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瓷厂破产15周年祭
在淄川城区西南部八公里,昆仑山东麓、孝妇河西岸的昆仑镇北郊,曾有一处存续达44年之久、在山东乃至中国陶瓷界享有盛誉、在山东近代陶瓷发展史上创立赫赫功绩的大型国营日用陶瓷出口骨干企业——山东淄博瓷厂。
淄博瓷厂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利用国营山东窑业厂(即山东耐火材料厂)闲置电瓷设备与淄博昆仑硫磺厂厂地及建筑物,经山东省工业厅批准,淄博市投资建立的山东第一个日用细瓷专厂。1954年8月开工建设。始称淄博瓷窑厂。1962年5月,将淄博卫生瓷厂、博山陶瓷厂细瓷车间、淄博电瓷厂并入该厂。1957年2月更名为山东淄博瓷厂。建厂以来,逐步以其先进的设施、完备的工艺流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雅的生产环境吸引了许多身怀绝技的陶瓷工艺高手,大批陶瓷人才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孕育繁衍出了无数陶瓷工业传奇。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辉煌和风雨征程后, 于1999年7月宣布破产。淄博瓷厂在存续其间,凭着对祖国、对陶瓷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瞬间,为山东陶瓷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她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山东乃至中国陶瓷历史进程中珍贵的片段和精彩的剪影,是需要珍藏和总结的。今年6月,是淄博瓷厂破产15周年祭日。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去了解淄博瓷厂的历史,追寻它的辉煌与荣耀、兴衰和起伏。
曾经辉煌的历程
淄博瓷厂于1955年4月建成投产,当时全部投资31.44万元。有职工165人,方窑2座。主要产品为5寸普瓷碗,另有少量盘、杯、茶具和电用绝缘子“296”瓷柱等,年产量132万件。同年,日用细瓷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当年生产苏式碗23.5万件出口苏联,系山东日用细瓷第一次出口。60年代,平均每年出口716.9万件。进入70年代,该厂加强试验研究机构,重视新产品开犮,生产已全部应用滾压成型、链式干燥、重油烧成、辊道烤花等新技术。1974年试验成功滑石质乳白瓷、鲁青瓷。1976年又利用当地储量丰富的焦宝石为主要原料试制成功精炻器“昆仑”牌色瓷,开创中国北方瓷区利用新材料制瓷的先河。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了以茶具、餐具为主的成套瓷生产。1979年,“昆仑”牌色瓷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称号,翌年又获国家银质奖。80年代以来,试制成功以骨粉为原料的骨瓷和以石英为主要原料的金光瓷(高石英质瓷),形成批量生产,被选为国家用瓷。淄博瓷厂先后有二种产品(“昆仑”牌色瓷、“山川”牌刻瓷)4次获国家银质奖,鲁青瓷、刻瓷获国际博览会金奖,4种产品获省、部优质产品证书,6种产品获山东省一轻厅优良、名牌产品称号。建厂以来先后完成了30多项重大革新改造项目。其中原料湿式碾碎工艺、泥料管道输送连续化生产工艺、双刀自动成型、滚压成型、偱环干燥联动生产线、气流快速干燥、薄壁匣钵、蒸压石膏真空处理工艺、离心注浆、真空注浆等,均具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70年代以后,又从日本和英国引进原料加工、成型、施釉、彩饰等先进设备63台,成为全国日用陶瓷行业技术最为先进的出口瓷生产骨干企业。80年代后,该厂利用外资先后创办淄博瓷器有限公司、中国强化瓷器有限公司等四家合资、合作企业。1988年8月,对亏损企业淄博洪山陶瓷厂实行兼并,成立淄博瓷厂洪山分厂。淄博瓷厂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及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多万美元。1977年以来,该厂曾荣获全国外商投资“双优”(出口创汇创优,税前利润创优)企业、轻工业部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庆式企业等荣誉称号。
淄博瓷厂系国营大型(二)类企业,中国出口陶瓷骨干企业。曾经是行政正县级单位级别。经历了市属-省属-市属-区属的过程。
淄博瓷厂曾长期作为淄博市对外窗口单位,接待过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大批外国客人。
淄博瓷厂曾经拥有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手工彩绘艺人,他们为我国的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呕心呖血地培养出了大量直到现在还在业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陶瓷工艺美术人材。也给社会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珍品。著名老艺人李左泉、姜庸夫、梁文煥、毕恒远、毕茂远、高良奇等人已经谢世。当时的年轻艺人如张明文、李梓源、马林、罗晓东、盛庆隆、崔思烈、吕则泉、赖维成、董善习、王一君、孙兆宝、李秋峰、吕泉等人,现在都已是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或陶瓷艺术大师。他们创作的许多艺术陶瓷精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做国礼馈赠给国际友人。
1993年,淄博瓷厂有职工29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4人。固定资产原值5185万元,拥有原料加工设备267台,成型设备145台,烧成隧道窑7条,烤花辊道窑3条。日用陶瓷年生产能力5212万件,实际完成3052万件,其中出口1821万件。产值4250万元,创利税284万元,出口创汇520.6万美元。全厂占地面积282051平方米,建筑面积132683平方米。
芳留后世的陶瓷产品
淄博瓷厂的陶瓷产品,按其用途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设陶瓷、特种用途陶瓷三大类。按其材质主要分为细瓷器、精细瓷器和炻器。门类齐全,品种丰富。
一.细瓷
细瓷是在普通瓷生产基础上,选用上好原料,经过细致加工制成的瓷质细腻、釉面光润、透明度较好的一类瓷器。因适销国外市场,故又称出口瓷。生产工艺要求较严,产品要用氧化焰在1250-1280摄氏度下烧成。其装饰讲究,除建厂初期用流水作业手彩“沫花”外,后来多用釉上贴花,以亮金水、铂(钯)金水画金边。较高级的产品采用手工彩绘描金、腐蚀金、色釉开窗和开光描金、釉下丝网印花等方法。1957年在山东率先生产,由青岛土产进出口公司组织出口。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生产首批国家用瓷。1960年产量达到1500万件,其中出口741万件。
淄博瓷厂所生产的细瓷分白釉瓷和高温颜色釉瓷两大类。60年代前只生产白釉瓷,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后期开始发展高温颜色釉瓷,成为国内颜色釉瓷研制最多的厂家之一。80年代后,产品主要有各种杯、碟、盘、碗、成套茶具、咖啡具、中西餐具、酒具等上百个品种,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所生产的 “山青”茶具、“友谊”餐具、“山泉”酒具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广负盛誉,久产不衰。特别是黄色釉、饰贴花梅花图案的“山青”茶具和滑石瓷手绘金鱼“山花”茶具,极受社会普通大众欢迎,长期供不应求。本厂职工需要发“壶票”购买,其他人购买则需厂领导特批。当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经销商纷纷上门订货,经常有汽车通宵达旦到仓库催货。宾馆、饭店均以用上淄博瓷厂生产的瓷器招待来宾为荣,淄博人则更以淄博瓷厂瓷器馈赠亲朋而骄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乌金釉瓷:乌金釉是我国名贵的传统色釉之一,由于历史上乌金釉是用景德镇独产的一种乌金土配制而成,故名。它是黑釉中最莹亮的一种。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亲手参与工艺制作,仿制成功乌金釉。后来工艺失传。上世纪70至80年代,淄博瓷厂以铁、钴、铬为着色剂研制创烧成功,是经高温还原焰煅烧出的色黑如漆,色度、亮度空前的纯黑釉。乌金釉同一般黑釉的区别除铁成份外,还含有锰、钴等元素。乌金釉质地细腻,釉面净亮如镜,是黑釉中极为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光润透亮、华丽堂皇的名贵色釉。淄博瓷厂所生产的乌金釉描金绘画茶具、盖杯和5头文具,采用的是最负胜名的乌金加黄金装饰,由于生产时间短,产品不是很多。
淄博瓷厂还曾短时间生产过少量青花瓷器,所用技术和绘料全部由景德镇引入。60年代后期用氧化锆和珠明料自行配制绘料。其手工绘制过程分起稿、勾线、分水(渲染填色)、施釉、烧成等工序。装饰纹样以图案为主,间有没骨山水、花鸟等。产品烧成后色白花青,幽靓雅致,装饰纹样生动,民族风格浓郁。20世纪70年代初,科研人员林济生、高良奇等人研制成功釉下青花贴花纸,并用此花纸为省政府南郊宾馆生产“大明湖” 图案青花餐、茶具1万余件套,名噪一时。此产品曾长期作为保留产品。
二.精细瓷器
精细瓷器又称高级细瓷。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仅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少数地区生产。1972年,淄博瓷厂开始研制。80年代后期,先后研制成功并投产了滑石质瓷、高石英质瓷和骨质瓷,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独步一时。其中,滑石质瓷、高石英质瓷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从而结束了中国名窑、名瓷出南方的历史。
(一)滑石瓷
是以滑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一种精细瓷器。当时国际上只有日本等少数国家生产。国内为淄博瓷厂首创。该瓷研制始于1972年。受本厂生产滑石质高频瓷的启发,于是年采用高频瓷泥料以热压注浆法试制出中国首件滑石质瓷盖杯。同年10月,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首次接受定货,为香港客户生产200套9头滑石瓷酒具。至1977年,与多家陶瓷生产单位合作,终于研制成功滑石含量占70-80%的日用滑石瓷,为中国陶瓷工业增加了一种新的瓷质类型。滑石质瓷质地细腻,半透明度高,釉面光润柔和,机械强度好。根据工艺不同,主要有乳白瓷、鲁青瓷二种产品。
1 乳白瓷 曾名“透明玉瓷”。系在滑石质胎上施以乳白釉,采用还原焰一次烧成。产品胎薄轻巧,如脂似玉,白中泛青,适合多种装饰方法,尤以采用本厂创产的边花、团花、朵花等各式画面的釉下丝网印刷花纸最为鲜亮明澈,美观别致。此种花纸是用压漏法生产,颜料厚薄一致。贴花步骤是先在釉坯的装饰部位,用笔蘸清水润湿,然后将花纸贴上,再在花纸上面均匀刷一层清水,使之紧贴坯体,须臾,慢慢将底纸揭去,图案就留在了坯上,再喷一层薄釉,入窑烧成。特别适合制作高档日用细瓷和美术陈设瓷。1993年,年生产140万件。
2 鲁青瓷 系在滑石质瓷胎上施含铁、钡、长石的鲁青釉,色泽青中带粉,淡雅浑厚。釉面光润,晶莹翠嫩,既有中国传统青瓷的特色,又有莹绿明快的独到之处。一经问世,便以其庄重素雅的品格惊艳世界,成为当代瓷苑一绝。鲁青釉是一种适合滑石瓷质的高温青釉,其成分组成突破了中国传统青釉的范围,形成国内独一无二的长石-滑石-碳酸钡青釉。由淄博瓷厂发明并开始独家生产,因由山东地区独创,故名“鲁青瓷”。该瓷生产工艺极为严格,需挂釉二至三遍,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刻瓷等多种装饰。以用釉下白色丝网印刷花纸效果最佳,具有画面线条纤秀,粉润柔和的特点。产品有各种餐具、茶具、酒具、文具、挂盘、雕塑及其它工艺美术瓷,胎薄轻巧,质地温婉浸润,色彩素净天华,宛如美玉。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该瓷除在厂研究所试验室生产外,也曾在车间专用小窑炉进行过批量生产,成品率只有十分之三,需要多个熟练工紧密配合,在还原焰气氛中三次烧成。1979年9月 ,七十三岁高龄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参观淄博瓷厂鲁青瓷时,伫立良久,为之惊讶和赞赏,随以把笔濡墨,即兴题诗赞曰:“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是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内容经典,书体俊朗神秀,是他一生唯一描写“瓷”的诗作。1982年,淄博瓷厂青年工艺美术师李梓源用该鲁青瓷刻制的五头文具,荣获德国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陶瓷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1987年,鲁青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尤里卞”国际发明会上再度荣获金牌。
(二) 骨灰瓷 又称骨质瓷。是以磷酸钙作溶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该瓷种,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瓷,国外只有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能生产。1979年6月由淄博瓷厂孙可正、张锡琪、韩礼治开始研制,1980年7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质量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骨瓷中的骨灰含量一般在20-60%之间,其次是高岭土、石英、长石。由于骨灰的可塑性很差,需添入适量所增塑粘土。所用的骨灰,是由脊椎动物的骨骼经一定温度煅烧后的产物。一般是用牛、羊、猪、鱼等动物的残骨,或用骨胶厂提胶后的骨渣,经过900C°以上高温煅烧后制得,较好地解决了骨灰煅烧、洗涤等原料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骨瓷的生产工艺较一般细瓷复杂,产品采用二次烧成,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瓷烧温度为1250-1280 C°,釉烧温度1080-1100 C°。素烧完成后,要用振动抛光机将素烧瓷胚进行表面磨光,然后施以硼-铅熔块釉。瓷的白度可达80度以上,釉面光亮平滑。具有高强度、高白度、透明度好的特点。由于生产难度较大,只生产了少量高级成套茶、餐具及艺术陈设瓷,80年代后开始销国内外市场,1993年产量16万件。该瓷器洁白无瑕、光润悦目,与色调和谐的丝网画面装饰相映成趣,犹如阳春白雪,成为中国北方瓷区的一枝独秀。
三 炻器
炻器,又名炻瓷,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类产品,有粗炻器和细(精)炻器之分。1975年淄博瓷厂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以当地盛产的焦宝石为主要原料进行细炻器研制,1976年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同年打入国际市场。因产品坯体呈奶油黄色,性能与瓷器基本一致,故又称奶油黄“色瓷”,注册商标“昆仑”牌。1980年10月获国家银质奖,是山东陶瓷行业获得的首枚国优奖牌。
炻器生产工艺与瓷器相同,烧成温度视熔剂的含量而定,在1260-1350 C°之间。可以采用高温釉一次烧成,也可用低温釉二次烧成,一般用氧化焰。所用原料以焦宝石为主,多用阳模成型或注浆成型。装饰方法别开生面,即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
“昆仑”牌炻器坯体除半透明度差、胎厚外,具有细瓷的理化性能,胎质坚致,釉面光润,色泽悦目柔和,赋有大自然气息,与国际流行色调极相吻合。采用丝网花纸装饰,新颖别致,尤以宽红色和咖啡色边花图案著名。自问世以来就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国际市场上占尽了风流,十几年间畅销不衰,成为淄博瓷厂出口的支柱产品。主要产品有15至45头成套餐具、咖啡具、茶具,此外还有牛奶杯及挂盘、座盘等。年均产量2000多万件,主要出口销往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科威特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 特种陶瓷
特种陶瓷又称新型陶瓷。淄博瓷厂于1966接受国家任务开始研制生产,主要有压电陶瓷和高频瓷二种。当时称国防陶瓷或军工陶瓷,属保密产品。为此专门成立了第六车间,调入人员全部经过“政审”,以转业退伍军人为多。
(一 ) 压电陶瓷
是一种能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或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陶瓷功能材料。1966年7月组织研制,次年投入生产。当年产压电陶瓷材料30万件。1969年形成年产压电陶瓷五大系列、300万件的生产能力,主要供应国防科委、四机部科研系统、军属电子组件厂等军工单位,广泛用于航天、导弹、雷达、通讯、超生技术、精密测量、红外技术及引燃、引爆等领城。此外,为适应广大农村家家户户能听到广播的需要,还生产压电陶瓷扬声器片并组装成大量民用扬声器,价格相对低廉,正品1.5元,次品0.8元。买次品需要托人“走后门” 。
(二) 高频瓷
是一种以滑石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粘土制成的一种镁质瓷。因其机械强度高,介电损耗小,多用于高频绝缘,故称高频瓷。1967年在六车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采用热压注浆成型。产品有大功率高频管、电容器、各种插座、线圈骨架、瓷环、瓷管等30余种,主要用于高频无线电设备、雷达等。供应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无线电生产厂家,年均生产能力20万件。同时,用高频瓷批量生产各类型号的“毛泽东像章”风靡一时,曾成为淄博瓷厂当时的一大亮点。
1972年,淄博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淄博瓷厂压电陶瓷生产车间设备、人员全部划归淄博市电子工业局。1976年2月,第六车间设备、人员迁往博山区赵庄,正式成立淄博市无线电瓷件厂。
无奈的选择——走向破产
淄博瓷厂在过了自己40岁的华诞以后,在经营上却开始了举步维艰的历程。90年代后半期,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加之管理经营上的一些原因,开始日渐衰颓。债务包袱沉重,资金运转不灵,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和维持正常经营活动,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苦苦挣扎几年后,终于在1998年6月全部停产。是年累计亏损16729万元,欠发职工工资219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278.93%,严重资不抵债。扭亏已无望,在1999年7月被淄川区人民法院宣告破产,随即进入破产程序。这个占地近500余亩、有职工3000余人、当时在全国极负盛名的大型日用陶瓷生产出口专厂,这个曾经获得过无数产品大奖、金奖的名厂,这个曾经引领山东现代陶瓷工业转型、有着近半个世纪辉煌历史的老厂,终于没能在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当中,寻找到支撑自己持续下去的力量,从巅峰跌到了底谷,倒地不起,在向世界陶瓷艺术水平迈进的脚步声中悄然消失。
2000年10月破产终结,清算组将淄博瓷厂全部资产进行整体变卖用于还债,职工分流。生活区部分成立物业公司管理,组建昆仑山居委会,隶属昆仑镇政府。学校、幼儿园财产、人员全部由淄川区教委接受。根据清算结果和法定清偿顺序,扣除有效抵押、支付清算费用后,剩余资产全部用于清偿职工债权。清偿率为80.91%。为了确保职工债权利益,不足部分由购买接受淄博瓷厂资产的山东四达广告公司新成立的淄博昆仑瓷业有限公司承担,并逐步兑付。职工安置费由国有划拨土地出让金所得支付。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职工安置、遗属安置等费用,以资产抵顶的方式,拨付淄博昆仑瓷业公司负责。其余债权人清偿率为零。
关于淄博瓷厂破产的原因,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尽管这一切不是三言二语能够说清楚的,但排除经营管理的因素外,国营企业内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僵化与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适应应该是主要原因。当时的淄博瓷厂就像一个小社会,职工(含已退休)已达3000多人,医院、电影院、招待所、兰球队、文艺宣传队、学校、幼儿园等机构一应俱全,仅厂里的管理人员就有300多人。就像一辆负荷量不够大的车,载着这么多人超重前行,最终油尽灯枯。在与该厂老职工交谈涉及到企业破产时,有人愤怒,有人叹息,有人已变得漫不在意,更多的人却是一脸的无奈,这些昔日的“主人翁”, 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接受这种难堪的结局。
淄博瓷厂破产了,一棵巨树倒下了,昔日的辉煌如烟花般消逝了。但她浓墨重彩的历史却在淄博大地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44年的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新的工商业繁荣。在淄博瓷厂及其洪山分厂原址,1999年,分别改制组建成淄博昆仑瓷器有限公司和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两大知名企业。除此之外,在原淄博瓷厂旧址东门两侧,已形成商贾云集的“国瓷文化广场”,更为恢宏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项目已经启动。周边也已形成规模浩大的陶瓷工业园区,淄博宏大陶瓷有限公司、淄博鸿平瓷业有限公司、淄博晟众瓷业有限公司、淄博五洲陶瓷有限公司、淄博康达陶瓷有限公司等大小几十家民营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这些企业各个岗位上,到处可以看到淄博瓷厂人的身影。除了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淄博瓷厂培养起来的一大批精于绘画、刻瓷、陶艺制作的陶瓷艺术人才也在各个领域继续施展才华,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淄博陶瓷文化事业向前发展,为“淄博陶瓷”这一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化名片增辉添彩,并实现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和中国梦。
(三) 高石英瓷(金光瓷)
是一种瓷胎内含石英成份高于30-40%的精细瓷器。具有强度高,白度好,半透明,瓷质细腻,釉面光润,色调柔和等特点。高石英质瓷器的生产与其它细瓷相比,工艺特别严格,技术更为复杂,石英要求用10-30微米中颗粒配料,由于其耐热性能差,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均不能生产,淄博瓷厂从6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高石英质日用细瓷,到1993年方开始生产,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厂家,获第十五届国际发明金奖。该产品被选为中南海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专用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