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道德感里,藏着你的无知

2017-08-28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推荐:连汪涵都推荐的一款儿童安全座椅

你不努力的20岁,就是你举步维艰的30岁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可怕的不是不施加帮助的人,而是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的局外人。


作者:雪之夏(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01

微信群里总有些这样的人:


他们经常闲聊,喜欢转发段子和心灵鸡汤。


他们通常是“评论家”,喜欢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时候,还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价别人的做事方式。

 

他们倡导言论自由,经常用“大家都这么说”来巩固自己的论点,以证明自己的想法站得住脚……

 

有一阵子,我就在不同的群里,看到他们转发同一篇文章。


毕竟标题写着“不转不是中国人”,所以一个人在群里发了一遍,就有第二个人再发一遍。

 

因为频率有点高,所以我好奇地点开了这篇“爆文”,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


如果冬天的晚上,你看到一个老人在卖东西,尽量多买些,让他早点回家。

 

试想一下,假如你真按教条上说的做了,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我只需要一斤土豆,但我看老人可怜,就买5斤,甚或10斤。


紧接着,老人就会对我感激涕零,觉得我面慈心善?

 

不,实际情况是,在第二天,老人会进购比前一天更多的土豆。


因为经过前一天的表现,他知道土豆有市场了。


而我呢,1斤土豆还没吃完,我不可能第二天再买10斤。


结果,老人反而积压了更多的土豆。

 

这还是说的土豆,它能放置的时间比较久,假如换成不容易存放的东西会如何?


你买了一堆,放在家里用不到,浪费了,老人进购了更多,于是亏钱了。

 

如果你只需要一斤土豆,老人那里剩下最后的一斤半。


不用你说,他就会建议你都买去,并且会降价卖给你,因为他比你更想早点回家。

 

不过,即便你跟他们这样解释了,得到的回答也是“你道德感低下就算了,别扯那些没用的”。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如果有人这样做了,只能说明他心善,没什么值得批判的。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仗着自己无知,还非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拼命暴露自己的无耻。

 

他们转发的目的不是为了警示自己,而是为了让“那些有钱人”去做。


不做,就是道德败坏,他们总是用“道德感”来掩饰内心的“仇富”思想。


02

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他听到我们说谁家境好,准会评价说:


你们这些女生,就是物质,只会和别人攀比。


恋爱比谁收到的礼物多,谁收到的礼物贵,结婚比谁礼金多,谁婚礼更奢华。


现在这个社会,好女孩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出去玩,其中一个同学把家里的奔驰开出来了。

 

其实,他也不是为了显摆,只是因为要去的地方比较远,而家里的车正好闲置着。


开车的同学一贯低调,此前也没人看出他是个富二代,所以这事儿一下子就在班上传开了。

 

那个同学知道这事儿后,无比嘲讽地说:


你们就喜欢跟富二代做朋友,真势力,有钱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到富二代就想踹几脚。

 

几句话,直接暴露了他的“仇富心理”。

 

此前,他一直站在道德的立场抨击各种言论,评价现状。


大家听着,只是觉得他道德感比较强,说话有点偏激。

 

如今听了这番“内心独白”,大家才发现,他只是在为自己的没钱进行掩饰。


掩饰了还不够,还要仇视有钱人,仇视不公,并期待着万事平等。

 

他所谓的平等,在我们看来,完全是扭曲的。

 

一对夫妻全力奋斗,只为给后代创造更多的物质基础;


一对夫妻一辈子活在小圈子里,抱怨社会不公。


这样的两个家庭出生的孩子,居然要在一条起跑线上,一切从零开始,凭什么呢?


如果他们刚出生起点就不一样,这不是最正常不过的吗?

 

我不是富二代,但我不得不承认,那些富二代同学的父母,不论是眼界还是格局,都比我自己的父母要开阔得多。

 

在评价一件事情时,我常常以偏概全,远不如我那些同学考虑得全面。


和他们相处的时间越久,我越是不爱说话了。


比起说,我更愿意听别人说了什么,想办法让自己的视界更开阔一点。

 

但我那同学不这么想,他觉得有钱人挣钱比我们容易。

 

比如明星,出场费通常是以万或百万为单位。


他觉得,如果穷人有难,这些人就应该无私地把自己的金钱贡献出来。


但他自己呢,连吃饭都要占别人便宜,因为在他眼里,“有钱人就应该多买单啊”。


03

据统计,美国30岁以下生育的妇女中:


有超过50%的女性是单亲妈妈 ,而其中一部分单亲妈妈,所采用的方式就是靠生孩子来领取国家福利。


一个孩子大了,就再生一个,一直这样吃国家福利。

 

她们的理念和这些心怀“应该”的人一样。


反正有钱人多嘛,让有钱的人纳税,然后由国家来补助就行了。

 

但假如她们“不幸”变成缴税一族,她们就会想尽办法偷税,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


其原因也很简单,“我挣钱多难啊”。

 

反正不管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只能是别人的利益受损,自己的利益必须毫发无伤。


对他们来说,他们的超高道德水准,只为别人而生,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不仅如此,所有加大贫富差距的改革,都会遭到他们的批判,同时,也会进一步激化他们的“仇富”情绪。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因为生产方式大改革,所以很多人都面临失业危机。


这个时候,一个高层领导,为了让这些工人保住饭碗,就拒绝使用挖掘机,仍旧让工人们用铁锹挖地。

 

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人过来考察,想弄清原因。


到了现场,这位考察人员说:


你干脆给他们一人发一把勺子,让他们用勺子挖地,这样就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挖掘机的出现,确实替代了劳力,看起来减少了就业岗位,其实不然。


因为挖掘机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运输上,制造上都出现了更多的职位空缺。

 

就像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的出现,减少了家庭主妇们的劳动时间一样。


这样她们就能花更多时间陪孩子,或寻找工作机会。

 

同时,这些机器的出现,也增加了制造业。


比如螺丝工厂,钢板生产厂等等的就业岗位,就连机器维修行业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很多排斥AI的人,就跟那个放弃了挖掘机,选择铁锹工作的人一样。


他们根本不知道AI发展到了哪个层面,也不知道它的出现,将会替代哪些工作岗位,又能推动哪些工作岗位。

 

他们没有别人的焦虑,也不寻求自我提升的办法。


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批判有钱人,以及批判加大贫富差距的事情上。

 

他们心中的“仇恨”,只有当富人投资失利,出现大笔亏损;


或得知明星、巨贾不买奢侈品,而用巨额做慈善时,才会逐渐平息。


04

非洲一直是很穷困的地方。


很多国家都对他们进行过援助,但最后几乎没什么改善,撇开其它因素不谈,其中有一点就是:


原本努力工作,但却收入微薄的人,为了领到慈善款,便故意搞砸工作。

 

因为捐助对象是有一定要求的,只有低于某个标准的人,才能得到救济。

 

而正是因为这样一批人的出现,才导致那些没有工作能力,食不果腹的人,分得更少的补助。

 

那些怀着“应该”心态的人越多,救助就越难收到效果。

 

国内虽然不像美国,有那么多福利,也不像非洲,需要经济援助,但始终不缺“应该”心态的人。

 

他们拿道德作为获取别人利益的手段,哪怕这些钱最终没落进自己的口袋,也让他们心中的“仇富”情绪得到了宣泄。

 

他们最爱听的童话是,美国的富商们,把遗产都贡献给了慈善事业。


他们希望孩子从零开始,自己掌握生存技能。

 

这个时候,他们会感觉到那些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

 

如果你跟他们说:


富商们在孩子刚出生时,就用大笔资金给他们设立了信托基金,以确保他们衣食无忧,且有创业启动资金。


不留大笔遗产是因为遗产税太贵。


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有钱人永远对穷人有亏欠。


哪怕那些穷人拥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享受富人的捐献和税款也是应该的。

 

我并非鼓励自私自利,而是觉得,面对慈善,有的人不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无可厚非。


因为可怕的不是不施加帮助的人,而是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的局外人。

 

这些人心中有着扭曲的公平,一旦这些信念有了适合生长的土壤,就会更大地危害到别人的利益。


而最终受害的,往往是更需要帮助的穷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雪之夏,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一个人走走停停,所幸身边始终有很多朋友陪伴,让我还能向上生长。成长的过程十分缓慢,但从未停止。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灵魂伴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