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新语24 | 施建英:守住信仰 轻松上阵
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提到古代中国人千家万户的共同信仰 “天地君亲师”之说。朋友说,“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普遍。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祭师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天地君亲师”五字成为人们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充分地表现出中国民众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众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
朋友的一番话,我深表同感。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一文中就曾说:“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同时,这番话也让我这个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师陷入对现代德育工作的思考:我觉得古人很智慧,这五大民间祭祀对象正是古代影响一个人立德修身的五个方面,五位缺一不可,并且排名各有先后,只有五位其下,才能真正做到立德修身。当然时代不同,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改变和发展。我觉得对“天地君亲师”信仰要坚守,但也要赋予新的含义。
天,可以指代人的天性。
让低年级的孩子走路慢慢地走,不要蹦蹦跳跳,那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下雪天,呆在房屋教室里,抑制住他们想接雪花、打雪仗玩的欲望,那是抑制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学习那是不懂心理学;让两个都是胆汁质的孩子做同桌不吵才怪……育人需要尊重学生禀赋、遵循教育规律,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其前提,你得学点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学会在什么时候可以做点什么;在什么时候,不需要做什么,就算使用眼神和陪伴的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地,可以指代孕育万物的土壤——环境。
育人就要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和优美和乐的校园小环境。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而教育是培育孩子从这个小社会顺利走向那个大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进而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的一条路径。如果整个社会环境是纯正的,安全的,是和谐的,向上的,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只要教给学生真、善、美、爱,他就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但事实上,如今的社会环境是多元的,是复杂的,那么学校教育除了交给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外,还要培养孩子道德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一踏上社会就会受挫,受伤,进而对社会、对人生产生质疑,让原本的价值观荡然无存。我们的“贤文化”是一大宝藏,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营造氛围,寻找更契合的实践路径,让学生从小厚积“敬奉贤人 见贤思齐”的品质,长大更好地融入社会,再去影响社会,引领社会,让“贤文化”代代相传。
君,原本指君皇,代表着权威。我们可以理解为管理制度。
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法律法规,治理一所学校需要校纪校规。那么育人同样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什么情景下应该如何做? 我们的要求必须明确,可做的就是绿灯,畅通无阻;不可以做的就是红灯、雷区,不能触碰;在特定情景下可以做的就是黄灯,需要给点时间积极思考和判断。譬如:教育孩子见到老师有礼貌问好。那么在集会中呢?在如厕时呢?小嘴巴里还有饭呢?……又譬如:教育孩子要勇敢,那么看到坏人时该如何做呢?是勇敢和坏人斗争吗?看到着火了,抢着去救火吗?……多元价值文化下的教育没那么简单!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版),就较好地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规定了中小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作为学校的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就要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贯彻这些规章制度,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会思考、会判断、会决策,明辨是非的人。
亲,指代先祖,我们可以理解为家庭、父母。
在西方发达国家,会让家庭承担起很大的一块来培养孩子道德意识的职责。而在我国,在理论上,在文件中都是明确规定教育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来践行。事实上,育人就是让家长自身担负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职责。学校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是学校应该担负起的职责,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社会上的各个家教部门,各个企事单位也应该适时地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是相互促进的。另外,家长特别是年轻的家长如何做一个好家长,也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譬如新结婚的小夫妻、刚怀孕的未来的父母亲,0—3岁,3—7岁的孩子的父母等等必须要进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课堂等等。很多问题的孩子的来源都跟家长有关。就如中国家庭教育的顶级专家朱永新在2017年首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所说,要倡导新家庭理念,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家庭像个家庭,父亲像个父亲,母亲像个母亲,那么孩子就会像个孩子了!”
师,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学校、教师。
我理想中的德育工作是在学校形成人人、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氛围,那就要做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块在我的眼中,觉得经过党和国家几十年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工作,我们的学校、教师已经足够努力了。现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老师们珍惜这份工作,善待这份工作,敬畏这份工作。也要在忙碌的工作中,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做一名思想纯粹、内心丰盈、专业成长、乐观向上的老师。
对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做新的阐释,并能做到五位其下,从而切实发挥德育的功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视野,也是对现代德育工作的一点清醒认识和反思。现在的学校教育背负太多的责任,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静心做好属于自己的这一块,相信等到花开,蜜蜂自然来,五位齐下并不遥远。让我们卸下肩膀重担,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轻松上阵。
(作者为奉贤区思言小学德育主任)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活动节 |(十九)芳菲五月 活力四射 ——第三届学生活动节报道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