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自信看潮连|68座祠堂、21间学堂,承载世代相袭的读书梦!

蓬江发布 2021-06-01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面积12.68平方公里,纵横仅数公里的弹丸之地,卧江为岛,是为潮连。发源自云贵高原的西江,奔流千里,在此分流而过。


△潮连是西江流域一个小岛。资料图


历经千年波涛之洗礼,小岛潮连,始终勇立教育潮头——


  • 现存的68座祠堂,是潮连人崇文善学的古老徽章;

  • 相继涌现于20世纪初的21间学堂,是潮连人“倔强”育才的恒心所在;

  • 约百年前的乡村学校——德馨小学,在宗族、商会、侨胞等各方资助下建成,被新会县府誉为“全乡之冠”,足见潮连人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

  • 百年后的潮连中心学校,每间课室上方都刻有捐赠者的姓名,这是潮连人心系乡梓、热心助学的印证;

……


时移世易。江门人才岛,是潮连岛的新符号,亦是教育发展的新征程。


△潮连学子风采。



崇文善学

68座祠堂是潮连人的徽章


乌镇戏剧节的掌舵人陈向宏先生曾说,最轻的是梦,有人半路就扔了,有人一生都提着。


潮连人的梦,就是读书。在潮连洪圣公园洪圣殿的后面,曾经耸立着檐牙高琢的七层“文阁塔”,乡人称之为“文笔”。20世纪50年代,“文阁塔”被拆除。现如今,塔下仿如墨砚的“四眼井”仍在。一笔一砚,寄托了潮连人崇尚读书的志向。


△潮连洪圣公园。资料图


志向的起始,要从南宋说起。《潮连乡志》编撰者之一马如爱认为,南宋时迁入潮连的官宦大族,为潮连人带来了教育的星火。例如马氏一族,在1300年左右迁入潮连,当时的当家人马持国是朝廷的二品大官,奉圣旨迁入潮连。马氏家族是官宦世家,来到潮连最注重的就是教育,马持国的儿子们也都考取了进士功名。“到明朝时,马氏子孙后代与大儒陈白沙成为朋友,潮连的教育从此就更加繁荣。”马如爱说。


传自祖先的教育梦,被代代潮连人珍而重之地提着,由此造就了千年小岛的夺目荣光:宋代出进士2名,明代出进士6名,清代出进士14名,宋代以来出举人近150名;近代有周恩来总理的秘书李少石,在医学界则有蜚声中外的我国胸外科鼻祖区惟杰、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卢光启,文艺界有经典电视剧《大地恩情》主题曲的词作者卢国沾……


△周恩来总理的秘书李少石是舜举李公祠的后人。资料图


崇文重教的社风之下,潮连岛从一个荒岛变得人杰地灵。千百年之后,如果要为这些曾经的辉煌找到见证,非祠堂、家庙莫属。


“在古时候,只有考取功名的人才有资格建祠堂,从现存的祠堂数量,也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出过的进士、举人之多,充分体现出历朝历代潮连人对教育的重视。”马如爱说。


据1946年史料记载,潮连岛留存的祠堂有卢、陈、区、潘、马、钟、朱、何、李、梁、宋、曹、孙十三姓氏,数量达136座。祠堂密度之大,每平方公里就有10余座。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部分祠宇因年久失修倒塌或为取其砖、木用而人为拆除,但目前潮连仍保存有祠堂68座。


一座座古老的建筑,都是潮连人崇文善学的徽章。


△潮连目前仍保留有祠堂68间。李冠宁/摄



“倔强”育才

学堂林立,堪称“一里一学塾”


据载,潮连在宋代就出现私学;明清时期,朝廷下令乡村设立社学,即古代学校遗制,潮连即有相关社学。清朝末年,取缔科举制度,潮连各村掀起兴办学堂之风,自此岛上学风大盛。


1901年,卢边卢氏宗祠兴办了第一所学堂——卢溪学堂,直到民国10年停办。民国14年春,潮连人创办富冈小学,后更名德馨小学,并开设分校,即后来的肇基小学;后又有巷头芝山大冈陈氏家族联合在大冈东皋祠内创办贻燕学堂,后解散分为绍礼小学、永思小学、敬义学校等。史载1906年至1947年间,潮连人相继办起21间学堂,每一条村都有一间小学,堪称“一里一学塾”。


△卢边卢氏宗祠兴办了第一所学堂——卢溪学堂。资料图


《潮连志》记载:学校经费来源多为公偿田租金、渡江码头收费提取和私人赞助,每校学生多的百余人,少的几十人,因为人数多,又分上午、下午、晚上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有私人赞助的义学如公善堂义学、德馨平民义学、潮连义学等,专门帮助贫民子弟入学,免费读书三两年,便立业谋生。


△潮连义学。


据马如爱介绍,在澳门发展的卢九是晚清澳门一代赌王。他因为自幼家贫失学,深知失学之苦,于是在1902年捐办公善堂义学五所,穷苦人家的子女经氏族的人证明,确认过家境贫困,就可以去义学读书。


社会风气开明,女子也入学读书,以不识字为羞耻。家庭环境稍微富裕的青年还走出小岛,到粤港澳地区继续深造,造就不少英才。因为文化的积淀,潮连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礼仪之乡。


2012年起,潮连在“义学”(潮连孔夫子庙)复办传统“开笔礼”,朱砂启智,文化遗典在一代代学子中得以传承。


△2016年洪圣公园孔子开笔礼。



助学成风

众志成城“好办学、办好学”


《书·君陈》有言:“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民国14年,富冈学校改办为德馨学校。校如其名,因德馨而名扬。德馨小学不仅是当时潮连众多村办小学中的佼佼者,更被新会县府誉为“全乡之冠”。这实际上是区氏宗族、乡贤、侨胞们齐心协力的结果。


据《潮连志》载,德馨学校的图书馆的图书从宗祠借来,收藏古书甚多,且多为族中世家殷户赠送。后来,各届校友合资捐购《四部备要》全套,合共500多册;学校的广东地理模型、仪器、教具也由区氏族人捐赠而来,丰富程度在乡村学校实属罕见;学校还借族人桑地,辟建运动场,开办全校运动大会;后来,校舍不敷应用,校长区冕群亲赴省港澳各地筹集专款,并得到了各祖尝拨付扩建经费,建成楼高两层的校舍,建筑设计新颖,成为邻乡校舍佼佼者。


高质量办学,出高质量人才。从德馨学校走出的人才数不胜数。


△潮连德馨学校旧址。


新中国成立之后,潮连街教育教学经过几番改革。2001年开始,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德馨、敦本等6所学校相继合并,即为现在的潮连中心学校和永思小学。“原来村办小学,整个年级可能只有十几个学生,规模比较小,不利于教学发展。合并以后,教学资源、经费、设备设施都有了很大提升。”潮连中心学校校长余德福介绍说。


△潮连中心学校。


2007年,潮连街道成功创办“广东省教育强街”,此后不断推动潮连教育优质发展。


这期间,不少旅居海外的侨胞始终心系乡梓,助力家乡教育发展。例如15岁随父移居澳门,创办澳门恒生银号的区荣谔。2004年秋,他抱恙还乡,捐建了潮连中心学校图书馆,并购置馆内设备、书籍及公益建设,累计捐资家乡建设52.6万元。


“卢鹤龄先生每年重阳节和清明节都会回来,回来第一件事,先看学校,询问发展情况,问学校有什么需要。”说起这位老人,余德福十分感动。他告诉记者,去年,89岁高龄的新加坡冈州会馆原理事长卢鹤龄先生携家眷一行7人回乡祭祖,在参观完潮连中心学校后,还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学校今后多关注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加大力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让孩子的成长能追赶国际发展的形势。


△卢鹤龄先生携家眷回乡祭祖。


潮连人众志成城齐心办学的传统古已有之。余德福告诉记者,不少毕业的校友都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希望在助力学校未来发展方面贡献力量,目前他正在与潮连中心学校校友会进行沟通,希望可以延续先贤们的精神。



乘借东风

江门人才岛助力潮连教育发展


2012年,潮连中心学校与江门九中建立“合作办学共同体”,标志着“捆绑式合作办校”新机制正式启动,潮连教育掀开了新的一页。余德福表示,合作办学之后,潮连中心学校升入江门一中的人数连续四年平均超过10人,中考成绩总平均分位列全区前十。


今年3月2日下午,江门九中教育集团举行成员学校揭牌仪式。潮连中心学校、永思小学都是该教育集团的成员单位。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学校间将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促进共同发展。


△潮连永思学校。


学校的教学模式迎来新的变革,潮连岛的定位也在几年间有了新的方向——2016年12月8日,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着力打造江门人才岛的战略部署,明确定于潮连岛进行开发建设。2019年2月,江门人才岛项目列入2019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针对人才岛的服务定位,江门将在此打造人才教育、人才培训、人才乐业、人才安居、人才数据、人才流通六大专项服务以及智慧岛、综合保税区两个支撑体系,聚焦发展育才、聚才、云才三大类业态。


乘着江门人才岛的东风,去年,潮连中心学校一座五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


△潮连中心学校新建教学楼。


“潮连要打造江门人才岛,我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内心很振奋!希望通过江门人才岛的建设,把潮连岛的教育推向更高水平。”余德福期待地说。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文/图 张茂盛 胡晴晴 罗霈)


猜你想看

文化自信看潮连①|潮涌大江,千年绿岛聚人才!

江门人才岛列入2019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计划!

短短一个月,潮连街卢湾村已有8处新变化!

潮连祖屋变书屋!以著名画家李延声母亲名字命名的”洁梅书屋”启用啦!





蓬江区委区政府官方微信

暖意用心 沟通政群 服务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