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开口?为你揭秘诵读经典的诀窍!

2017-12-20 蒙以养正国学家教




读书——心开窍于舌



我们是带着孩子走向知识,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孩子?家里应是书声琅琅,还是教声嚷嚷?当下,朗读的意义被普遍忽视。


《黄帝内经》说:“心开窍于舌”,通过动口朗读,舌动、窍开、心明,从而开慧增智。经典诵读中书声琅琅而入耳,智慧似清泉潺潺而出心。


因此,中国古代把学习简化为“读书”,是有其道理的。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是学习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现在佛道修行的早课、晚课还保留着诵经的传统。


如何诵读?老子说:“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就是诵读经典的诀窍。



“心为神之脏,脑为神之腑”,诵读就是连接心与脑的方法。“高下相倾”,“高”就是大脑,“下”就是心腹、丹田。


读者的气脉,要从下而上,从丹田而出,不是从喉咙发出。诵读要把气读顺了,不仅是文章的气脉通顺,读者自己的气脉也要顺,并且两股气脉合二为一。


气顺了,心就定了,杂念没了,智慧就开启了。大脑能给人聪明和智慧;内脏给人心情和力量。



诵读中要注意“音声相和”。人们用木棒敲击钟壁的那一刹那所形成的一种音响叫“声”,而钟体内的空间里发出的共鸣,叫做“音”。


汉语发音是天人合一的,如读“大”“小”,嘴巴就得开大开小,“酸、甜、苦、辣”的发音,就与舌头相关的部位对应。要使我们自己的音和声发生共鸣,就要开口诵读。


当我们真正读到“音声相和”的时候,震动身心,畅通血脉,流通精神,两眼射出金光,甚至浑身的毛孔都会放光。



诵读时还要随文入观,与经典、与圣人“前后相随”。语言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一种能量。


母语语言构成人最重要的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人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我们生命能量的运行模式。


朗读的过程是与一颗心灵对话,不断感受、想象、感悟情感之火燃烧的过程。


诵读经典,追慕先贤,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让自己从此生活在另一更高的境界层次上。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


经典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在长期的诵读中,孩子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从而逐渐过渡到对阅读的兴趣。一般坚持诵读国学经典的孩子,基本都是喜欢阅读的,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带着一股浓浓的书香味道,气质自然就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当你看到别人的孩子四五岁就识字四千多、记忆力惊人、多才多艺、超过同龄人、懂礼貌、乖顺,整个家庭享受轻松、快乐、幸福人生的时候,您却仍在为自己的孩子叛逆、好动、沉迷于电脑、电视、手机、动画片……等等问题而苦恼、焦虑、迷茫的时候,想一想,作为家长您应该怎么办?


有以上这些问题的孩子,大都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智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受,自私狭隘等等……以上这些不良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纠正的。


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问题没有错误,是不可能成长的,关键是要发现问题,并即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国学经典一定要趁早学习,因为人的记忆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衰减的,越早让孩子学习国学,他的记忆力越发比同龄孩子强,其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如果你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华5000年圣人智慧当做孩子精神食粮来喂养他,那他将有不一样的改变和未来。


 

只要通过蒙以养正经典熏习机来熏陶孩子,每天听到的是优雅的音乐,字正腔圆的专家朗读,孩子边听,边读,坚持听下去,那么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记住很多诗句,专注力会提高一成,配合书籍,大声朗读,孩子的识字量、理解力、阅读速度等都会有大幅度提高,对于以后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文化底蕴也从小培养起来了。


总之,国学经典的教育理念都是很正面的,对人的世界观形成有很大的启发,而孩子正处在人格的形成阶段,接触这种积极正面的经典教育,无疑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如果你有关于孩子学习、生活习惯、拖延症或者孩子成长中的其他问题,请扫下方微信(ID:18092193244)专家老师在线一对一帮您解决教育问题。

养正家庭教育:18092193244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