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山窑与唐山瓷器(第4讲:唐山地区出土的历代陶瓷器—新石器时代陶器——共34讲)

2014-04-27 古道瓷帝 瓷讯

唐山地区有悠久的陶瓷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地方色彩浓郁的制陶文化。唐山地处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汇熔融的地带,受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其陶器在造型、品种等方面亦有其地方特色。在唐山地区的迁西、西寨和大城山公园等20多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过大量种类繁多、粗狂舒朗、实用美观、地方特色明显的陶器。从这些陶陶盆器遗物及相关遗迹遗存中可以证实:唐山地区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是一处相对独立的陶器生产地域。

唐山大城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盆


1955年,河北省文化局组织人力,对唐山市区大城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小平底罐和豆、鼎、碗等器物,有器盖、谬和器足,还有薄如蛋壳的黑陶片和白陶片。这些出土的陶器及其碎片,除磨光素表面的以外,以常见的绳纹、篮纹、附加堆纹为多,按照这些陶器的质料和火候的差异,可分为六种:

(1)泥质灰陶系:这一系的陶片数量最多,火候相当高,陶土经过淘洗,器形有罐、碗、豆、圈足盘、网坠、纺轮等。

(2)泥质红陶系:数量很少,有的火候略低,器形有盆、碗、陶珠等。

(3)细泥黑陶系:泥质较细,内外纯黑,火候高,陶质硬,外表多磨光。蛋壳黑陶数量很多,它们的厚度在0.07一0.2厘米之间。器形有罐、豆、盂、钵、杯等。

(4)细泥白陶系:见残片6块,泥质细,色纯白,有的外皮略带浅灰或浅褐色,有的内面带粉红色,厚度均在0.5厘米左右。器形可辨的,只有篡足一件。

(5)夹砂灰陶系:为数量较多的一种。火候略低,器形有罐、晶、网坠等。

(6)夹砂红陶系:数量很少。器形有瓢、颤、碗、盂等。与迁西县境内的西寨和迁安市境内的安新庄两处遗址出土的陶器有所不同,出现了手制陶和轮制陶并存的现象,轮制居多,尤其是一些泥质灰陶和黑陶特别明显。烧制的火候较高,品种较多,质量较好,反映出陶器的生产,到这时已有很大进步。

1976年和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对迁安市东北部6公里的安新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进行了征集和发掘,得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101件,器种有钵、罐、碗、篡、盒、盘、盂、盅等,有泥质红陶、灰陶、黑陶和夹砂红陶、灰陶、黑陶。这些泥质红陶中个别颜色不纯,呈橙红、棕红或褐色。黑陶很少,但胎薄质细,内外纯黑,器表磨光,制作得非常精致。夹砂陶则大多数陶质疏松,火候不高,色泽不正。这些陶器多采用刻划、按压、锥刺和附加的方法,饰以各种花纹达几十种。纹饰精细是这些陶器的特点。此外,还采集了大量的彩陶碎

片,均为储红彩,大多数直接画在泥质红陶、钵、罐、盆和夹砂红陶罐的腹部和口沿上。引人注日的是,这些彩陶在彩绘花纹间,再用尖状器刻划直线纹,这种刻划与彩绘相结合的方法非常少见。安新庄遗址出土的陶器均为手制,历史久远。该遗址地处我国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地带,既有红山文化的因素,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唐山迁安安新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指甲纹筒形罐


1978年,河北省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滦县棒子镇郎石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制陶工具—陶拍,说明这一地区可能有制陶作坊存在。

唐山滦县棒子镇郎石台新石器时代遗址陶拍


198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西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迁西县二拨子乡西寨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出土了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200余件,均为手制,属早期陶器制品。这些陶器外表多不纯正,绝大多数表面满施压印或刻印的各种纹饰。在这一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处陶器堆积,大量的大、中、小陶器套放在一起,器类最多的是筒形罐,还有红顶钵、碗、盂、杯等。这些陶器,均无使用过的痕迹。质地疏松、粗糙。

唐山迁西县西寨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钵和粗划纹筒形罐


陶器的布局是,中间堆置筒形罐十多件,四周放置有钵、碗、孟等器物,形成了直径约一米多的圆形堆积。显然,这些陶器是人们有意识地堆放在这里的,推测是当时人们进行祭祀活动的遗迹。1981年河北省文物管理所,对唐山市古冶区北寺村商

代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铜器,其中古冶区北寺村有由窑膛、窑算、火膛、火门四部分组成的圆形竖穴式陶商代遗址陶昌窑两个。陶窑火膛底部残存0.1米厚的红烧土和厚达0.27米的草木灰烬并夹杂着许多木炭、炭屑及陶器残片。这一遗址出土的陶器及碎片以夹砂陶为主,由于火候不足,色泽多不纯正、制作粗糙。红陶或赤陶一般质料较细,火候较高,制作比较精细,有的还含有云母碎屑。出土的陶器除磨光素面外,一般用拍印、按压、刻划、锥刺、附加的方法饰以绳纹、划修、圆窝、三角、花边和锁链状堆纹等修饰。制作工艺主要为手制,兼用轮制和磨制。大多

采用泥条盘筑法。造型以三足器、平底器居多,圈足器很少。器形以扁、盆、

瓮和纺轮为主,并有少量的鼎、颤、豆、钵、盅、碗、盘等。

唐山古冶区北寺村商代遗址陶鬲


唐山市境内出土的这些陶器,可以证实: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唐山先民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开始结束流徙不定的狩猎生活,依山傍水、繁衍生息,聚族而居,过起了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他们为盛、煮食物所需开始生产陶器,并逐步改进制陶技艺,提高陶器质量,增添器型种类。

根据对唐山境内出土陶器的质料、器型、装饰、制作工艺、制陶工具等分析,唐山陶器的生产应该始于新石器时代。原因有四:

<l)新石器时代的唐山,地处我国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此时期的陶器,除与邻近的河北平原龙山遗存和山东龙山文化、东北红山文化等的陶器,有许多类似之处外,还带有明显的唐山地方特色。从陶器的品种、纹饰和彩绘风格等方面来看,红山文化的纹饰清秀细密,唐山陶器则粗犷疏朗,指甲纹、几何形纹样更是独具特色。红山

文化彩绘有黑、红、紫三种颜色,唐山陶器的彩绘,全为红彩和褐红彩,没有黑彩。在品种上,与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基本相似,但发现了别具一格的夹砂直腹陶罐和磨光黑陶、圈足器。以唐山大城山遗址为例,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的灰陶为主,其次是泥质黑陶。器表以素面和磨光为主,纹饰主要是绳纹和篮纹。器形以平底器占多数,主要是各种类

型的罐和瓮,流行子口和横耳。“大城山遗址陶器群特征兼具河北平原龙山遗存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同时更具自身独有的特色。”以上这些材料证实,新石器时代的唐山,己经是一处有别于其它陶器产区,相对独立的陶器生产地域了。

<2)唐山境内,虽然尚未发现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烧制陶器的窑炉,但发现了制陶工具,出土了生产陶器所用的原料。据此可以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唐山,就有了陶器烧制。纵观陶器的生产发展史,没有出土窑炉,并不能否定这些陶器产自唐山。因为唐山出土的早期陶器,火候都很低,烧制这类陶器的窑炉,是极其简陋的,甚至可以不用窑炉。再者,考古发掘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尚未发现新石器时代

的窑炉,并不能断定根本没有这一时代的窑炉存在。

早期窑炉示意图


(3)唐山市古冶区北寺商代遗址、丰润县东欢沱战国时代遗址,发掘出土了烧制陶器的窑炉、大量陶器及碎片,它们在质料、器形、纹饰、制作工艺诸方面,都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相似,反映出明显的承袭、发展关系。

<4>根据目前出土的陶器特点,可以断定,这些陶器是唐山的先民,借鉴周边地区的制陶技艺,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的生活必需品。


编辑:唐山 刘英华 1883333639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