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瓷|麦森瓷器和中国那些数不清的关系

2016-02-02 瓷讯


凯恩德勒的经典之作“雪花球”

麦森瓷器专卖店里的一组餐饮器皿

麦森瓷厂的厂房建筑窗户上麦森不同时期的款识

  在德国有三百年历史的麦森瓷器,以其奢侈、高雅、皇家品质而驰名德国和世界。麦森瓷器也是欧洲最早生产出的硬质陶瓷即瓷器,是欧洲瓷器的摇篮。曾以收藏中国、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国萨克森州选帝侯奥古斯都强力王,因其对于东方瓷器的狂热,促成了麦森瓷器的诞生。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麦森瓷器和中国瓷器都有不解的关系……

  名称和品牌

  紧邻德国萨克斯州(德文Sachsen)首府德累斯顿(Dresden)的麦森(德文Mei en),是欧洲最早生产出硬质陶瓷的地方,其中文名称有三种,通常称作麦森或迈森,来自其德语或英文发音,也有的译作梅森。当提到麦森瓷器的时候,都写作Meissen瓷器。

  麦森瓷器专指由地处麦森的麦森瓷厂生产的瓷器,从约1710年开始作为萨克斯选帝侯的皇家创烧瓷器发展到今天,一直被皇室、贵族和豪富所追捧,三百年来其价格一直极其昂贵,并成为德国的著名奢侈品牌之一,还担任一些国家订制的外交瓷器的角色。

  奥古斯都强力王的中国瓷器热

  麦森瓷器的创烧,得益于奥古斯都二世强力王(1670/05/12-1733/02/01)(德文August II der Stark)的支持。这位选帝侯在位期间,国库丰厚,并被册封为波兰国王。直至今天,他仍是德累斯顿历史上最著名的选帝侯。在易北河边的广场上建有其镀金雕塑,和对岸的宫殿建筑群遥相呼应。而在宫殿附近由麦森瓷厂烧制的瓷砖组成的长约百米的王侯队列图壁画中,奥古斯都强力王的形象也被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奥古斯都二世一生对中国乃至日本的瓷器有着狂热的追求,这和当时整个欧洲盛行的一种对神秘东方以及瓷器的热情是分不开地。从17世纪开始大批量抵达欧洲的东方瓷器,在还未生产出瓷器的欧洲颇受欢迎,而其高昂的价格又使其成为皇室、贵族用来炫耀的财富。由于瓷器具有不腐蚀、无杂味、易清洗等优点,比早期的金属餐有优势,即使和一些锡釉陶器来比较,瓷器白色的胎质和精密的胎体也令其相形见绌。除了用于餐饮,很多中国瓷器专门用来作为装饰和收藏品。由法国路易十四太阳王 Louis XIV (Louis-Dieudonné) 所建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建筑凡尔赛宫,其内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处处可以见到中国瓷器的摆设,并有专门的中国陶瓷室,带动了欧洲其他皇室对于类似宫殿的建造和装饰效仿。奥古斯都强力王于1687-1689年的旅行中经过意大利,看到路易十四的新宫殿,返回德国后,即任命其宫廷建筑师马特乌斯·丹尼尔·珀佩尔曼(Marcus Conrad Dietze)陆续在德累斯顿建造茨温格宫(Zwinger)以及周边的歌剧院、日本宫等。今天,在德累斯顿茨温格宫殿中,展示了来自17、18世纪中国和日本以及麦森早期的瓷器。奥古斯都强力王收藏的中国瓷器主要是从晚明到清初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以及福建德化的白瓷和宜兴紫砂壶。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在他的收藏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同时,还有部分带有其萨克斯选帝侯家族鹰纹徽章以及以欧洲的基督教、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订销瓷,多为广州加彩。这些瓷器,大部分在17世纪重要的欧洲博览会中心莱比锡购买,购买价格颇为昂贵,被冠以“白金”之誉。最令人震惊的是1717年春天,奥古斯都强力王以赠送600名骑兵的代价换取了腓特列·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收藏在柏林夏落藤堡(Charlottenburg)和奥拉宁宫殿(Oranienburg)的151件龙骑兵花瓶(Dragoon vase)的馈赠(参见Porcelain Collection Dresden),目前收藏在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中。这些瓷瓶为景德镇康熙青花瓷瓶,装饰为繁密的多层次构图的中国传统荷花、蕉叶类纹饰,并以其中间一层的龙图案最为醒目。这样高昂的交换价值是中国康熙外销青花瓷器中颇为罕见的。随着奥古斯都强力王的中国瓷器收藏的日渐丰富,进一步激起了他在自己的领地上生产瓷器的渴望。而恰好在此时,“著名”的炼金师弗里德里希 柏特格(Johann Friedrich Bottger)来到了萨克森州。柏特格本是为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大帝工作的炼金师,曾声称自己找到了炼金的方法,但多年实验无果后,面临入狱的风险。奥古斯都强力王将柏特格请到萨克森州的城堡中,希望他能够生产出自己梦寐以求的“白金”瓷器。

  麦森瓷器的创烧和发展

  柏特格来到萨克森州后,经奥古斯都强力王安排,在德累斯顿附近麦森的中世纪遗存的阿尔布莱希特城堡(Albrechtsburg)中进行瓷器的烧造实验,参加实验的还有当时萨克斯州的一些物理学家。为保证配方不被泄露,实验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而紧邻易北河的阿尔布莱希特城堡是最适合的地方,即使今天走进城堡内参观当时的工作室,也仍能感受到一些阴森和封闭。虽然中国的制瓷配方对欧洲保密,但是中国外销瓷器尤其是一些破碎的瓷片等,必然是其实验中的重要参照物。这位曾声称可以烧造出黄金的炼金师虽然没有炼成金子,但经过一次次实验后,成功地烧造出了硬质瓷器。实验初期并不是非常顺利,然而,1707年,当柏特格和助手们在附近寻找瓷器原料的时候,不仅选择了附近的瓦尔登堡市(Walsenburg)的土矿,并且从科迪斯地区(Colditz)取矿,而这两地的矿中含有对生产瓷器最为重要的高岭土(Kaolin),在随后的实验中他们还添入了助熔作用的类长石矿(Alabaster),从而成功地烧造出类似瓷器的炽器。1708年1月15日是白色硬质瓷器的烧成配方首次被记载下来的日子,这一天也被传统观点定为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器的诞生日(参见Urich Pietsch所著Early Meissen Porcelain)。

  在1710年5月莱比锡的东方贸易展会中,麦森瓷器产品首次参展,受到了欧洲各国的关注。此后的二三十年,麦森瓷器继续发展各种装饰手法,从最初模仿中国、日本瓷器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在麦森瓷器发展的初期,彩色装饰釉并没有完全实验成功。影响麦森瓷器装饰的重要人物是来自德累斯顿的金匠约翰·艾铭格(Johann Jacob Irminger,1635-1724)。根据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瓷器馆馆长乌里奇·皮奇教授(Urich Pietsch对在早期麦森瓷器发展的研究,艾铭格最早运用人物雕塑和浮雕装饰瓷器,从而促进了麦森早期浮雕式瓷器的发展。而对于麦森瓷器的彩釉绘画装饰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则是约翰·格里奥·海洛特(Johann Gregorius H roldt,1696-1775)。他出生于德国耶拿,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瓷器作坊工作,到萨克斯州效力于奥古斯都强力王时,带来了蓝色和红色两种装饰釉彩。在此基础上,到1731年,他已经成功创烧16种釉上珐琅彩,麦森瓷器也从最初的单色青花或红彩等装饰迅速发展出丰富的珐琅彩装饰,并促进了麦森瓷器自身装饰纹样风格的形成。

  此外,著名的雕刻师约翰·约阿西姆·凯恩德勒(Johann Joachim K ndler,1706-1775) 也是麦森瓷器发展的重要奠基人,被冠以“瓷器雕塑之父”的美称。他烧造的麦森瓷器雕塑形象生动、细腻,从大型的动物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到细腻的花卉局部,无一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最早的一批作品是在麦森瓷器创烧初期,应奥古斯都强力王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组形态偏大的瓷器雕塑群,放置在日本宫内,以亚非珍禽异兽为主要内容,包括孔雀、大象、犀牛等,组成了一个具有异域情调的伊甸园。今天这组瓷器雕塑和其他瓷器一起在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殿中展览,据皮奇教授解释,由于当时奥古斯都强力王身体状况日渐恶化,为赶工而缩短了原本计划的坯体干燥所需得时间,在上透明釉入窑烧造后出现了很多窑裂。为避免二次烧成中的更多损坏,这批瓷器没有再进行釉上彩绘装饰,以纯白的素雅之色陈列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之后在麦森的四十余年工作中,凯恩德勒不断地设计出一批又一批的经典形象,包括猴子管弦乐团、各类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喜剧角色以及丰富多彩的欧洲人物形象等等。陈列于麦森瓷厂博展区的一组典雅的白色天鹅餐具也出自他的手笔。人物雕塑也成为麦森颇具特点的一类作品。传统的麦森瓷厂的人物瓷塑制作,每个人物形象的四肢、头部等不同部位都分别由专门的模具制作,用泥浆粘合成一体后,再上釉施彩烧成。胸带、头花等局部装饰需要手工另外制作。这些瓷器雕塑形象历经三百年仍继续被麦森瓷厂模仿生产,数以万件的模具也被保存沿用,成为麦森瓷器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其他欧洲瓷厂经常模仿生产的一类作品。此外,凯恩德勒尤为著称的还有通过手工捏造的细小繁密花瓣聚集在一起表现的“雪花球” (Snowball Blossoms)。这件经典之作被收藏在阿尔布莱希特城堡中,其上攒连在一起的手工花瓣显得优雅而高贵。一些茶壶、花瓶、碗盘等麦森瓷器也会运用到这种装饰工艺。今天,这样的瓷花仍然在麦森以传统的方式生产,价格昂贵,甚至以单朵的形式装饰在昂贵的黄金戒指上。

  麦森瓷器和中国瓷器的渊源

  麦森瓷器的发展和中国瓷器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早期麦森瓷器对中国瓷器的模仿,包括混合欧洲元素的仿中国瓷器,以及想像的东方风格主题绘画装饰瓷器。而后期的包括陶瓷雕塑在内的典型麦森风格瓷器,则和中国瓷器关系甚微。

  麦森对中国瓷器的模仿

  在麦森瓷器的烧造初期,奥古斯都大帝收藏的中国和日本瓷器是麦森瓷厂模仿的主要对象。对于中国瓷器的模仿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有类似中国纹样主题的青花、粉彩瓷器,也有以釉彩为主要装饰的德化白瓷、青瓷,甚至霁蓝釉、黑釉瓶等,还有类似宜兴紫砂效果的彩釉瓷器。但相较于这一时期的中国瓷器,麦森瓷器在模仿中非常擅于融入自身的审美观,包括对于欧洲器形、纹样的设计,以及装饰上所追求的精致细腻。

  在釉彩装饰技术还不成熟的麦森瓷器生产初期,即1710年左右,麦森对于中国瓷器中德化白瓷以及紫砂壶的模仿很多。“德化白”在奥古斯都的收藏中也有一定的数量,最具代表性的德化白瓷立观音像就曾被多次模仿。麦森瓷厂的工人利用现有的观音像进行翻模,再修坯罩透明釉烧成。由于烧成过程中的自然收缩,麦森早期的仿中国德化观音像和原作类似,但尺寸上约小30%,这也是麦森对德化白瓷的模仿中和原作最为一致的产品。早期麦森白瓷以瓷壶、瓷杯为主,单纯的白色瓷坯似乎不能满足欧洲贵族对于精细瓷器的需求,因此这些茶壶的壶身常常运用中国陶瓷装饰中也有的贴塑装饰手法,即在器物坯体表面粘贴一些黏土做成的辅助性的花、叶形装饰,再统一罩釉烧成。麦森瓷器生产早期,另一类和中国瓷器相关的是对宜兴紫砂壶的模仿,但这种模仿仅表现在釉色、造型以及装饰手法上:宜兴紫砂属于陶器,而且表面无釉,壶的颜色即紫砂土的本色;而麦森早期的仿宜兴紫砂壶所制产品均为瓷坯上加酱彩烧制,装饰的浅浮雕很接近于宜兴紫砂所盛行的堆花装饰手法。

  随着对装饰彩釉的探索逐步深入,釉下钴料的绘画开始出现在麦森瓷器中。初期的麦森青花瓷对中国青花瓷多有模仿,尤其是在奥古斯都强力王期间收藏的绘画精美的清代景德镇制康熙青花,成为麦森青花瓷的参照。尽管如此,麦森青花瓷在绘画手法上更加强调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勾勒,而盛行于明代民窑中的常见的写意手法并没有被接受。同时,即便是选择常见的中国青花主题,在表现上仍有明显的偏好,精致的花卉主题常常用经过处理的细腻笔触表现,而如明末常见的带有吉祥寓意但罕见于欧洲的螃蟹纹,即使在收藏中也常见到,却不是模仿的对象。此外,一些纹饰在模仿中还产生了带有偏差的表现结果,比较典型的是此后在麦森青花瓷器上一直流行的洋葱纹,其实最初模仿的是青花瓷盘边饰上的瓜果纹,但是由于在欧洲罕见类似的形体偏小的瓜,反因瓜棱纹的出现而将其联系到欧洲常见的洋葱头,并在此后成为流行纹饰。事实上,在模仿中国青花纹饰的过程中,麦森的绘师很快脱离了纯粹的临摹,而表现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和新的构图方式。这件藏于德累斯顿茨温格宫中的花瓶由麦森瓷厂的著名青花绘瓷师约翰·埃尔夫艾德·施达德(Johann Ehrenfried Stadler)在1723年所绘,属于一套五件陈列青花瓷瓶之一。这些青花瓷瓶很多用于在不需要暖气的季节装饰壁炉,18世纪欧洲的很多宫殿都流行这种习惯,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凡尔赛宫、夏落藤堡等宫殿中看到保存或复原存放的这类装饰。最早担任这种装饰功能的是康熙时期的青花瓶,数量常常为三到五件一套,由装饰一致、尺寸偏大的瓷觚、瓷罐或瓷尊组成,后来五彩、粉彩乃至日本的描金彩绘瓷罐等都有这一类的套瓶被欧洲收藏。这套瓷器的生产正是沿袭了这一传统,位于正中间的这件瓷瓶在器形上和观音尊类似,结合了中国青花流行的博古图、花鸟、孔雀等主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腹部装饰的博古花瓶中间所绘的人物,所占构图比例并不突出,两个亚洲形象的人物对坐在一件大花瓶的两侧,手持折枝花卉,虽然身着亚洲人物常见的帽、袍,腿足部却是这一时期欧洲流行的靴,袍的长度也接近于当时欧洲的服饰。花瓶上方有飞翔的孔雀。构图饱满,绘画笔法非常细致,但是没有运用分水手法,和康熙青花有明显的区别。麦森的青花瓷器直至今天仍然在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饮食器皿中,传统的纹样一直沿用。这组在麦森瓷器专卖店里的餐饮器皿中,细腻精致的青花绘画笔触而少有分水晕染的技法和中国的青花绘画方式也所有不同。

  麦森瓷器的绘画装饰,随着海洛特对釉色的不断丰富和扩展,不同风格的釉上粉彩装饰也开始流行。奥古斯都宫殿中收藏的部分康熙粉彩瓷上的仕女庭院、花卉等纹饰被模仿,并与原作无太大差异,但是填色没有晕染效果,而部分颜色如蓝、绿色等也较中国粉彩偏亮。但是就珐琅彩瓷的发展来看,麦森更倾向于模仿日本彩釉瓷器,包括常见的伊万里瓷器、柿右卫门风格的纹样,尤其是珐琅彩结合大量金彩的装饰技法的运用,促进了麦森釉上彩绘瓷器装饰风格的形成。

  麦森的东方风情彩绘瓷

  典型的欧洲东方风格(Chinoiserie)的装饰主题喜欢将中国或者说东方人物放在一个理想的天国世界中。这也影响了麦森瓷器的绘画风格。在1722年到1740年的二十年间内,麦森瓷器从模仿中国或日本的以花卉、珍禽异兽等为主要题材的纹样转变为自身的一种发展的东方主题纹样的绘画,突出的特点是以东方人物为主要装饰形象,并辅以比例较大的描金装饰。这一时期麦森瓷厂的著名瓷绘师,即创烧多种装饰性釉彩材料的海格特,绘画的大量麦森彩瓷纹样都是表现一个中国人物处在理想的庭院或自然风景中的主题,这也是一种东方异域天堂的描绘。这样的主题在18世纪上半叶的整个欧洲都颇为流行,一些纺织品、雕塑等上面也有类似图案。这些出现在麦森瓷器上的东方人物形象,很多来自当时一些在中国或亚非其他地区旅游过的欧洲人所绘画并发表的铜版画,和中国外销瓷器上的中国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区别。画面的内容多为宫廷中的官员形象,如收藏在德累斯顿茨温格中的这个花瓶,黄釉开光的花瓶腹部和瓶盖各留有两个开光,开光内为中国皇帝和官员在花园庭院中的场景,清朝官员的盖帽在这类主题的人物描绘上非常突出,腹部图案中心的人物正跪拜其左侧的皇帝。背景装饰中的花草更强调多彩的绚丽感,而非自然真实性。事实上,在德累斯顿收藏的中国晚明清初和清代外销民窑瓷器中,也不乏人物形象,除了宗教神仙人物,大部分是文人、高士或仕女形象,以及部分表现普通人民生活的纺织女、渔夫、农民等。而欧洲东方风格中流行的人物形象显然是皇帝、官员在朝堂或花园中的场景。这在中国乃至日本瓷器的人物图中都很少见,但是可能这样的主题更为欧洲皇室贵族所喜爱。

  除了装饰性绘画图案,麦森瓷器的一些雕塑人物也曾一度倾向于表现这一主题,一直到1760年左右,仍在订购生产,并出现在此后德国乃至欧洲其他不断兴起的瓷厂产品的装饰图案或瓷塑人物中。

  麦森瓷厂的今天

  麦森瓷厂从18世纪初期开始创烧,1863年从阿尔布莱希特城堡中迁出,在麦森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包括工厂的博览区。尽管其作品高昂的价格和不变的复古风格并不被一些崇尚个性和创新的顾客群喜爱,今天对人们来说,麦森瓷厂已经成为一种贵族王室用瓷的象征,并在外交中担任国礼的角色。在18世纪,麦森瓷厂不仅是欧洲最初生产出硬质瓷器的地方,麦森瓷厂的技师们所创造的装饰风格、纹样,包括瓷塑形象的设计都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整个德国乃至欧洲的瓷器发展,这样的地位常常让来此参观的中国人联想到瓷都景德镇。事实上麦森瓷厂一直在走高端产品的路线。他们尊重传统的生产方式,瓷厂创立至今的所有产品的釉色、胎料的配方、瓷塑的模具都被保留并沿用。直至今日,顾客,可以订制任一件制作方法、材料和几百年前完全一样的麦森作品。麦森瓷厂从建立起就按照顾客的订单来生产,顾客群都是皇室贵族,接近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官窑,而景德镇民窑的订销瓷生产也是麦森发展至今所沿用的主要贸易方式之一。而景德镇的民窑(或称私窑)在明清时期的遍地开花的发展局面和今天精粗并立的生产形式并没有在麦森出现。今天在德累斯顿、法兰克福等一些德国大城市中都可以看到麦森瓷器的专卖店,其价格的昂贵往往让人咋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麦森瓷器的底款。麦森瓷器的专属底款最初来源于奥古斯都强力王统治时期的徽章,如在德累斯顿茨温格宫殿建筑上的双剑徽章。麦森瓷器底部以釉下蓝彩绘画的青花标志运用了交叉双剑的徽章图,从1723年至今沿用,局部的细微差异成为今天辨认其年代的另一个参照。厂房建筑窗户上的不同时期的款识,记载着麦森瓷厂往昔的骄傲和荣耀。


欧瓷专区

点击下边蓝色的标题

就可以跳转查看详细内容

(2015-11-18及之前的欧瓷分享)


♈实拍|用最精致的瓷器,喝一杯英式下午茶

♈实拍|探秘荷兰国宝代尔夫特皇家蓝瓷

♈实拍|德国迈森瓷器生产工序实拍

♈实拍|法国塞弗尔Sevres玛瑙青描金镂空咖啡壶,1884年制,皇家专用。

♈实拍|拍自捷克和英国的两组浮雕金杯碟

♈实拍|#德国meissen瓷器#经典蓝色洋葱系列,品相如新,共赏。

♈实拍|威基伍德中国店产品

♈实拍|粉红色浮雕金咖啡具

♈实拍|西洋古董瓷器 英国Royal Doulton皇家道尔顿手绘中国风

♈实拍|245年骨瓷品牌-英国斯波德骨瓷餐具(Spode )

♈实拍|粉红色浮雕金咖啡具

♈实拍|三十款欧洲著名骨瓷品牌杯碟

♈实拍|德国Meissen瓷器《一千零一夜》,做工细致入微

♈实拍|二战后,日本曾为欧美代工的陶瓷品牌:帝国瓷器(Imperial China)

♈实拍|德国游记:拜仁王宫的瓷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