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券商唱多江电特机遭打脸 海通证券明星分析师被监管层警示

2017-12-12 财联社晚间内参

财联社12月12日讯,近日,又一名券商分析师因研报规范问题遭监管层出具警示函。

12月11日,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因海通证券分析师施毅在其发布的“江特电机”相关研报中存在估值倍数调整依据不充分,不审慎以及信息来源标注不完整的问题,上海监管局决定对施毅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施毅是谁?6年5次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前5

公开资料显示,施毅具有6年的有色金属行业研究经历,曾任职光大证券有色金属、大宗商品分析师,现为海通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

大智慧数据显示,从业6年来,施毅共撰写研报2043篇,平均每年生产研报340.5篇,可谓“异常勤奋”。

施毅是幸运的,因为这个行业不缺勤奋的分析师,缺的是被市场认可的分析师。在有“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界奥斯卡”之称的新财富榜单上,施毅带领的有色金属团队6年5次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前5名。

其中,2013年获新财富第5名,2014年获新财富第2名,2015年获得新财富第1名,2016年获第3名,2017年依然获得有色行业第3名。

2月内发布4篇江特电机研报,目标价从13.05元提升至28元

从明星到分析师到被监管层警示,都是源于江特电机。

上海监管局指出,2017年7月30日至9月19日期间,海通证券共发布4篇“江特电机”研究报告。


财联社查询发现,海通证券分别于2017年7月30日、8月8日、9月12日和9月19日发布有关江特电机的研报。


7月30日,施毅团队给予江特电机2017年4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3.05元。31日,江特电机收涨4.86%。

8月8日,施毅团队针对江特电机半年报再次发布研报,给予其2017年5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5.00元。9日,江特电机上演V型走势,最后收涨0.08%。

一个多月以后,9月12日,当天收盘股价为16.35元,高于8月8日目标价,同一天,施毅团队将江特电机目标价提高至28元,给予2018年70倍估值。13日,江特电机强势涨停,14日,江特电机最高攀至18.98元,创近3个月股价新高。

9月13日盘后施毅团队在相关微信群和个人微信群也贴出并转发研究内容,把江特电机放在第二位:



9月19日,施毅团队再度发布研报,维持江特电机28元目标价。


然而,自施毅团队给 44 33160 44 14733 0 0 7077 0 0:00:04 0:00:02 0:00:02 7076予江特电机28元目标价以来,截至12月12日收盘,江特电机3个月来的跌幅达28.94%,股票最新价格仅11.91元,与28元目标价相差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内,施毅便将江特电机的目标价从15元提升至28元,估值倍数调整幅度令人吃惊。

财联社翻阅资料发现,一方面,8月8日-9月12日期间,江特电机基本面并无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在8月8日和9月12日的两份研报中,虽然目标价不同,但施毅团队给出的维持买入评级理由几乎一模一样,9月12日的研报仅多出了“每万吨碳酸锂产量可增厚公司毛利约9亿元人民币(以16万元/吨价格,7万元/吨成本计算),从而使得公司估值快速下降”一句,没有其它图表和论证来阐述目标价提高的逻辑。



上海监管局也是认为施毅团队关于奖特电机估值倍数调整依据不充分,不审慎以及信息来源标注不完整,因此对施毅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那么,施毅团队提高目标价的逻辑究竟是什么?财联社试图联系该分析师,截至发稿,采访邮件暂未收到回复。

唱多者不止海通证券,公司却遭基金分析师怒怼

翻阅研报,财联社发现,天风证券和中金公司其实也都是江特电机的“唱多者”,均积极推荐江特电机。

与海通证券相比,天风证券与中金公司在江特电机目标价方面相对克制一些。

7月20日,天风证券发布研报将公司目标价提高至12.78元;8月9日,天风证券将目标价提高至15.2元,9月12日江特电机目标价再次被提高至20元。此外,天风证券9月12日的研报是一份深度研报,有详细阐述估值倍数大幅调整依据。

再看中金公司,其研报在6月27日、8月7日、9月6日分别给予江特电机11.99元、14.87元和18.34元的目标价,估值倍数调整程度明显低于海通证券。

纵观江特电机的股票走势,财联社发现6月初至9月中旬,因为周期行情,其涨幅的确巨大,随后便走向颓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拉升期间,其董事长兼总裁朱军于8月25日减持3万股。公告随后表示这是“操作失误”,并向投资者致歉,承诺6个月内不再减持公司股份。

关于江特电机,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2017年9月,有大型公募基金分析师在微信朋友圈批评其不务正业,大玩资本套路割韭菜,而且还拉一帮券商来忽悠。


对此,江特电机9月22日澄清称锂产业与电动汽车产业已成为其主导产业。

财联社曾报道过,因为券商分析师常年要去上市公司调研,如果在研报中公开看空,将会得罪上市公司,很容易被“封杀”,并可能失去到相关上市公司现场调研的机会。因此,对于上市公司, 券商分析师习惯报喜不报忧, 习惯通过“标题党、夸大事实”等手段吸引市场目光,更有甚者会与上市公司“勾结”等。这些研报乱象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行业特殊性决定的,另一部分则是 监管不完善造成的。

可以预见的是,当研报频被打脸,只会让券商投研能力遭遇信任危机。(黄一灵|财联社)









▲向上滑动


蓝鲸产品矩阵


财联社APP

蓝鲸APP

TMT APP



蓝鲸公众账号


财联社

财联社晚间内参

蓝鲸财经

蓝鲸INSURANCE

蓝鲸传媒内参

蓝鲸健康

蓝鲸汽车

互联网金融电讯

山东财经报道

蓝鲸浑水

蓝鲸教育

风度先生周刊

财经女记者部落

财鲸点金

蓝鲸新财富

猫财经

锐观察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ˉ►



每日股市热点都在这里

专业资讯 | 晨间梳理 | 随身可听

长按左边二维码下载新版APP

微信勾搭小助理 :cailianpress01

 商务合作   上海: 13262550281  北京: 1851550309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