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政法工作综述
中央政法委
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直接关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法工作,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切接见政法干警代表,多次出席政法系统召开的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政法工作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任务、总体思路、重点工作,为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12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代表。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奋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之治”成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加强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聚焦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提高维护能力、确保维护效果。坚持上下联动、一体推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大清理力度,坚决肃清周永康、孙力军等人流毒影响,坚决清除政治隐患,政法系统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聚焦科学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政法系统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从中央到县区层层举办学习研讨班,树牢了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的思想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举办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及全面依法治国进修班,筹办全国政法系统“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创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助推培育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聚焦完善制度机制,制定《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形式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党领导政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全完善政治督察、综治督导、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机制,坚决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 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政法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有效防范化解处置各类政治安全风险,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乱象和快速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有力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这是平安中国的首要标志。面对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坚定维护了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面对全球恐怖活动多发高发的大环境,有力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实现了反恐怖斗争形势根本性好转。面对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推动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推动香港局势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面对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资源力量,有效防范应对相关安全和法律风险,加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坚决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施行以来,香港社会恢复稳定,市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香港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图为旺角街头灯柱上悬挂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彩旗。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职责,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凸显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政法机关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始终没有变。政法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发挥好法治的经济增长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春雷”行动,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研究制定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律规制措施,引导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依法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完善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推出安商惠企的便利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家依法经营、放手发展。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坚持法治先行、保障同步,用法治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在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执法司法协同、完善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对接发展所需。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实力度,完善居住证制度,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法治乡村建设力度,把法治元素更好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法治亮色。 围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政法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加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等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让执法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推动民法典深入贯彻实施,加强涉及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执法司法工作。严厉打击涉及社会保障、疫情防控、救灾防汛、扶贫救助资金的违法犯罪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办”,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政法公共服务。
为方便居住在高山峡谷里的农村群众,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和同事们一起背着国徽巡回办案。每年足迹遍及50多个村镇,行程近万公里。图为邓兴背着国徽与同事们跨过怒江。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始终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续写新篇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政法系统忠实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分类指导和经验交流,推动社会治理在市域整体统筹、工作举措在市域精准落地、重大风险在市域有效化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动态排查、防范化解,推动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督查和“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2018年至2020年,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的涉黑组织是前10年总和的1.28倍,社会治安秩序明显改善,基层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明显好转,成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 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特别是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和行业监管责任。2021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62%,在青年群体作为中国人感到最自豪的事项中,“社会安全稳定”居于首位;全球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2021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中国排名在第二位,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市民在泉城广场参观山东省济南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2020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始终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稳步提升
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解政法工作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政法系统统筹推进政法机构改革、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法各单位改革,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更加优化,跨军地改革高效有序完成,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 坚持问题导向,以每年召开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为抓手,逐一推进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改革、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持续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推进审判重心下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法院收案出现增幅放缓甚至下降势头。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超过85%。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改革,坚决防止“提钱出狱”“纸面服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与科技企业联合,按照具体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法院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图为工作人员在演示VR全景线上诉讼服务大厅。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始终把建设过硬队伍作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政法队伍形象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自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全国政法机关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试点先行、自下而上,分市县、中央和省级两批次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确立“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掀起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近300万政法干警接受了革命性锻造。通过集中开展教育整顿,有力推动了政法系统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整顿是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后,我们党领导实施的又一项扬正气、聚警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世纪征程,波澜壮阔;千秋伟业,浩荡前行。全国政法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2022年第6期《党建》杂志
监制:张振明
责编:刘文韬 王仁锋
编辑:陈 蓉
制作: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