契机,李连杰先生零片酬参加了“海洋天堂”电影的录制,2010年跟家长们一起讨论,基于需求设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发起“海洋天堂”计划。
前三年只做了一件事,在做大规模所谓的康复补贴的补助,建立了几个协助的网络,也都是我们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国内四个区域性的社会组织网络,每一个机构都可以领取救助基金,给自闭症孩子家庭发600到800的爱心券。经过三年大范围的推广以后,政府也看到了,是符合政府兜底性行为,而且确实可以规模化的操作,所以后来残联出了康复补贴的政策,我们之后开始把很多业务的方向转移到社会倡导和家长组织的支持。
北京安定医院医患办主任 赵猛
安定医院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的卫生机构,我们也是为广大的患者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健康相关的服务。尚善基金会也是多年来一直关注精神健康,致力于抑郁症防治的公益社会服务。从我们以前合作的安心计划,到现在的彩虹康复志愿项目。这个项目招募了康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依托我们康复科的技术资源,让他们进行一些志愿服务的活动,在活动当中不光使他们自己得到了提升,也促进了他们的康复和社会的融合。同时,通过志愿服务也为其他的患友提供了帮助。彩虹行动现在一直在开展,也切实感到了很有意义,包括很多的患者给我们的反馈非常好。
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在精神障碍的防治方面光靠医生、护士远远不够,更多的还需要康复师、心理师、社工、志愿者、公益组织、政府部门等,多部门配合共同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患者的康复。
啊哈娱乐COO 赵嘉宁
作为国产动漫第一品牌,常年稳居豆瓣、B站、爱奇艺、优酷榜首,拥有数千万粉丝。现在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以儿童青少年视角开展抑郁症防治科普,用儿童青少年听得懂的语言和儿童青少年喜欢看的动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会跑APP创始人 徐卫华
我曾经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也是一个跨界的典型代表,我是清华电子系毕业的,原来从没想过从事这个领域。我自己是个程序员,也是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当然现在也经常在电视上、在学校做一些抑郁防治教育方面的科普工作。
我们在想有没有办法把关于情绪这么不确定的事情,用程序和算法来表达?今天我们的体重、睡眠、心率、运动、饮食等方面都可以数据化体现健康状况,我这五年的时间写了140多万的代码,发现情绪基本上是可以用算法来表达和预测的。
北京爱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刘苏梅
今天过来真的是来学习的,我记了两页的笔记,觉得好像大家提到的每个点都是我们在做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民间的,是北京市民非组织。
大家刚刚说到的陪伴、互助,我这里真的有特别专业的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真的愿意贡献专业的力量。
一休治郁社区创始人 袁勇
我是9岁被毁容,也是重度抑郁,9岁的时候抑郁过。后面在我读研究生期间经历了三重打击以后又再次抑郁了,毕业以后在美团工作,一直在互联网做产品和设计工作,现在自己在创业。
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也经历了父亲的病逝,也探索了人生的意义。我做了几十次手术,包括鼻子都是取的肋骨。我觉得人可能是带有一定的使命而来,我做一休治郁社区也是想这样,用我的经历去鼓舞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朋友走出抑郁。用我的互联网知识,打造抑郁症防治的互联网平台,去连接和帮助更多抑郁症的朋友。
上海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心理咨询师 肖明
历9弥新,启10致远 | 尚善9周年“联合抗郁,融合共创”讨论会在京举行
历9弥新,启10致远 | 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9周年致敬庆典圆满举办
2021精神健康宣传月
各类丰富的抗郁疗愈活动▼等你来参与▼
健心跑
“健心跑 run for life”是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于2021年3月30日发起并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际双相障碍学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号召大众通过健行/跑步锻炼身心,促进抑郁症防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