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能力可以让自己快速进步?


“敢假设”和“看结果”,就是促使我们快速进步的能力

作者:周岭,来源:清脑(ID:QingNao_),经授权发布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紫陌骐骥朗读音频

插曲:纯音乐-《飘落的云》


一个人想要变好,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同时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光有愿望没有方法,人们的欲望就会变成焦虑,而知道方法但欲望不强,人们的行动也会变得干枯,陷入为做而做的境地。


所以,只有愿望和方法同时具备才能让一个人快速进步。


然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愿望有余而方法不足,他们强烈地希望自己变好,但却总是苦于自己能力缺失,诸如:


缺少独立思考,凡事缺乏主见,没有人生目标,学习效率低下,情绪波动无常,遇事逃避退缩,总是急于求成,无法做成事情,等等。


这些困境就像一个个怪圈,使人们无论怎么努力都像在原地打转。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困境其实不难打破,因为它们背后的解决方法都涉及到两种基本能力——“敢假设”和“看现实”。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掌握并运用这两种能力,就可以将类似的困境一网打尽。


这听起来有些夸张,毕竟“假设”和“现实”这两个关键词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我可以先告诉你结论:它们威力巨大。


如果你不信,那就听我细细解说,相信它们一定会成为你快速改变自己的有力抓手。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阻碍我们进步的原因众多,但其中最大的,通常是我们所做之事有很多模糊性不确定性

这点毋庸置疑,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都是清晰确定的路径和明确可期的结果,想必每个人都能大踏步地跨过去。

而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形少之又少。

我们总是处在复杂而困难的事情中,不确定自己想的是对的,不确定自己说的是对的,不确定自己做的是对的……

所以我们止步不前,因为逃避模糊和不确定性原本就是人类的本能。

但困难之时正是进步之机。

如果此时有人敢于直视模糊、敢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做出脑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假设”,那他就能更大概率地突出重围,获取更多人生优势。

这么说还是太抽象,不如看些例子吧。

比如,我每次写文章都是这样开始的。

起初脑子里非常模糊,难以下笔,但即使如此,我也会假设那个极其简单甚至没有逻辑的想法是对的,然后“逼迫”自己写下能描述它的句子。

这些句子可能是一些一窍不通的话,也可能只是几个关键词,但没关系,对我来说,只要写下来就是进步。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再次进行“假设”,一点一点地修改、丰富、完善,最终它总能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

如果我担心自己写不好,不敢假设性地写出第一句话,恐怕写作路上早就没有我了。

这个方法,我也经常用在女儿的学习辅导上。

比如,她写作业遇到阅读理解或作文时就会习惯性卡在原地并向我求援,但我不会直接帮她,而是让她先说一个自己认为的答案,或者口述一个作文的大致想法。

此时,她总是畏惧地摇摇头说:“我真的想不出来。”

我再鼓励她:“没关系,你再想想,哪怕能说出一个词也行,不管怎样,你得先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然后她慢慢地开始动脑,说出一两个词或一个粗糙的小故事,我再继续鼓励她想出更多的词。

渐渐地,她开始找到思路,最终在很少的外界帮助下自己完成作业。

我还将这种方法用在读者的咨询上。

以前,读者向我提问的时候,我都会直接把想到的“答案”告诉对方。

当然,我的“答案”也是我自己做出的假设。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请读者对自己的问题先回答一个可能的原因或解决方案。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还没等我给出意见,对方就会恍然大悟地说:“噢,我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时,我就会特别得意,因为这个“假设策略”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让对方收获了思考和答案。

事实上,在向读者提供免费咨询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因为面对很多超出范围的咨询,我也会尝试调动所有的知识去假设一个可能的答案。

比如读者「酒酿」(一名实习护士)就曾问过我一个困扰她很长时间的奇怪问题,她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行动总是快于脑子,就是在医院做事的时候,脑子还没有想好,脚就开始不受控制地乱跑乱窜起来,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就会很疑惑自己刚才在干嘛……”

作为局外人,第一次听到这样描述时我也很疑惑,但我还是尽量调动自己所学,并结合之前与她的聊天信息给出了一个假设性的回答:

“我想,这个下意识习惯可能与你在实习时受到的压力有关。记得你之前说过护士长经常批评你,特别是当她说你手脚不利索的时候,你心里会特别恐慌,所以为了减轻外界对自己'笨手笨脚'的印象,你的下意识会让身体第一时间动起来,这样至少不会让自己看起来呆在原地没反应。”

结果她惊讶地说:“我的妈呀,我要哭了。您说得对,就是这样的,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这样的结果让我也感到意外,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但让双方都得到了好处——她解决了问题,我收获了经验。

假设策略,不仅可以用在学习思考上,也同样适用于生活成长上

比如,很多读者在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之后都开始实践“每日反思”“日程规划”或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被很多“模糊和不确定”卡在某处,诸如:

每次反思复盘的时候,想不清问题的原因怎么办?


进行每日规划的时候,总有不确定的干扰怎么办?


寻找人生目标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方向怎么办?


事实上,这些问题统统都可以用“假设”这个利器来解决:

反思的时候,想不清问题的原因,那就本着极度坦承的态度,先假设一个自己认为最可能的原因就好;


规划日程的时候,如果有很多随机干扰,那就以最大可能的概率,先假设一个具体的计划即可;


找不到人生目标的时候,那就将所有选项列出来,并将那个目前认为最可能的选项假设为目标即可。


关键不在于对错,而在于你得先有一个“想法”。

只要我们能够依据当前所有的知识和可用信息,先做出一个假设,我们就不会卡在原地,就能够继续向前迈进。

而更多新信息必然会在后续的行动中慢慢浮现,如此我们就有了快速进步的可能。

正如一个人的人生目标肯定不能仅靠思考就能想出来,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错。

而不敢通过假设先行动起来的人,必然只在原地打转,发现不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使命。

掌握了这样的技巧,我们还可以自主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想改变,怎么办?

很简单,你只需在每次遇到需要表态的时候,利用当前所有可用的理由和依据,先假设一个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态度或观点。

即使它不一定正确,即使你不一定要说出来,但你必须要有一个。

时常这样练习,你的主见就会慢慢变强。

可见,“假设”可以消除模糊,让你的思考更深入一层;“假设”可以消除阻碍,让你的行动更前进一步。

经常进行“假设”练习,可以提升你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你掌控生活、甚至是创造人生的能力。

当然,你肯定很担心自己的假设会出错。

关于这一点,你完全不必担心。

因为这世间所有人的想法其实都是假设,即使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想法也只是假设,而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也说过:“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种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所以我们无需盲从他人的态度和观点,也不必盲目否定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反正大家都是在假设嘛。

重要的是,我们得有敢于“假设”的意识,无论对错先练习起来。

即使假设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多总结、多修正,保持头脑开放,始终用最新最可靠的理由和依据来支撑自己就好了。

这样我们就能不断革新自己的假设,使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越来越接近事实。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持续阅读、持续学习的原因。

因为书中的观点虽然也是作者们的假设,但他们的正确概率通常要高于我们。

所以当我们自己的假设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时候,学会“借用”书中高人的假设就非常明智了,这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在《认知觉醒》中,我也强调过这个理念:
如果你觉得别人讲的道理有理有据,而自己暂时无法反驳,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这件事时,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然后笃定地行动。
在实践途中,你自然也要保持思考,用行动反复验证他们的理论,不适则改,适则用,直到自己真正做到为止。
可见: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而且还是快速进步的阶梯

如果你勇于跨出这一步,并有意识地将它运用到生活各处,你的生活必将有所不同。

那么,一旦我们做出假设,又该如何判断它是否正确呢?

答案很简单:看现实结果。


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这是我经常向人说的一句话,因为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是不看现实结果的。

这么说或许让人难以接受,不过这确实是阻碍人们进步的另一大原因。

比如读书这件事,就很说明问题。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会非常纠结一件事,就是痛恨自己读完书之后记不住,经常合上书就忘记读了什么,有时读到最后发现自己只能想起一两个点。

这与他们期待中“全盘记住、全盘吸收”落差巨大,使得他们对阅读这件事的体验极差。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学会“看现实结果”,就会发现“记不住或忘记大多数”其实就是现实常态,就是我们的真实能力。

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去看看那些自己曾经读过的书,你会发现在合上书的情况下,能想起书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两个观点就很不错了。

如果你的生活还因这句话或某个观点发生了真实的改变,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就已经非常值了。

我自己的成长,就是从看到并接纳了这个现实后开始突飞猛进的。

几年前,我就放弃了“全盘记住、全盘吸收”的妄念,假设每次阅读只能记住一点点。

然后主动降低心理期待,告诉自己:只要书中有一个点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真实的改变,这次阅读就是有效的,这本书就是超值的。

于是阅读这件事立即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我也能把注意力从刷阅读量转到了改变量上,这样的转变反而加速了我的成长进步。

再比如,很多人做每日规划的时候都喜欢把计划排得满满的,甚至连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没有。

结果一天天下来,发现自己总是完不成任务。

一盘点,十件事可能只能完成两三件,因为很多任务的用时都会大大地超出自己的预期。

这必然会让人沮丧,甚至会让人破罐破摔,直接放弃计划娱乐去了。

但即使如此,下次做每日规划的时候,他们可能依然不吸取教训,继续之前的模式,结果再次事与愿违。

事实上,只要我们多看几眼现实结果,就知道自己每天能做多少事情。

此时,我们应该主动接纳现实,降低心理预期,只做两三件最重要的事,并给生活留出足够的闲余。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从容、高效、平衡、愉悦。

现实似乎总是在提醒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告诉我们能学的东西其实很少,能做的事情也很少。

当现实一次又一次给我们相同的反馈时,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关注这个事实,因为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我们人类“急于求成”的天性在作祟。

所以,一个清醒的人应该对现实结果保持坦承,接纳每次进步微小的现实,接纳行动初期笨拙的现实。

只有我们开始接纳现实,真正的进步才会开始。

此外,“看现实结果”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比如很多想学写作的人常问我,要不要报名参加网上写作训练营,我通常都这样回答:

“可以报一门喜欢的课尝试一下,但一定要注意现实结果,因为在没有训练营的时代,很多人同样可以成为写作大师,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报了训练营也没有写出什么名堂,可见训练营并非写作的核心条件,千万不要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

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报其他网课的人。

比如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买了很多网课,多到自己根本学不完,虽然他们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好,但每每有新课出来的时候,依然纠结要不要去购买。

如果一个人对现实结果坦承,他就能轻易做出决定——不买。

因为现实结果已经告诉他很多次了——买了课也没时间学,学了也很少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花费的钱除了买个心理安慰,生活其实并没有变得更好,更多时候甚至变得更焦虑了。

包括那些希望实践早起、断食、跑步的人,如果你担心这些活动会损害自己的身体,那就看看现实结果。

因为这世上很早就有人在实践早起、断食或跑步了,他们不仅活得很好,还在广泛传播这些好习惯。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自去试一下,看看自己的实际变化和感受,看看自己的体检结果,这比任何说理都直接。

一旦我们能借助现实结果看清本质,就不会被表象蒙蔽了。


注意事项


毫无疑问,“敢假设”和“看结果”就是促使我们快速进步的能力


如果你愿意深入实践它们,那我建议你再看看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因为或早或晚你会碰上它们。


一是,学会将观点与情绪分离。


这一点主要是指,当我们在“借用他人假设”的时候,不要因为对其本人的主观偏见而否定他的有益思想。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李笑来是一位“韭菜收割者”,认为罗振宇是一位“焦虑制造者”,于是觉得他们人品不行,进而对他们的思考也一并嗤之以鼻。


如果抱有这种心态,我们将会错失很多成长进步的机会,因为这显然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了”。


事实上,如果去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品行未必真的是“洗澡水”。


比如我就从来不认为李笑来和罗振宇两位老师属于上述标签,所以自始至终,我都能从他们的思考中受益,哪怕只是微小的一两个点。


如果你确实很难做到将观点与情绪分离,那我建议你改变一下表述


比如你可以不说自己是李笑来的粉丝,但可以说自己是“李笑来思想”的粉丝,这样你的认知就会变得更加冷静和客观。


同理,当你读到一本口碑很差或评分很低的书时,也不要鄙夷地将它拒之门外。


更好的做法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翻一翻、读一读,或许书中有那么一两句话触动了你、改变了你,那也是很有价值的。


就算没有什么收获,自己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损失,至少你知道不应该把文章写成什么样,或者增加了识书选书的经验。


学会将他人观点与主观情绪分离,那么在你眼中就不会有所谓的“烂书”,而你也能从万事万物中学习


二是,学会接收一些“相反”的现实。


比如跑步真正的好处不是马上就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两天或者十几天的现实结果来断定跑步这件事没用。


很多活动,诸如早起、冥想、阅读、写作、断食等,都是需要一段相对长的持续行动才能真正看到它们的好处。


所以,在行动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不要轻易相信眼前的现实结果,因为长期做到的结果,才是真正的现实结果。


再比如,一个人如果持续成长,他可能真的会变好并获取成功。


而此时如果他的潜意识不愿意相信和接受这种变化,那他就会觉得自己配不上眼前的结果,然后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搞砸一切,回到原来的自己。


所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现实限制,也要保持觉知,看到现实突破。


时常对自己的现实成长阶段做出新的假设,并主动进行心理建设去适应新的自我。


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无端的内耗,才能迈上新台阶继续进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你前行的路上,请一定要记住这两句话: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如果你觉得这两句话有点长,那不妨去想想另外八个耳熟能详的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前者相当于“敢假设”,后者相当于“看现实”。

再比如“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都是如此。

可见,无论是治国、治商,还是治学、治人,底层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而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正是诠释这两个思想的有力证据吗?

或许你还想看

愚者互踩,智者互抬

一个人情商很高的几种迹象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4种能力

你为什么总是害怕与人冲突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如何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厉害?

为什么你要少跟领导提建议?

和愚蠢较劲,你永远都是输家

你不是勤奋,你只是假性勤奋

你能扛多大责,就能赚多大钱

年底了,请将你的家打扫干净

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心理建设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这个词

一个人在家如何做到高度自律?

一个人越混越差的4种底层思维

为什么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你被摔打越多,反脆弱性就越强

真正牛逼的人,都喜欢自找苦吃

完成一件件小事,比做大事更重要

最重要的职场基本功,叫思路清楚

搞钱上瘾的“深圳女孩”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被人挑剔时,你要挑剔回去

过好当下,才是成年人应有的担当

你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买单

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
最好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外的钱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事
不谈环境影响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不谈环境影响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看这一点

高手是持续性自律,你是间歇性自虐

真正会学习的人,从来不会跳出舒适圈

为什么你总是“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散”

真正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有哪些思维方式,提高了你的生活质量?
不要让事情本身束缚了你的情绪和注意力
想让人听你的建议,最好的方式不是劝说
别学东学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
不懂构建知识体系,你迟早被信息洪水淹死
顶级分析师告诉你,如何一步步去分析问题

高收入者不花钱上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赢过人家几代人的努力

你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做”,这是我听过最有价值的回答


作者简介:周岭,一位希望成为「觉醒布道师」的心智探索者,让自己和他人在成长的路上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晰的思路、清爽的情绪,已出版新书《认知觉醒》,公众号:清脑(ID:QingNao_),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