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留守儿童到清华毕业生,他回母校演讲分享了3个故事,燃爆了


找到目标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长期坚持坚决付出一万小时以上,树立全面自信心,为人生保驾护航。

作者:吴超,来源:outliers(ID:outliers-thu),经授权发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很荣幸受到邀请回到母校和大家进行交流。


母校变化很大。


大概是去年10月底,我和曾教我历史的李智勇老师初步把时间敲定为1月初。


11月、12月,我就在想和大家聊些啥。


最后,我决定给大家分享3个我的成长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主观能动性


第一个故事与主观能动性有关。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


在我成长过程中,我爸妈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打工,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我爷爷有5个儿子、1个女儿,他们基本都在云南打工,而且每家都有2个小孩。


我之所以叫吴超,就是因为是超生的,罚了很多钱。


我妈觉得要个小孩太难了,就在我的名字上深深打上超生的烙印。


我爷爷奶奶同时要带五六个小孩,加上家庭又穷,因此,我很难受到单独的宠爱和认可。


可是,小孩子本身是非常需要受到认可的,我爸妈当然很爱我,可是他们又不在身边,从家庭中收获不到的宠爱和认可,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学校。


小学时,我就读于我们村的村校,叫新风小学,那应该是中国最简陋的小学之一。


在我们小学,每个老师都是全能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样样精通。


单从学习角度,我们学校管得非常宽松,对学生要求很低,基本不补课,下午三点左右就放学回家了,课后作业也非常少。


小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进入镇上的初中读书,很多同学初中、高中毕业或没毕业就会去打工。


在这样的小学环境中,我完全不知道学习好对未来能产生什么影响,周围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反倒是,如果能够与同学们打成一片,那么就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怎么能够与大家打成一片呢?


我经常在学校打架,我小学时打架很厉害,最激烈的一次甚至把同学打进医院。


同学在学校打不过我,放学就去我家告状,我被家人打后第二天又去学校打同学。


我玩弹珠、打扑克、扇画片等,都非常强,小伙伴们和我玩,大多数情况都是输。


我还会带着同学们去偷东西,最冒险的一次是利用学校午休时间和几个同学跑到山里去偷农民伯伯的柑橘。


那还是一个下雨天,几个小孩长途跋涉,偷了很多柑橘回到学校,本想向大家炫耀下,但没想到有一个同学的告密使柑橘全被老师没收。


我小学还学着抽烟,因为抽烟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更酷,当然所幸抽了几支后再也不想抽烟了。


小学的寒暑假我常常不能完成作业,有次开学时差点不能正常入学,靠着这些,我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虽然这些都与学习没有关系。


当然,让我庆幸的是小升初时考了176分,考进垫江县最好的初中,也就是垫江八中


当时垫江八中的录取分数线是174分,我是村小里唯一一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按照我描述的村小情况,要想学习成绩好其实是很难的。


现在看来,在经历的所有大型考试中,小升初的试题难度最低,但于我而言却是最难。


毕竟,一个没怎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小混混,怎么可能考上垫江县最好的初中。


来到了垫江八中后,我发现情况不妙,垫江八中极力排斥打架斗殴、偷东西、抽烟等小混混行为。


我那时候发现小学时练就的本领在垫江八中不管用了,已经无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了。


痛定思痛,我只好丢掉小学时的坏习惯,再也不打架、偷东西、抽烟等。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要在垫江八中立足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好好学习


如果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还能受到老师们的表扬。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


我刚进校时,差不多是年级200名左右,在初一上学期,我就考进了年级前几名,有时候还能成为第一名。


在整个初一期间,我的成绩一直不稳定,为了能够提高成绩,我就开始主动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进来,甚至我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看了一年多后,我就发现自己近视了。


在垫江八中读书期间,李智勇老师由于对重庆的几所名校很了解,经常给我们介绍重庆一三八中的情况,给我们讲那些学校都是名校,勉励我们高中要考上那几所学校。


后来,我在电视中,看到了重庆三中的纪录片,介绍张伯苓创办三中的故事,对名校有了初步的了解。


初二的暑假,我去昆明找我爸妈,需要在重庆赶火车。


当时离火车发车还有几个小时,我就自己坐公交车去三中参观。


三中被誉为中学中的大学,校园非常漂亮,在三中漫步期间,我就像进入了一个大花园,校园里郁郁葱葱,居然还有一个荷花池。


结合之前在纪录片中看到的情况,我觉得三中很美,而且历史深厚。


三中独自参观结束后,我努力学习除了为获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认可外,还多了一个理由,为了考进重庆的名校。


进入初三后,我就更加努力了,把很多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这些努力也带来了回报,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可以稳定在年级第一,有时候还可以与第二名拉开10-20分左右的差距。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重庆一中和三中。


由于只有一中给了很多奖学金,我只好放弃三中,去了一中。


无论怎样,初中毕业后,我如愿进入了重庆名校。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故事。


因为无法从家庭获得更多的宠爱和认可,我需要在学校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而小学和初中的环境有显著差别,造成我的动作天壤之别。


后来,因为了解了重庆三中的历史和实地参观后,萌发进入重庆名校学习的想法,从而更加鞭策我学习。


这几种情况的背后,实际上都是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作用,一旦有了目标后,就会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往目标冲锋。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就像我,同样为了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练就不同的技能。


我觉得,在座的大家,你们也可以。


我希望你们能够多出去走走,多去了解更多的世界。


比如参观下重庆的知名大学,做到这一点是很容易的,毕竟现在高铁很发达,垫江到重庆的高铁只要51元,基本每个人都可以实现。


如果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可以去参观其他省市的知名大学,比如清华北大等,或者也可以去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看看。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参观萌发出属于个人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大家发自肺腑想要得到的。


我不在意大家的目标或者梦想是什么,你以后想考哪所高中或哪个大学,你以后想要去做建筑师、工程师、程序员、厨师、游戏设计师等,或者像我一样,就想获得同学们、老师们的认可,都没问题。


我在意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目标或梦想。


在现今社会,无论出身什么家庭,大部分人的共识是要获得大学文凭,在学生时代,对于大家而言,努力学习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而只有有了目标或梦想,才能够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好好学习。


没有目标,要想长期努力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去准备考试是一件非常辛苦有时候还很无聊的事。


小学176分成绩表


一万小时定律


第二个故事与坚持有关。


初中时我们班大概有90名学生,班上只有一半同学认真学习,由于另外一半同学没有认真学习,上自习课就会开始讲话,导致班级学习氛围并不好,成绩的两级分化特别严重。


我那时候作为班长,已经意识到学习成绩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我就开始铁腕整治纪律,协助班主任一起去对付上课不听讲同时讲话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的同学。


由于我处理这些事情比较严厉,不留情面,在班级里树敌过多,反而还被全班部分同学孤立。


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居然会被孤立,我很困惑。


同样困惑的还有另外一点,我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也不怎么玩耍,甚至晚上躲在被窝看书,有些同学甚至我爷爷会认为我努力过度,只会死读书,好好努力时,居然也会有部分人不认可。


当我高中进入重庆一中后,我发现情况与初中完全不同。


整个班级的同学都非常努力,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周末也会有同学主动来教室上自习,基本不再需要有人来维持课堂纪律了,没有任何人会质疑你努力学习。


重庆一中还会鼓励大家去学习奥赛,学习奥赛不需要学生额外花钱请教练,学校有免费的培训班。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额外的学习内容(奥赛),我比初中更加努力了。


从高一开始,我每天早上7:00起来,晚上12:00睡觉,中午睡个半小时午觉,除了吃饭、体育、音乐课之外,其余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了。


平均每天有效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13小时左右,周末和寒暑假基本都如此。


高中期间,在家呆的时间非常短,每年就回家四次,分别是寒暑假、五一、十一。


其余时间都呆在学校,即使回到家后,作息时间也和学校类似。


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周围同学也很努力,甚至有些同学比我还努力,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整个寒假只休息了除夕那一天。


所以,即使我这么拼,最终也只把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二十,最好一次考了第四,从来没考进第一。


周围同学你追我赶,等高考结束后,整个一中有36名同学考进清华北大,其中还有16名同学是保送的。


而我们班级,60名同学,基本上都考上了一本,大部分都是985、211。


后来在大学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异类》,里面介绍了“一万小时定律”。


什么叫一万小时定律”呢?


只要你在某个领域花费一万个小时以上,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那本书里,作者举了很多例子。


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一个计算机专家,他们在成为专家前,花费了一万小时以上在计算机上。


比如甲壳虫乐队,在成为全球著名乐队前,花费一万小时以上在练习演奏上。


比尔盖茨、乔布斯、甲壳虫乐队,大家都误以为他们天赋异禀,天生就是搞计算机或音乐的人,但大家都忽视了他们成为专家前花费的一万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间。


但实际上作者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否有天赋,只要你在某个领域花费一万个小时以上,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按照这个理论和我的高中经历作对比,我发现“一万小时定律”很有道理。


我高中期间,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3小时左右,一年365天,假设去掉2周,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那么一年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就是4563小时。


我高三上学期结束时就保送清华了,高中实际学习时间两年半,高中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就是11408小时,超过了1万小时


我只用了两年半就超过了1万小时,我的高中同学们念完整个高中三年,基本上每个人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万小时。


当然,这里的一万小时是指有效投入时间


如果你在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讲,开小差,就不能算有效投入。


一万小时定律也是对我们班上基本每个人都能考上一本,大部分进入985、211的理论支撑吧。


一旦接受了一万小时理论后,你会发现要想学习成绩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就是坚决多投入时间。


虽然可能每天投入13个小时,一年只休息2周对很多同学来说太苦了。


那换种方式,每天投入10个小时,一年只休息3周,这样一来,每年的有效时间也有3440小时,三年累计也有10320小时


三年投入1万小时,是一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如果成绩没达到预期,首先自我反思下,时间投入够不够


只要愿意投入时间,那么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方法也就可以用两个词简单概括,文科靠背诵、理科靠刷题,当然这里的背和刷题都需要加上在理解的基础上。


我以前初中学习政治时,每学期都会把政治书上的重点内容从头到尾背诵通读几十遍,到了期末时,自然能够背诵下来大部分内容。


说到理科刷题,比如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不会做怎么办,可以通过看答案或请教老师同学,理解这道题的解法,然后再做一遍,如果再做一遍还是不会,那就多做几遍,直到做出来为止。


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延续。


当你有了目标后,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目标呢?


就需要靠一万小时定律或坚持。


每个人都希望出类拔萃,都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只有在某个领域长期耕耘,坚定付出一万小时以上,才可能实现目标。


第二个故事与第一个故事密不可分,因为长期坚持在某个领域付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没有强烈的目标感,没有对实现目标的渴求感,是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孜孜不倦去奋斗。


对于心智正常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潜力,只要你愿意付出一万小时以上。


因此,我敢下断言,今天在座的各位,除了有明显智力缺陷的人(我相信基本没有),每个人都可以考上一本甚至985、211,只要你们愿意在学习上花费一万小时以上。



自信


第三个故事与自信有关。


我初中、高中,大部分时候成绩都非常好,得到了同学们、老师们的认可。


到了清华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清华集中了全国各个地方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大家在进入清华前,都和我有类似的经历,都是各个地方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我在清华水利系读本科期间,一个年级90人左右,我大一上考了19名,成绩还可以,大一下,因为谈恋爱受挫深受打击,成绩下滑严重,考了五六十名,到了年级后一半。


我还深刻记得,当时有一门课叫大学物理,我们班上很多同学期末都考了80分以上,我的期末卷面成绩好像只有60多分,我直觉是老师把我的试卷改错了。


我申请去查阅试卷,到了现场,助教把我的试卷以及试题标准答案都给我,让我自己校对,看看是否有问题。


我一一校对后,发现老师没改错,我确实只应该得到60多分。


助教还友善问我,是否看清楚了,如果有批改错的,可以提出来。


我含泪摇了摇头,离开了助教办公室。


离开助教办公室后,我的眼泪止不住往外流。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哪次考试得过60多分,也从来没有排名在整个年级后50%。


那段时间,我的自信心轰然倒塌,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突然间害怕见人,担心别人问我在清华成绩如何,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


虽然后来经过大二大三的努力,我的综合成绩进入了年级前30%,顺利保送清华的研究生,但大一下因为成绩下滑到后一半的事,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以前从没有过的视角,那就是当自己成绩不好时,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失败感,自信心轰然倒塌后,我后来决定自救。


如何自救呢?


清华有心理咨询中心,我主动去联系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同时,我也选修了一些心理健康的课程,去寻找自信心丢失以及重建自信心的答案。


经过不断的寻找、追问,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高考应试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为了高考服务,成绩很多时候成为评判学生的全部,高分是成为了我自信心的来源,基本是唯一来源。


虽然我在大学之前,成绩一直很好,但来到清华后,每个班级总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如果个人自信还仅仅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一旦没考好,个人信心体系就会崩塌,变得自卑。


其实,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在清华的几年时间,我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包容,承认他人的优势,明白个人的优势,包容个人的不足。


正是不完美造就了我们的独一无二,如此方能接纳自己,这就是我个人自信心的来源。


只有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知晓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树立全面的自信心。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故事。


我的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分别告诉大家树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肯定在做的各位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树立全面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因为考了最后一名就把自己给否定了,就失去自信心,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


树立全面的自信心,有一个误区要注意,那就是当自己成绩不好后,就自暴自弃了,觉得自己在学习上不擅长,就放弃努力。


因为在上大学前,学习成绩基本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你是否擅长学习,你都必须努力学习。


树立全面的自信心,是为了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身处哪个名次,依旧相信自己


而且我认为,能树立目标并长期坚持去实现的人毕竟不多,当然我希望垫江八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如果在八中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最后一名应该怎么面对自己?


我觉得这种时候,最后一名虽然是八中的最后一名,但也会超越其他很多学校,甚至比某些学校的第一名还厉害。


关于自信这一条,这是我通过很多个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不断思考、不断求索中才得出的答案,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够树立全面的自信心。



尾声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三个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说的不一定都对,但这三点确实是我通过个人经历总结出来的重要方法论。


找到目标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长期坚持坚决付出一万小时以上,树立全面自信心为人生保驾护航。


只要做到这三点,我相信大家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今天的演讲接近尾声了,以什么结尾呢?


我在大三暑假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如何做个有趣的人?》,这是我以前没想过的话题。


做个有趣的人,实际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思,让日常的生活过程变得不那么无聊。


尽管学习很辛苦,而且还要三年内花费1万小时以上持续不断地学习,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些有趣的时刻。


那些时刻可以是发现了一个新的解题方法,可以是历史故事满足了你的好奇,可以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让你心生触动。


有趣的人,前提也是一个有梦的人,大家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现在正是做梦的时候,无论大家以后过得怎么样,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并享受现有的学习时光。


我是2017年结束了学生生涯,当我走入工作岗位后,我依然用自信和有趣来提醒、激励自己。


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活成自信、有趣的模样。


最后,我祝大家:永远自信,永远有趣。


或许你还想看

牛逼背后,都是苦逼

一个人为什么会急性子?

真正的高手,绝不会瞎忙

普通人和顶尖高手的差距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不想苦一辈子,就要苦一阵子

所谓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想要的得不到,很痛苦,该怎么办

吃不了自律的苦,就要受平庸的罪

当你不再痛苦的时候,你就平庸了

吃不了读书的苦,注定要吃一生的苦

你不愿吃奋斗的苦,就会吃婚姻的苦

只要你不认怂,苦难就没办法撂倒你

人在年轻时,尽早建立底层认知系统

你进不去的人脉圈子,就不要强行去混

年轻时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路

你最大的问题,是在低价值的事上很忙

当别人向你诉苦抱怨,你觉得很无力,该怎么办?

高手的努力深入而轻松,普通人的努力肤浅而痛苦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10年前卖肾买iPhone的高中生,给我们留下了一条苦难守恒定律


作者简介:吴超,一个自带阳光属性的朋友,有趣而自信,和你分享小情绪、小思考、小事情,公众号:outliers(ID:outliers-thu),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