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陶会】此桔皮非彼橘皮 ——汇总桔皮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桔皮纹,顾名思义如同橘子皮一样堆积在陶瓷釉面之上,如果不是刻意为之,产生这种桔皮纹的感官效果必然十分糟糕。今天我们就来解读桔皮纹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的方法:
桔皮纹又称桔皮釉,若釉面富积棕眼,外观呈桔子皮状,称为桔皮釉。形成桔皮釉的原因与上釉工序不当,以及胎料,釉料和烧成均有关系。
1、釉料方面
(1)釉料始熔温度低,高温粘度大,流动性小,使釉面小气泡破裂时所形成的针眼难以弥合。
(2)釉浆过浓或过稀,水分不均匀。
(3)施釉时坯体过干,水分不均匀,坯体有浮灰,油污,坯体修正不善,表面不平。
(4)素烧坯气孔率过高,施釉过薄。
(5)施釉时间过长,生坯长时间接触釉浆,吸水过多。
(6)釉层过厚。
(7)橘刷釉工法导致釉面不均匀,才形成了釉面上的微小缩釉,有一种如橘皮般的凹凸感。
2、坯料方面
坯体原料中有有机物,碳素,碳酸盐,硫酸盐,氧化铁等杂质含量过高,坯料中可塑性粘土用量多,烧成时排出气体多,坯体透气性差。
3、烧成方面
(1)坯体入窑水分过高。
(2)烧成时氧化不足。
(3)釉面熔融温度过高而烧成温度低,釉熔化不良,逸出气体的痕迹未被釉液填平。
(4)窑内通风不良,水蒸汽过多,还原气氛过浓,还原时间长,游离碳素沉积在釉面上,烧成后残留针孔。
(5)烧成温度过高,釉玻化时升温过快,釉面发生“沸腾”形成桔皮釉。
综上述原因,且听王老师的规避办法:
上釉时,不要急,过急会不均匀、容易产生气泡
上彩绘陶瓷的釉时, 喷出的釉成颗粒状,有下雪的感觉就行了
上素坯釉时,上0.4——0.8mm的厚度
入窑前要看坯体是否干透,如没干透就要在烧窑时弥补,水分排出期设置0—300度,烧2个小时左右即可
氧化分解期是300—1000℃,在氧化期间要1分钟升温的平均温度2—3℃,如果升温快就会氧化不足
烧制时要根据釉的熔点设置烧制温度
上釉工序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真心不是,没有客观的参照物做比划,功力深浅全凭经验和眼力拿捏,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惹来各种“纹”缠绕,还是先练好功夫,再发力!下期我们一同解密烧制的那些事儿……
点击最上边调瓷网进行关注后,根据提示加入粉丝交流群;在聊天框内输入198可调看所有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