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茂观察】有文化附着的陶瓷才能逆市而为
文章结尾投票:您最熟悉的广东日用陶瓷品牌。
反腐新政对景德镇瓷业的影响还在持续,股灾又来了,今天在和一位老师电话里聊天时,探讨了半天政治与经济对陶瓷、尤其是艺术陶瓷的添柴或撤火。上一次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国政府是以“四万亿”的刺激来救市——这次股灾,政府干脆动用国家机器直接抓人,毫不介意地显示出一个高度专治社会的铁腕与铁血——我记得当时我写过好几篇“老茂观察”来评论当时的政策、社会和艺术市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的金融危机都有可能是波及面甚广,上一次金融危机就是全球性的,所以当时有营销专家和社会学家联盟,他们希望解答这样一个课题,在经济处在蓬勃发展期或者处在危机中时,人们的消费习惯有着怎样的不同,或者改变——想象的理论是处在上升期的人们消费欲望应该随之高涨,反之则亦然。可现实的故事总有逾越理论的时候,观察家们很快发现。起码艺术品——或者说非实用性商品——的销售并不随经济的波动而波动。
2008年年底,英国一家夫妻档的陶瓷公司年终扎帐,发现当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750万英镑,净利润率为5%左右。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金融危机来了,许多消费型企业都开始感受到了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全面影响,但他们的厂却依然红火,销售额与利润率以倍数成长。
他们的诀窍是什么?设计的随意与制作的手工化。这对夫妻中的丈夫是一位非常有灵性的设计师,他以首席设计师的身份加入妻子的公司,很快,这位称职的丈夫兼设计师将产品定调为风格简洁而随意。消费者当时正开始偏爱于这种风格,而非正式的全套餐具。而制造正式的全套餐具,正是韦奇伍德和皇家道尔顿等历史著名企业的长项。
“在金融市场了无生气时,有这些东西在身边让人感到安心。”当地媒体这样评论他们的产品。那是一些什么样的产品呢?斑点杯子、奶牛状奶壶和写着“烤面包和果酱”等短语的盘子,并且强调本土生产,让消费者在经济萧条的时代里产生些许的欣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的附着”。
2004年8月,我四川夹江采访时,当地官员曾谈到,夹江这个地方处在乐山大佛和峨嵋山这两处世界遗产之间,每天有大量的游客在两地穿梭,从夹江穿城而过,就是不下来“稍做停留”,这个名号为“西部瓷都”的地方其实主要生产建陶产品,当时不过是佛山陶瓷的一个战略转移承接地,这样的产品对于观光客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没有文化附着。
较之其他陶瓷产区,景德镇陶瓷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它有非常明显和浓厚的文化附着,最初级的开发也许就是成为各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但在观光旅游渐向度假旅游、或者叫休闲旅游转变的趋势下,景德镇的陶瓷产品更大的作为,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范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选择,甚至决定着你不同的阶级属性。
我曾经说过:所谓“文化创意产业”,说白了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出售——我们进得家门,地面选择铺陈什么样的地面砖,墙面如何处理,选择什么牌子的卫生洁具,是“科勒”还是“TOTO”,屋内的陈设选择怎样的瓷器,缸用什么缸,盆用什么盆,刚从花店里购买的那束“马蹄莲”插进一个怎样的花瓶,从餐具在使用过程中叮当作响的碰撞声里,我们马上可以判断使用的是唐山的还是景德镇的……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点击最上边瓷讯进行关注后,根据提示加入粉丝交流群;在聊天框内输入198可调看所有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