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控制欲越强,孩子越不听话

进化妈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2-28


当控制成了父母爱孩子的唯一手段,家也就沦落成了暗暗较劲的角斗场。育儿不是控儿,爱他便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作者:沐风,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经授权发布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依文朗读音频

插曲:钢琴曲-《夜》


孩子是你的

但并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


前段时间,知乎有个话题一路冲上了热榜第二,引起了上万人的关注,数百万人的围观:我的女儿因为我撕了她的笔记本绝食了怎么办?



据描述,那是女儿从初一写到高三的笔记本,因为女儿最近成绩有所下降,妈妈“头脑一热”就将笔记本撕了。


事后,妈妈还想让女儿反省,却没想到女儿绝食抗议了。


妈妈才开始有点后悔,于是求女儿。


不管用后,就又吼又骂,最后上升到拿手机威胁。


女儿哭着说:“我说过那是我最重要的东西。”


是的,女儿早就告诉了妈妈,那是除了家人最重要的东西,是她积累了多年的小说灵感,是她这6年的精神世界。


可是,妈妈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哪了,而是轻飘飘一句:“我都已经烧了,这也是她成绩下降了,还记笔记的原因啊,我该怎么办?”


最高赞的回答说:“令人发指,手段特别残忍,影响特别恶劣。没错,我说的就是这位家长。你知道什么叫隐私吗?什么叫边界吗?什么叫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吗?什么叫底线吗?


暴击人心的四连问啊!


想起《暗黑者3》里吴洋妈妈对儿子的一番训斥:


“不好好写,玩什么手机?”


“干什么,你什么态度?”


“连你都是我养的,我生的,我看看你手机还不行了?”


“你什么隐私?你什么秘密?你还冲我保密。”



这些妈妈根本容不得孩子对自己有所保密,何况是长达6年,被视为最重要的东西。


说白了,妈妈不过是恰好有了借口而已,借此宣示家庭主权,获得更多的掌控权,理由还是为了她好好学习。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说: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过多的干涉,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父母越强势,孩子越不听话


前段时间,闺蜜向我诉苦,13岁的女儿小洁,开始频频和她顶嘴。


更让人头疼的是,小洁还学会了撒谎。


如果不是老师告知,她都不敢相信那个乖乖女,竟逃课泡网吧,还早恋。


那晚,她怒其不争,小洁却大吼:“天天这也不让,那也不让,我受够了被你们操控的木偶人生活。”


说完女儿“嘭”一声甩门而去,留下闺蜜模糊了双眼。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突如其来的叛逆,不过是攒够了对父母的不满,是压抑已久的宣泄。


叛逆的背后,是不愿失控的父母,和渴望自由的孩子的权利斗争。


对此,樊登曾说:“父母和孩子总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胜了,这个家庭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胜了,就是悲剧。”


2018年,北大毕业生,留美硕士王猛,以一篇万字长文控诉了父母的“控制以伤害”:

从小就被妈妈关在家里,不让出门玩耍。


妈妈喜欢包办所有事,对他的操控落实到吃饭,穿衣,上哪所学校。


身边的朋友都是父母认识的或了解的。


考上北大后,以为终于能逃离父母的掌控,父母却依然四处托人“关照”他,甚至到了美国,仍不放弃对他的“监控”。


父母越是试图牢牢控制孩子,他就越拼命挣扎逃离。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父母一心要赢了孩子,却也因此失去了孩子。


最终,王猛和父母决裂,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


多年过去,唯一一次回家,是为了补办身份证拿户口本,在家仅待了10分钟,他一刻也不愿与父母多待。


孩子就像弹簧,父母若只是一味的压制他,控制他,最初也许会取得意料中的效果,但当弹簧被压到极限后,孩子势必会以更大的爆发力逆反逃离。


当控制成了父母爱孩子的唯一手段,家也就沦落成了暗暗较劲的角斗场。




被控制的孩子,一生悲剧


不久前,微博曝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


15岁的女儿,以按摩为由,用丝带勒死45岁的单亲妈妈张灵。



据报道,为了培养女儿,妈妈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与精力,力求在不完美的家庭中,给女儿极致的爱。


可这样的爱附加了条件:“你是我的女儿,我一步一步把你养大的,你必须听我的。”



在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剥洋葱people》对张灵7年好友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令人窒息的母爱:

学习成绩必须是年级前四五名;

张灵很要强,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她的意愿来;

孩子连午睡自由都没有,必须中午休息;

打听孩子接触的每个要好朋友;

离婚后,拒绝孩子去见爸爸。

为此,女儿多次被训哭,曾扬言不要这个妈妈了,她说:


“你虽然给了我这么多,但只考虑吃穿用,从不考虑我的精神感受,不考虑我是怎么想的,你让我不快乐。”


《欢乐颂》有句台词说得好:“为了孩子,父母可以舍得一身剐,自然也会要求更高的掌控权。”



当付出变成情感勒索的筹码,爱也就变质成了控制。


错位的爱,终将演变成绳索和尖刀,要么勒死对方,要么捅死自己。


微博有个话题:父母的控制欲,可以有多恐怖?


网友@杜西西吐槽:


妈妈为了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在家装了摄像头。


我的房间永远上不了锁,人身自由对我而言不知为何物,只要我一说不,妈妈就痛斥我白眼狼,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自己有多不容易。


小时候,总想着长大了就能逃离,长大了才悲哀的发现,只有死了才能解脱吧。”


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心理学家李雪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被控制的孩子,一生悲剧。



给予选择

是父母给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很多父母不假思索说:当然要了。


可是不管父母定制的人生有多美好,都不过是他们对自己人生渴望的投射。


说是定制,实则是控制,一辈子都按着剧本走,一辈子都没有选择。


黄执中说:“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把选择权归还给孩子,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伊能静在参加《幻乐之城》时,曾提到自己首次和儿子哈利吵架,因为哈利想学剪辑,可是她希望孩子能学编剧。


伊能静以过来人的身份分析利弊,哈利却反驳道:“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伊能静听完,犹如当头一棒。


她开始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去尝试,只要孩子所想,便可以去学作词写歌,画画,跳舞,拍短片,写小说,设计服装,舞台剧……


没有设限,任他试错,哈利也以从不低于A的成绩回馈妈妈的信任。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筑梦者,父母放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孩子才能在不断选择和试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给孩子选择,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赋权。


当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时,他才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起更大的责任。


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旁引导陪伴。


哪怕明知他的选择可能把事情搞砸,或是碰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撞南墙了,走回去就是了。


试错,越早经历,成本越低,收获越多。


《“不管叫教”是更好的管教》书中有句话说,“不管教”最难的部分是,我们要在潜意识里清除“孩子是我的附属,孩子的事情我都要管”这个概念。


放下控制欲,也许是个艰难过程,但也是每个父母人生的必修课。


育儿不是控儿,请少一些控制,多一点自由和选择。


爱他,便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或许你还想看

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决定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成绩

每个横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作者简介:沐风,富书专栏作者,第6期亲子写作实战营学员,二宝妈,一手育儿,一手写作,与孩子一同成长,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一家好店,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