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经历过哪些思维上的转变?

2017-11-29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年少不听张学友,听懂已是伤心人

年度走心广告:总有人偷偷爱着你

毕业那年,我拿了23个offer


只有你变得不可替代了,你的议价能力才能提高。


作者:血公子,来源:知乎,经授权发布

01

我家境并不算好,但爸妈从小就疼爱,


从不让我干活,想吃什么想玩什么,也都一一满足,而他们唯一的期望,就是我的学业,与大部分中国父母一样。


也许是天生聪慧,我很争气,从小到大一直成绩很好,中考全校第一,高考也年级前列,进了一所重点大学。


但其实,我除了学习,其他的各方面都是空白。这一点,在大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给了我很大的打击。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公司有一个新的项目,上司想让我去负责。


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用同事的话说,为了得到这个项目,他愿意被睡。这没什么,关键是上司是男的,而他,也是男的。


由此可见,这项目是有多诱人了,但由于这是我完全没接触过的东西,所以心里不禁发怵,犹豫了半天,最终推脱掉了。


上司对我非常失望,然后这个项目就交给了其他的同事。


其实那个同事也对这个项目一无所知,但他边学边做,不停地请教别人,找人帮忙,后来这项目就真被他做成了。


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之后不断被重用,眼瞅着就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间巅峰的节奏。


后来有一次吃饭,上司语重心长的跟我说:


你想什么事都准备妥当了再去做,哪有这种好事,你还以为你在学校啊,准备一个学期再来考试,门都没有。谁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会的,都是边做边学的,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你准备,机会是不等人的。你不懂可以去问别人,你可以找人帮你,你看那谁不就到处找人帮忙吗,你闷在那里纠结是不行的。


原文记不太清楚了,意思大致如此。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在这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去硬着头皮接下一些自己不太熟的业务,边学边做,不懂的,就找人请教。


虽然一开始做得并不好,甚至有些项目还搞砸了,但这过程中,我的能力得到了肉眼看得见的提升,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思维转变永远不要等着准备好了再去做,机会是不等人的,边学边做才是最快的成长方法。


02

在我工作第二个年头的时候,我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


其实据我所知,大多数人在工作一两年的时候,都会开始迷茫。


我是一个很容易多想的人,只要一有时间,就在那里思考。我甚至觉得,中国未来在世界的哲学地位,妥了,因为有我。


从上句话你也许能感觉得出来,没错,我走火入魔了。


那是一个雾霾很重的上午,挤在地铁里胸口发堵,结果还是迟到了,为了赶时间,路上摔了一跤,到了公司还给小头头批了两句,还真天时地利人不和了。


借着一股子未冷的血气,不待明月,也等不及明天,一咬牙就递交了辞呈,然后闲赋在家,整天打座冥想,害老妈以为我入了邪教。


杨绛有一句话很有名,她说你的问题就是书读太少却想的太多。


这也是我的问题,我读书确实不多,学生时期天天研究学业,没什么时间读课外书。


另外,我阅历也不多,年龄也不够,但又非常迷茫,所以只能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一直在那里想啊想啊想。


想来想去,想不出来,就好像一只井底的青蛙,一直在思考外面的世界一样,坏处是很多的。


第一,非常耽误时间,加剧了我的拖延症。


第二,非常消耗精力,坐办公室一天,什么活没干,但到家就累瘫了。


第三,由于知识太少,见识太少,想的东西完全没有质量,没产出任何有用的东西来。


但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是四年之后了。


以前我以为只要在那想,就能想清楚。后来随着阅历增多,年龄渐长,慢慢的就发现,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其实不需要想,你看见了,就懂了。


现在,我已经很少去想那些没什么意义的东西了。确定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多做事,多看书。


想不明白的,就不再去想,就算想,也不要停下来想,要边做边想,边读边想,这样才是高质量的思考。


  • 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思维转变: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永远不要在无意义的思考上耗费太多时间,多读书,多行动,只有在知识和阅历增长之后,你的思考才会更有价值。



03

有一段时间,我很不平衡。


我的工作很辛苦,难度也高,但赚的钱却不如一些没我辛苦的同学。


有一天,我家里电线坏了,就打电话找来维修师傅。


那次坏得很严重,电线抽不出来,要重新打洞铺线才行,反正两个维修师傅忙活了很久,最后加上新的电线之类的材料钱,以及两个人忙活了半天的工钱,也才一共200。


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但赚的钱却比我少太多。


这时我忽然想明白,你赚钱的多少,与你的劳动强度,技能水平,有关系,但都不大,关键在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你所在的平台,你的行业。


我有年薪百万的投行朋友,也有年薪40~50万的程序员朋友,也有年薪10万的传统行业朋友,他们都是高材生,精英,也都非常努力,但收入却天差地别。


这就是行业的区别,选对行业非常重要。


当然,工作的意义并非收入一个衡量维度,但收入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而且在一个新兴的,有朝气的,精英聚集的行业,从哪方面来说,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工作分分钟可以被一个实习生替代,那老板为什么要给你那么高的薪水?


只有你变得不可替代了,你的议价能力才能提高。


不可替代性其实包括很多,一种是你业务水平的提升,一种是你是复合型人才,另外一种是积累人脉。


提高业务水平很容易理解,就是不断提升你的专业水准。


而复合型,则指的是,能够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技能进行融合,从而产生新的技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拥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同时又对电影非常有研究,那你就可以去写影评,在知乎、豆瓣、微信公众号发表,很容易就成为所谓大V。


具体如何组合,哪些可以组合,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去思考,总之,不同技能的融合,可以让你变得独特,且不可替代。


另外,人脉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比如,你与某个人认识,但并不算多深厚的交情,但要谈合作的话,和他完全不熟的人相比,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他更愿意相信你,且可能会给更优惠的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身处在一个行业内,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那么宝贵。但要知道,行业外的人,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办事,经常是求告无门的。


当你在一个行业足够久了,你的行业人脉将变得不可替代。


尤其是一些管理岗位,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协作,需要你去调动资源,而只有掌握了人脉的人,才能做成这种事,这不是一个实习生可以替代的了的。


这里,我的建议是,三种都需要兼顾,不能只闷头发展一种。


不要有太大的短板,否则在未来,你很容易因市场或政策的改动而变得被动。


  •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思维转变:你的赚钱能力与你的专业水平及劳动强度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你所在的行业、平台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想要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想要赚更多的钱,只有去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也是应对未来市场、政策变数的唯一方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富书创始人

👇测测怎么样的异性最适合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