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生论谈丨重视“健身去哪儿”

李海楠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0-14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近日,五部门共同发文求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何提升。不久的将来,困扰民众“去哪儿健身”的烦恼或迎刃而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全民健身,顾名思义就是促进全体民众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这背后折射出了对健身场地设施的巨大需求。为此,须从国家层面加以谋划提供更多抓手,包括明确清晰的任务部署、推进目标和政策路径。


  《方案》提出,到2025年,与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届时,我国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至少建有一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馆,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也将得到补齐,行政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进一步优化提升,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等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大幅增加。


  为此,《方案》围绕扩大健身设施增量、提升健身设施质量、用好健身设施存量,提升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和综合使用效益等主要内容,力求在夯实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基础、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实现质量提升、服务提升、效益提升。


  正所谓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从国家层面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形成支持、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必要氛围,以期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共同奠定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根基,无疑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正要求必须力促全民健身融入国家全方面发展战略。


  聚焦体育场所设施建设,除政策积极引导外,还有必要进一步激发经济要素的投入热情。这就必须准确把握全民健身“经济投入产出和公共服务提升”统一体的本质属性。强调从经济学视角审视全民健身需求,围绕提供包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内的多目标一并推进。


  这一过程,势必会带动相关联的全民健身产业发展,从而激活体育产业和扩大内需以及培育新增长点的巨大潜能。要知道,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即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体育消费的机会也就越多。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决定体育的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从这点看,全民健身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旦全民健身基础得以持续壮大,其对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牵引作用也将得以放大。


  随时、随地,可达、可用的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全国大小城镇各角落的壮丽景象指日可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虚拟数字人主持的这场经济论坛说了什么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绍兴举行

●喜报!中国经济时报2件作品分获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一、二等奖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经济媒体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