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成渝双城经济圈:从全面提速到乘势跃升

庄冠蓉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0-13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庄冠蓉



  6月26日,重庆璧山区,高温天气,川渝党政联席会议与会人员对成渝双城经济圈有关企业和项目进行了3个小时的考察,并举行第七次联席会议。会上,四川省委书记王晓辉、省长黄强都提到“乘势跃升”。黄强说,今年以来,川渝合力推动国家《规划纲要》和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呈现从“全面提速”到“乘势跃升”的良好态势:联合出台100多个政策文件,联手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联动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地,联袂共建科技创新中心,联力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联心搭建同城化便民服务平台,联防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重庆市市长胡衡华说,今年以来,重庆坚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围绕“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部署实施“十项行动”,形成了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态势。一是聚焦双城引领、双圈互动,推进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推动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川渝合作新格局。二是聚焦互联互通、高效协同,构建高铁和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航空枢纽网、能源水利网,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三是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五是聚焦同城化、便利化,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城乡融合互促互进,合力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会议提供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半年大事记可以发现,川渝两地党政联动了,两地人大、政协联动了,各相关政府部门也联动了,呈现前所未有的心齐气顺局面。


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双核联动不断加强。第一批34个双核联动联建合作项目(事项)和2023年29项重点任务正在加快实施,跨境公路运输联盟、国际班列海外仓、生物医药产业、成渝金融法院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合作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成渝中部地区发展加快推进。重庆支持渝西八区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四川明确川中四市发展定位。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遂潼“一卡通一码通”平台率先启用,“资足常乐”地域文化标识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加快推进。


摄影/庄冠蓉


  两翼协同发展日益深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并由两省市办公厅印发实施。三峡综合物流枢纽、川渝高竹新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渝东北川东北特色高效农业生态经济走廊、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合江·江津(珞璜)等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基础设施网络织密建强


  成渝双城经济圈,基础设施网络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成渝中线、成达万、渝西、渝万等高铁提速建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昆高铁进度过半,重庆新开工市域铁路中心城区至永川线;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推进;建成及在建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1个。稳定开行嘉陵江干支联运集装箱班轮,乌江白马、涪江双江等航电枢纽加速推进,川渝共建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加快建设,铁公水联运枢纽港口体系基本成型。


  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三坝水库、藻渡水库开工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建设。


  能源保障持续强化。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外电入川渝项目加快推进,共同完善应对能源短缺、极端天气、突发事件保供方案。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双城融合能否结出果子关键在产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两省市与工信部签订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开展关键环节“备份”等6个事项纳入部省(市)合作协议202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重庆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万亿级主导产业发展。四川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着力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万亿级产业。遴选自贡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5个园区为第二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加快搭建川渝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平台,推动成立双城经济圈智能输配电装备制造产教联盟。加快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截至5月底,建成加氢站6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运营235辆,建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40个、快充桩611个、换电站7个。


  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重庆、成都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累计开立个人钱包3810万个,对公钱包234.8万个。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作用,首批子基金落地规模超过60亿元。加快推动成渝金融市场一体化,构建两地一体化的企业上市、发债服务体系。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重庆巴南、四川绵阳入选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成都、自贡、沙坪坝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冷链物流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加强两地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入评估验收阶段,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加快推进,布局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若干城市内部数据中心。重庆落实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工作要求,按“1361”整体构架加快推动数字变革。联合发布数字赋能先进制造城市机会清单,设立成渝数字经济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44个,注册量超过200亿个,累计解析量超160亿次,接入企业节点2.2万余家。


  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川渝共建西南地区“国家粮仓”专项工作具体措施》,泸永江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明月山粮油(糯稻)产业园加快建设。持续推进大足·安岳、荣昌·隆昌、梁平·开江三个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在大足、潼南、资阳等试点推进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上半年,两省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4.6万亩,预计生猪出栏4181万头。


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方案中,最被两地期待的科创中心建设。


  创新空间格局逐步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委联合两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科技部批准新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10个,支持实施国家各类研发项目3000余项、经费37.13亿元。联合编制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集中启动。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和金凤实验室启动运行。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等6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两省市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新增1个能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15项,资金超过1亿元。发布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研发国内首台光电混合计算原型验证机、全球首款光磁一体化手术导航医疗器械。取得抗肿瘤靶化学新药等重大成果。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3万余台(套),总价值超过120亿元。探索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新模式,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中新(重庆)超算中心等创新数据和算力相互开放共享,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区域内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开放共享。


  创新生态日益完善。重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四川深入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三大行动”,两省市科技型企业超6.0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加快建设川渝两地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开展川渝协作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鼓励职务科技成果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川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200亿元。“重庆英才服务卡”“天府英才卡”6项服务内容对等互认。


  重庆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当作工作“总牵引”,四川将之看作“动力源”。两地半年的累累硕果,只能择要简述之。在川渝党政第七次联系会议上,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说,抓好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把握好“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与时俱进推动川渝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迭代升级,优化党政联席会议等设置,建立政策需求、议定事项、工作成果“三张清单”,更加有力推动各项任务闭环落实。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达沃斯:让企业家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解读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特别报道丨河北高速集团:布产业新局全面推动效益国企建设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